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枇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新制度出来的第十五天,乱了,大明开始乱了。
不仅是朝堂,甚至连地方上的百姓也开始觉察到这场改革的动荡。
除了几个王爷镇守的州府外,几乎所有地方都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叛乱、骚乱和不满。
原本安定的日常生活如同被风暴撕裂,社会的每一层都在剧烈震荡。
随着改革的推进,尤其是新城迁徙计划的实施,百姓的生活变得愈加艰难。
原本已经被迁移的老城居民不仅要面临失去土地、失去生计的困境,还要忍受频繁的检查、登记和控制。
越来越多的地方百姓开始联手反抗,他们或是集结在一起,或是联合地方的士族势力,试图通过暴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锦衣卫,此时已经改名为“大明官员纪律部”,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职能。
这个曾经代表皇权力量的部门,已经不再仅仅是监察、审讯那么简单。此次抓捕行动的精准度超出了任何人的预料——不像过去胡惟庸案那样,官员们互相揭发,互相指责,最后陷入集体失职的局面。
此次行动,目标明确,几乎不连累无辜,精准打击那些直接参与叛乱或有不忠之心的官员与士族。
这一切,让大明朝中的官员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胡惟庸案虽然带来过一次震荡,但那时更多的是官员之间的利益斗争,最终只是少数人的失势,而此次改革带来的抓捕行动,却将整个官场的权力重心都打乱了。
“爹,十年,两次,这么下去,谁还敢做官?”朱标站在后花园内,眉头紧蹙,眼中充满了困惑与焦虑。他看着一旁的朱元璋,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安。
过去的改革和现在的变动,不仅改变了大明的政治结构,也让他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父亲、自己乃至所有官员面临的巨大压力。
朱元璋淡淡地抬眼,目光似乎穿透了朱标那一脸的困惑,凝视着远处的苍茫天空。
沉默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做官的人,向来是要担着责任的。”
“你看着眼前的风暴,或许是让所有人心生惧意,但这也是一场筛选,最后留下的,才是最忠诚、最坚定、最能承受压力的那些。”
朱标忍不住低下头,沉默片刻,终于开口:“但爹,这场改革,是不是走得太急了些?”
“这些年,我们从乱世走到如今的安定,改革的步伐是必要的,但这样急于削弱所有地方势力,难道真的不会引发更大的动荡吗?”
朱元璋眉头微皱,看着自己儿子,深吸一口气后,终于答道:“削弱?标儿,你真看懂了雄英的改革了么?所有权利全部下放州府,之后只有政策的制定之时,才放在朝廷!”
“雄英把所有政权,除了军队的权利,全部下放了,他那二十六部方案你没看?”
朱标沉默了,低下了头,显然他仍然无法完全理解父亲的决策,声音也更加低沉:“孩儿看了,主要是是把各州府的布政使权利分化,然后衍生出来了二十六部,分管民生百姓的各个事项,在孩儿看来,无疑是脱了裤子放屁。”
“痴儿,痴儿啊!”朱元璋指着儿子的额头:“那为何只有布政使有权参与朝廷议事,而不是那些各部的负责人?痴儿,你回去好好想想,想明白了再来找咱。。”
就在父子俩对话的同时,京城的动荡愈发明显。大明官员纪律部的清洗行动,像是一场无形的雷暴,深刻改变了整个官场的生态。
那些曾经依靠地方势力、与士族关系密切的官员,开始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朝堂内的气氛愈加沉重,人人都在小心翼翼地行事,生怕一不小心便会落入纪律部的法眼。
与此同时,地方上的叛乱情势也愈演愈烈。北方的几大州府已开始动荡不安,一些地方的士族和军官联合起来,试图反抗朝廷的控制。
朱家三兄弟开始活动,一方面压制北方的叛乱,另一方面也密切关注着朝廷内部的变化。
朱慡此时此时的心情格外复杂,收到命令同时,一方面担心改革的激进会导致更大的冲突,另一方面却也清楚,恐怕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削藩。
随着各地的局势不断恶化,改革的推进不再是单纯的政治或制度调整,已经变成了攸关整个大明帝国生死存亡的战斗。
朱雄英的改革计划,虽然充满理想,但也被迫面对日益严峻的现实考验——他不仅要面对来自传统士族和地方豪强的反扑,还需要处理来自朝堂的种种复杂压力。
“雄英跟他爹一样,还是太仁慈了,若是咱,谁不服砍了便是。”朱元璋在回忆起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时,心中依然充满着决然的信念。
坐在他身边的马秀英轻轻握住他的手:“咱们都老了,以后还得看标儿和雄英的。”
朱元璋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看着面前的手指,仿佛感受到这双手的老去,也感受到那即将到来的风暴。
这一切,无论是改革的激进,还是那些即将来临的动乱,都让他感到无法避免的宿命。
“雄英,他跟咱不一样。”朱元璋缓缓开口,语气低沉,“咱年轻时,靠的是刀枪和铁血。大明要立基,必须有强大的军权来稳住天下。但雄英不同,他要的是一个理想中的国家,一个没有束缚、没有压迫的国家,他的方式或许更合适,但这种改变太急,太过理想化,未必能经得住现实的考验。”
马秀英轻轻叹了口气:“若是雄英能平衡好改革的速度和力量,或许真能开创一个新局面,但就像你所说,这条路太过崎岖。”
朱元璋转过头,看着妻子的眼睛,露出一抹微笑:“若他能走下去,大明就能得以长久。但若他不能,这一切便都将如同浮云,化为乌有。那时,天下的局势又得看谁能撑得起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