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69章 科举【1 / 1】

慎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新皇帝登基,普天同庆,老百姓才是重中之重。

皇帝旨意: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凡大汉国疆域之内,农户免三年劳役、免三年钱粮赋税,休养生息,蓄养民力。

无田之农户,重新登记户口信息,每户分给永业田二十亩,不得转卖。

那些自己有土地,但是不足二十亩的,给补足二十亩。

自有土地超出二十亩的,允许自己耕种,同样免除三年赋税。

但是,自己没有耕种能力,雇佣佃户种地,或者是把土地抛荒的,一经发现,没收多余土地,罚没地主三年土地收入的五十倍。乱世用重典,狠点无所谓。

至于兵役,则不能免。不过服兵役的士兵,在军饷和军功赏赐上,要多得让老百姓们羡慕。要让他们踊跃报名当兵,要让他们以当兵打仗为荣。

免除三年赋税的圣旨颁布天下,举国欢腾!

四海八荒、田间地头,老百姓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好过了!盼出头了!天下太平了!

三年不纳钱粮啊!自己家不但能吃饱肚子了,还很可能连盖房子、娶媳妇的银子都有了!

那些没有田地的佃户们都快疯魔了,原来真的有分田这样的事情啊!

他们以前只是在说书人的嘴里听说过,耕者有其田!

苍天呐、大地啊!你保佑我们的皇帝、他老人家活一万年吧!

这些农户们,家家户户都给赵令武立了牌位,烧香磕头的供奉他,也不知道他会不会被熏着。

赵令武颁布的第四道圣旨是关于读书人的。

“朕悯天下英才,特,定于兴汉元年三月初五日,于京都开恩科!”

哎我去!

天底下的读书人奔走相告。前年和去年,朝廷都没有开科取士,他们已经被耽误了一次科举入仕的机会了。

李举人遇到了王举人,开口就是道喜:“王兄!大喜事啊!朝廷要开恩科了!”

王举人拱手:“同喜、同喜!李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次恩科定然能金榜题名!”

李举人谦逊的说道:“王兄满腹经纶、字字珠玑。有王兄珠玉在前,小弟惭愧!”

王举人说道:“李兄何必太过谦虚。依李兄的才学,即使恩科不中,今年的秋试也势必是要中的!”

李举人哈哈大笑,意气风发,这个王兄前一句话说的不太中听,但是他的后一句话说的不错。

朝廷能开恩科,自然就不可能免了秋试,所以,他们今年有两次科举入仕的机会。

李举人笑道:“王兄!你我共勉!”

回家读书去也!

李举人和王举人都这么兴奋了,那宋举人和刘举人也肯定高兴啊!

其实,朝廷开恩科,最高兴莫过于江南的士子们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啊!

大明朝最初的科举考试,就是因为经常被南方的士子们霸榜,才不得不分为南榜和北榜的。

和北方只有一个有名气的顺天贡院相比,南方有名气的书院就多了。

南方的两浙地区,自古就教育领先,文化昌盛,官学兴隆。应试能力独步天下。

其中的江南贡院、无锡东林书院、扬州安定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和杭州诂经精舍的名气都大得很。

尤其是无锡的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就挂在他们的依庸堂内。

东林书院开办的补习班,不但教学质量高,应试经验丰富,还擅长押题。他们曾经垄断了明朝末年的科举考试很多年。

现在,他们的进士考试补习班又开办起来了,又开始押题了。小银子“嗖、嗖、嗖”的钻进去了。

平民百姓和读书人都很欢乐。

大明朝原来的那些王爷和勋贵们,知道了圣旨的内容,就很尴尬。

北京城里面的勋贵们已经尴尬完了,不尴尬了,他们早就接受了眼前的事实。

活着,就是他们最大的幸运,至于自己的家族,以后能不能再兴盛起来,那就要看自己家子弟们的本事了。

大明朝的王爷、勋贵们,散居在各地的只有那些王爷。

有爵位的公侯伯爵,基本都是居住在南北两京。这里多繁华啊,是不是?

除了那些已经没落了的勋贵,谁能不喜欢居住在这里啊?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南北两京都不是那些府县城能比的。

圣旨传到了南京,南京城里面的公、侯、伯爵们,又骑着马、坐着轿,聚集地了魏国公徐允爵的家里。

大家先是大眼瞪小眼的观望了半天,谁也不先开口说话。

安远侯柳祚昌是个急性子,他见大家都在表演沉默是金,他就开口说道:“老公爷,您拿个主意啊!咱们这几十户人家,传承了两百多年,现如今就要彻底的败落了啊!”

他这一开口,自然就有别人附和。

项城伯常应俊和魏国公徐允爵家,算是世交。按亲戚关系来算,常应俊还得管徐允爵叫舅爷爷。

常应俊说:“老公爷,您老人家上次做主,让咱们各家各户拿了一百万两银子出来,说是助饷。咱们大家可是都听您的了。

现在可倒好,人家分封功臣,连咱们的名字,提都没提。那咱们的银子不是白拿出去了嘛!咱们的爵位还作数吗?”

对呀,作数吗?

魏国公笑笑,作数?

魏国公徐允爵问保国公张国弼:“老张,你说作数吗?”

保国公张国弼沉默不语。

魏国公徐允爵环顾四周,挨个看了一眼,“咱们各家的爵位是怎么得来的,大家都清楚吧?

咱们的祖宗是给大明朝立的功,才被授的爵。跟人家大汉国有什么关系?

以后啊!咱们就都是平民百姓了!要想过好日子,让孩子们多读书吧!”

灵璧侯汤国祚站了起来:“老公爷!话不能这么说啊!咱们各家助饷一百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难道不算立功吗?”

魏国公徐允爵笑呵呵,“你以为你当初不拿出来那一百万两银子,你现在还会站在这里吗?”

汤国祚大叫:“凭什么?难道我们不拿银子出来,他还敢明抢不成!我不服!”

“对!”

永昌侯徐宏舜也站起来了,上次就应该趁着赵令武在南京,和他拼个鱼死网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