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秦一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般战事都是在十月开始,赶在正月结束,目的就是不误春耕。这次洛阳之战分成了两个部分,吕不韦讨伐东周,九月开始准备,十月中就结束了。随后秦军撤军,韩军进入巩城,秦军以此为借口伐韩——这才是东出东周最根本的目的,逼韩国主动挑起与秦国的对抗。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较长,从十月中一直到十二月,随后的战事只进行了一天就结束了。耗时较长的是反复的谈判和权力移交,但也赶在正月韩国新年结束。正月时,秦军全部开始撤回,河东军虽远,也在正月完成了撤军,春分之前结束了计功行赏,几乎没有耽误春耕。
但一直关注着太原的蒙骜敏锐地发现,东出的赵军并没有返回太原,太原境内耕作的人少了许多,而且大多是老弱。一直到籍田之后,往日那种春耕大忙的气氛都没有被带起来。他立即向咸阳发出一份报告:赵军伐燕,战事不利。
吕不韦和王龁觉得蒙骜的分析很有道理,立即派人前往燕都打探,路上往来时间都有一两个月,终于得到消息,赵魏联合伐燕的战事陷入僵局。
太原的士卒也于十月开始陆续东进,二百多里山路,七八万人完全通过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廉颇派出军使在井陉口与太原军取得联系。由于柏人等地的部队还没有完全北移,井陉口周围几乎没有多余的乡邑可以容纳太原部队。廉颇的军使遂将太原来的部队依次引导到原中山国都所在。中山国都城虽然被赵军平毁,但周围的聚邑还在,有条件供给部队的粮草。这样赵军就分成了三路:东路是东武城的平原君,中路是赵魏联军,西路是太原军。
廉颇进军的主要思路还是和第一次相当,中路军尽快抢占顾城,作为进攻的基地,然后依次占领接近地的乡邑,进逼易水河畔。西路军最好能够前出涞水,与乐乘会合,突击易水长城的后方。东路军沿黄河北上,寻找长城上的薄弱点加以攻击。
但今年的形势与去年大不相同。去年燕军兵败如山倒,廉颇、李昙率军如入无人之境。今年则不然,燕军早就知道赵军要来报复,还基本上准确地判断出他们进军的路线,事先有了充分准备。
燕军首先将防线前推到顾城以南,以一道小河作为防御的屏障。顾城被武装起来,派遣了官员加以守卫,周围的乡邑也都组织了武装力量。苦陉被重新加以充实,赵军去年屠城所带来的仇恨也被燕人加以利用。这使得赵军在渡过呼沱水后,几乎找不到任何立足之处来供应他的军队。
廉颇和李昙只能派出一两名万人将突击燕军的防线,主力部队则承担起后勤运输任务。所以赵军在呼沱水边停留了很长时间,直到西路军完全的砣。
西路军到位后,廉颇让他们派出一支轻便部队,走山路包抄至唐水河谷,突入顾城城下,打乱了燕军的防御。但防御顾城的燕将处理得当,迅速将兵力收缩到顾城周围,赵军兵力不足,不敢深入作战,在占领了河边的阵地后,停止前进,等待后续部队跟上。
在这期间,东武城派人通报,东路军已经到达燕长城外的高阳城。廉颇见苦陉久攻不下,而顾城那边已经取得了突破,决定放弃进攻苦陉,位于肥城附近的中路军全部沿呼沱水而下,进入黄河两岸的安平和饶,以为东武城的后援。而东垣附近的赵军立即北上,围攻顾城。西路军则全军走山路进入呕夷水河谷,相机东出围攻顾城,或西出涞水,协助乐乘从山路出易水之北。
乐乘见廉颇已经到达顾城,也率领代城万人出飞狐,进入涞水河谷,准备进入攻击易水以北。但燕军这一次汲取了去年的教训,已经抢先在涞水河谷的峡谷内,筑关据守,乐乘发起了几次试探性进攻,都未能得手。乐乘见廉颇也只攻到顾城,也就只对关隘进行牵制性进攻,并不急于抢占关城。
当廉颇完成总攻顾城的部署时,时间已经到了十二月。想在春季到来前结束战事已经不可能。廉颇请示赵王,是继续进攻,还是在破坏掉顾城外的乡邑后,就此回师。赵王命令,一定要攻到燕都郊外才能退军。廉颇无奈,只得令士卒暂时先在顾城周围的乡邑中屯驻,准备攻城器具,待春暖向顾城发起进攻——毕竟,隆冬季节暴露于野外是要人命的。
这样一来,赵魏联军二十万人只能在易水长城外过新年了,而且几乎肯定要错过春耕时节。
