月下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文官集团,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也是分了好几个利益团体的。
比如刘健,李东阳,王恕这些北方人,就不掺和这些江南人的事。
而在江南文官集团里,也有其他利益链条的人掺和在其中,比如以杨通为代表的边镇走私集团。
于慎,他只是一个兵部侍郎,他上头还有一个兵部尚书刘大夏压着。
他在江南文官集团里的地位,其实非常低。
而他之所以能够参与到,这场全是阁老尚书这些部门一把手的会议里。
完全是因为,他除了是江南文官集团的一员外,同时还是边镇走私集团在京城内的代表。
于慎和宣府总兵官杨通,是姻亲。
杨通的弟弟杨清,娶了于慎的妹妹于氏。
通过这一层关系,于慎才搭上了杨通这条线,加入了边镇走私集团。
他的主要收益来源,也都来自北方。
当年他巡抚晋州,在宣府大同等边镇待了十多年,他们之间早有勾结。
边镇走私,需要这两个位高权重的尚书配合,自然也是需要给他们分红的。
当然,银子并不送入京城,而是直接送到他们在南直隶和赣州的老家。
现在徐溥和刘大夏两人,一边要他们在边镇收敛一些,一边又要他们照常给往常的分红。
简直欺人太甚!
于慎咬牙切齿地回到了自己家宅,连夜请自己的妹妹于氏前来叙话。
于慎将徐溥和刘大夏的话,告诉了于氏。
随后于氏回到家里,又将这些话转告给了杨清。
扬清听后,二话不说,便准备启程前往宣府,将此事告诉他的哥哥杨通。
而就在同一天晚上,刘大夏回自己住宅后,翻箱倒柜地把他当年藏匿的安南故牍,给找了出来。
打开一看,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上面很多图像都已经模糊不清了。
刘大夏就专挑那些还看得清楚的图像,悄悄改动了不少。
一直到后半夜,刘大夏才连夜改完了安南故牍,派人连同自己的奏折一起,送入了宫内。
……
紫禁城。
乾清宫。
朱祐樘从龙床上醒来,身边的陈圆圆已经穿戴完毕,等候在床前了。
朱祐樘站起身来,一边让陈圆圆服侍自己穿衣,一边问道:“宁嫔怎么不多睡一会?”
陈圆圆为朱祐樘整理好衣领,柔柔地说道:“这几天睡得浅,醒来的也早,躺着无事,便提前醒来了。”
“睡得浅?看来是有心事啊。”
朱祐樘轻笑道,用手抚上了陈圆圆的小腹。
陈圆圆被朱祐樘说中心事,心中羞涩,但也不至于像刚侍寝那般,红了脸颊。
反而抓住了朱祐樘的手,娇嗔道:“是呀陛下。”
“嫔妾可羡慕淑嫔了,嫔妾也想给陛下生个皇子,可嫔妾这肚子,却依然没个动静。”
朱祐樘抱了抱陈圆圆:“会有的,先用膳吧。”
“是,陛下。”
朱祐樘和陈圆圆用完膳后,便准备去弘德殿批折子。
临走之前,陈圆圆拉住了朱祐樘的手。
“陛下,您之前说要来景仁宫看我,还做数吗?”
朱祐樘挑了挑眉毛:“当然做数。”
“那请陛下定个时间吧,嫔妾也好提前准备准备。”
陈圆圆眨巴着眼睛看着朱祐樘,模样楚楚可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