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楚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快十点的时候,老杨也来了农场。
姜宁一边签字,一边和他聊。
搞了一次美食大赛,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野味毕竟稀缺,野兔子本来就很受欢迎,消息传开后,市里和周边各县也有不少二道贩子看到了商机,跑来买兔子,现在一天能卖掉上千只兔子。
每月创收近两百万。
就算冬春不捕,只捕半年也能创收千万。
麻烦的是,兔子不但不见少。
反而越来越多,数量增涨的速度眼见可见的越来越快。
姜宁问道:“那几个加工厂建的咋样了?”
老杨有点不太满意:“都是些牛逼大王,牛逼吹的那叫一个响,实际上没多少钱,搞个两三百万的小厂子也墨墨迹迹的,还让县里帮着贷款,要有钱早建好了。”
姜宁客观评价:“现在搞实体的,手里有现金流的不多,咱们属于特殊情况,不过最近应收账款急速增涨,是不是该把外债收收了?”
老杨说:“那些是新增账期,最近园区几家板材加工企业和家具类企业陆续投产,木材发运量翻了好几倍,挂的账才多,等账期到了再要钱。”
姜宁一边签字,一边点着头:“那也行,不过卖草的钱的尽快收回来了,明年咱就不卖草了,这生意也不做了,可不能拖到明年,时间长了可不好要了。”
老杨也挺头疼:“天下难事莫过于要债,别的到还好说,有两家欠的太多了,我让把草停掉不给拉了,让人跑了好几次都是没钱,狗入的我看那老板想赖账。”
姜宁就放下笔,目光炯炯道:“想赖账可不行,赖谁的账也不能赖我的,实在不行回头我找县里去要,不能让他们光拿好处不干活,真要没钱把牛羊拉回来抵账也行。”
老杨大为赞同:“县里能出面最好了,那些赖皮不怕咱,但衙门就不一样了,最好让公安局的去,不给钱就拉牛羊,牛羊不够就把厂子弄来抵债。”
姜宁连连点头,就得这样干。
对于那些想赖账的,用什么手段都不过分。
讨论了会大事,又说起小事。
姜宁问道:“中秋我不在家,十一快到了,发点什么福利好?”
老杨说:“中秋发的农场的米面粮油,再发不太好,发五百块钱吧!”
姜宁问:“国庆是大节,五百少不少?”
老杨道:“不少了,那么多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国庆还有一个春节,还有三八妇女节和五一劳动节什么的,七八个节日,算下来发的钱都赶上一个月的工资了。”
姜宁想了一下:“发一千吧,再给涨一涨,农场一年挣那么多钱我也不完,放在账上就是一串数字,多给工人发点钱,让大家日子过的不要那么紧巴巴。”
老杨问他:“你在外面买农场不用钱?”
姜宁笑了起来:“我在外面另有资产,家里的钱不出去。”
老头就没再问。
姜宁问他:“上个月买票买了多少钱?”
老杨说:“三百多万。”
姜宁又问:“县里现在欠我们多少钱?”
老同志拍着扶手说:“又五千多万了,不知道县里拿什么还。”
姜宁就开玩笑:“实在不行,跟陆老板商量下,让县里重新找个地方去办公,那把栋大楼给我们,那楼盖的挺不错,要过来搞成酒店生意肯定好。”
老头笑眯眯的:“那你回头问问陆老板给不给。”
这里面有好多事情不能细说。
总之县里又欠了农场不少钱。
之前有副官和姜宁开玩笑说,反正还钱是没钱的,不如把办公大楼抵给农场算了,当然这就是个玩笑,姜宁也不会当真,就算县里真的给他,他也不会要。
忙到快十二点,食堂天饭了。
姜宁和老杨去食堂吃饭。
一人拿个盘子,和工人一起排队打算。
排在前面的好几个长辈,不好意思插队啊!
到了跟前,看到有凉皮。
姜宁还挺好奇:“这凉皮是食堂自己做的吗,怎么是黄的?”
他大姨说:“这是手洗的,现在的凉皮都是机器做的,看着跟清粉一样,以前用手洗的凉皮就是这种,你三四岁的时候还有,等你上小学就没人洗了。”
姜宁无话可说,岁数太小是硬伤。
好多东西他都没有见过。
老杨建议:“这凉皮好,你尝尝,九十年代北大街一条街都是卖凉皮的,那会一碗一块钱吃的人能坐满一条街,后来的凉皮不知道咋弄的,啥味道都没有,就没人吃了。”
姜宁从善如流,让大姨给他打了一份。
光调料就有七八种。
端着盘子找了一张桌子坐下,尝了口。
不错。
再尝。
真香。
凉皮很好,但更好的还是料。
姜宁一边吃一边说:“凉皮的调料怎么放芥末,不过这个料调的真不错,配上凉皮的这个味,越吃越爽口,这么好的东西以前怎么不早点做出来?”
老杨说:“做这玩意麻烦啊,不然怎么会现在全是机器生产的,不但很麻烦,而且没人会做,食堂有个九十年代卖过凉皮的,最近食堂人多有闲功夫了才做了一些,而且这东西挑面粉,现在的面粉做出来的也不好吃,还是以前的老麦子做出来的才好。”
姜宁唏嘘一下:“我们扔掉了多少好东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