当咸阳得到这些情报时,时间已经是春分时节,这时赵魏联军已经开始向顾城进攻。联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制造了大量器械,而顾城被围一个多月,士气低落,顾城已岌岌可危。
在得知赵军将久战于燕都之下时,吕不韦和王龁都觉得,他们有机会对赵国的太原发动进攻。相府和尉府同时发出教令,以河东守蒙骜为将军,全盘筹划攻略太原之事。
蒙骜在指挥成皋-洛阳之战时,对秦军新装备的弩印象深刻。他希望咸阳能够拨给他一万支弩。他认为,有了弩的加强,河东的战力将成倍增加,乘虚攻略太原不是一件难事。
咸阳的武库在吕不韦的管理下,有条不紊地制造着各种武器,而弩的制作工艺是一级机密,在一处防卫极为严密的地区进行。现在,工匠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秦国一个月能够稳定地生产出一千余支弩。由于生产的标准化,弩箭并不需要另行制造,采用现有的弓箭就可以。河东有铜有铁,有竹有木,飞禽走兽更是不在话下,现有的工匠就能生产出箭来。
为了隐蔽自己的意图,让太原彻底失去警惕,吕不韦将新生产出来的弩分批装船运往河东,并提醒蒙骜,务必不要让弩流失到诸侯手中。蒙骜得到弩后,也挑了一处僻静之处训练弩兵。
进入夏天,赵军已经攻陷顾城。他们强征顾城邑民,驱使他们向北攻击,不顾代价地连续拿下庆都、曲逆等一系列城池,进到距离易水三十里的地方。而乐乘则将代城的士卒遣回,让代郡正常开始春耕,将太原的士卒投入到进攻关城的战斗中。
一二百里外,东武城的士卒们也开始了进攻燕长城的战斗。他们在高阳停留了数个月,燕军早有防备,进攻进行得十分不顺利。燕易水长城沿易水-黄河而建,外围有天然的屏障,给进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廉颇向易水边的燕长城发起的进攻,也没有任何效果。廉颇于是命令乐乘,一定要尽快夺取关城,从山后向燕下都发动进攻,以打破目前的僵局。但由于关城前面道路狭小,每次只能以少数兵力进攻,而关城又占有地理,后面有燕下都的强力支持,乐乘也举步维艰。眼看夏天即将过去,燕地的粮食也基本告罄,廉颇不得已,强令各军沿长城沿线全线发动进攻。顽强的赵军不顾伤亡,向坚固的长城发起了一次又一次进攻。
强大的压力终于产生的结果,燕都必须将大部分力量用于长城一线的防御,关城那边的支持力度自然就下降了。乐乘察觉到这一点,加强了进攻的力度。经过连续十个昼夜几乎不间断的强攻,乐乘终于攻下了关城,燕下都就在山下。
乐乘攻陷关城的当天,燕下都开始闭城,全体壮丁上城,全城进入战争状态。失去了燕下都的支持,长城沿线依次失守,赵军冲入长城内,包围了燕下都。
燕下都其实是相邻的两座城,每座城边长都有十里。南北两面分别有北易水和中易水流过,形成天然的护城河。易水还被引入城中,为城内提供水源和水运交通。城内居民数万人,不少是燕室宗亲。城外也散在一些城邑,虽然说不上有多坚固,但要一座座攻取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当赵魏联军完成清扫外围,包围燕都的部署时,已经要进入秋天了。
望着燕下都高耸的城墙,无论是廉颇、乐乘,还是李昙、梁尉公子,都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将其攻克。他们惟一的希望就是围困,让时间来解决一切。而围困的前提,是要能搞到粮食。而这恰恰是最困难的事。
经过从春到秋近半年的战事,燕下都及其周围地区已经民困财乏。好在长城内在春天进行了耕种,田里的庄稼虽然长势不好,但毕竟还有。这些半熟的庄稼成为联军的口粮,二十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不在少数,城外的庄稼肉眼可见地稀少了下去。
燕王只得派出使者出城媾和。这一次,廉颇也不敢作主,遣使报告五百里之外的赵王。赵王授权信平君、假相廉颇,平原君某,武襄君乐乘共议媾和事宜。最终以燕王赔偿三十万钱帛为条件,赵军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