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棣登基之后,基本上废除了建文帝朱允炆颁布的所有政令,将被朱允炆更改的那些崇尚周礼的名称什么的,都改了回来。】
【有友友们要说了,朱允炆虽然又菜又爱玩,但是有些政令还是不错的,比如减免赋税啊,减轻刑罚之类的,不好的被废除了也就算了,好的也被废除了就有些过分了。】
【这是事实,但是咱们的judy可是永乐大帝,咱们这种脑子都能想到的东西,难道朱棣他想不到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咱们的朱棣大大有他自己的一套改革方法,完全可以上位替代朱允炆的那些。】
【在刑罚制度上,朱棣比起自己的老爹和侄子,显得更加灵活和人性化。】
【朱元璋的《大明律》,很多刑罚过于严苛不近人情,而朱允炆进行改革之后,又显得过于宽松。】
【朱棣看到了这两者不好的地方,但是对于上位者来说,严厉的刑罚更有利于统治,所以咱们的judy想了个办法,既能杜绝冤假错案,又能想个办法减刑,这就是明朝的会审制度和开始于明朝永乐二年的热审制度。】
【明太宗朱棣的刑罚虽然依旧是遵照比较严苛的《大明律》,但是朱棣在审判这件事上,比起自己的老爹,那是要谨慎太多了。】
【为了杜绝冤假错案,朱棣审慎用刑,并且将复奏制度确立为确实的法律制度。】
【复奏制度在三国时期就有的制度,由来已久,就是说死刑这种最高的刑罚,需要多次向皇帝奏请才能执行。】
【最开始是三奏,也就是京师的死刑犯执行死刑要向皇帝请示三次,而朱棣更加谨慎,他实行的是五奏,必须要请示他五次才能执行。】
【有些网友可能觉得这样请示也太麻烦了,再加上明朝的疆域广大,皇帝怎么可能每一个死刑犯都照顾到呢?】
【所以咱们聪明的judy又有了会审制度,规定各个省一但一次性出现百名以上的死刑犯,那就要派遣御史前往断案,外地的死刑犯觉得自己判刑过重的,也可以赶赴京师,让京师的官员重新审理,这种实地落实的死刑五奏,让冤假错案发生的概率显著降低。】
【另一项重要的制度则是热审制度,所谓热审制度,就是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凡是觉得自己有冤屈的,判刑过重的,都可以在这个时候进行上诉,同时对于一些被判流徙、笞杖的囚犯,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免刑罚。】
【因为都是炎热的时候进行,所以又被称为“热审”。】
【这项制度体现了明太宗对于刑罚上的体恤,此后明清两代,都沿袭了热审制度。】
{哇哦,没想到咱们的朱棣还是个仁君!}
{我对朱棣最大的印象就是他打仗特别厉害!}
{原来朱棣废除了朱允炆的政策之后自己有改进啊,我还以为没有后续了呢!}
{朱棣的这些改革一点都不出名!明明是这么好的制度!}
{唉,要是其他朝代也能这么干就好了!}
{楼上,这两种制度好是挺好的,但是很明显要人!}
{我政哥用不了?不!跪地呐喊jpg}
{汉代也够呛,人不够用!}
{所以还是得看咱们judy!这两种制度多好用!}
洪武年间。
“这两种制度确实好用啊!”朱元璋摸着自己得下巴思考着这两种制度得优劣。
想来想去,这确实要比自己和朱允炆的政策好的多,五奏制度更是能够让皇帝对于死刑案件的掌控力度上升,是个很好的政策!
太子朱标也没想到刑罚制度还能这么搞!
朝臣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把诧异的眼神投向了燕王朱棣。
在他们的印象中,燕王还是个向着马皇后撒娇的小孩子,性格跳脱顽劣,没想到真的当了皇帝,处理政务上竟然很有一手!
朱棣发现了这么多人都在看他,虽然他才十几岁,但是皇家的教育让他也能看出这些政令的好处。
这些政令是将来的自己颁布的!
朱棣狂喜jpg
小朱棣的尾巴立马翘了起来:“嘿嘿,我就知道,我将来一定不差!”
朱元璋抬手,朱棣立马警惕:“父皇!你又想干嘛!”
朱元璋把自己的大手放在了朱棣的脑壳上摸了摸:“嗯,这两种政令都很不错,不愧是咱和妹子的孩子!”
“那个善长啊,要不咱们合计合计直接用上?”朱元璋转头就无情的把朱棣扔到了一边。
嗯,你的政策很好,现在是我的了!
明朝的百姓们听得热泪盈眶。
他们很多人也是不识字的,对于这些政令什么的,也知道的少,所以朱棣这个政策虽然很好,但是实际上百姓们用到的并不多。
百姓们连见官差都战战兢兢的只会喊冤枉,他们哪有那个胆子上诉呢?
现在天幕将朱棣的政令一解释,无数百姓开始磕头,他们终于知道了自家皇帝原来还是念着他们的!
“这个皇帝好啊!这个,这个政策,要是真的能够重新审理案件,俺就是拼着这条命不要,也要上京都去告御状!”
一个老头儿泪流满面。
这是一个生活在明朝的百姓,他们家就是被官员迫害了,他们家算是有点人脉,他们找人打听过了,自己儿子犯的罪根本就没有那么重!
明朝的官员们也有点慌了,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之前还能仗着这些小老百姓无知忽悠他们,现在,一点可能都没有了!
明朝之前的朝代的皇帝们眼睛同时一亮。
秦始皇嬴政站了起来:“这个制度很好,朕正好发愁刑罚过重和冤假错案的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大大降低判刑出错了!”
“李斯!冯去疾!这件事交给你们了,看看怎么改才能在咱们大秦用上!”
“唯!”李斯和冯去疾应道。
正如天幕所说,他们大秦的人少,这种制度可能不能常用,但是明朝一年一次热审,难道他们就不能两年一次或者三年一次?
他们大秦已经在召集各家学者,识字的官员的数量也在上升,这种事情,几年来一次还是完全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