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04章 过去四川方言不说“垃圾”,因为那时可以说没有垃圾【1 / 1】

巴蜀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作为一个70后,记得小时候四川话是没有“垃圾”这个词汇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剧比较流行,从电视里看到了“垃圾”的说法,港台剧发音为lè sè,粤语正音为\/laap6 saap8\/。

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特别是在农村,除了地上的灰尘,几乎所有的废弃物,在当时都是有它存在的价值或用处。因此过去的农村,没有垃圾的说法,当然也就没有现在的垃圾池了。确实没有使用价值的,常见的说法是“(地)灰灰”、“渣渣”和“废品”,或者直接说名称。

我们看看现在的各种“垃圾”,在过去的说法和轨迹。

1、(地)灰灰,即灰尘

打扫后可以直接倾倒在家门外的地里、沟里,自然而然的循环。

草木灰,是肥料和除(某些)虫的药物。炭渣,也要用来铺小片的泥路等。

秸秆渣,用来堆肥。秸秆不用说更有各种用途。

2、剩饭剩菜

物质匮乏的年代,几乎没有倒掉的,都是二顿热起吃。偶尔有夏天气温过高变质的,用于喂家里禽畜。

洗锅水都要用桶装着,用于喂猪,所以剩饭剩菜不可能成为垃圾。

3、如今的厨余垃圾。

过去也就菜皮、果皮等,倒在渣渣粪堆上沤肥,废弃的菜叶喂鸡鸭。干果壳,可以当柴烧掉。小骨头喂猪狗,大骨头留着卖钱。

4、废弃的包装物。

(1)过去没有塑料袋。上街赶集都是背背篓(背篼),提提篮。

盐、糖等都是散装,称量好之后用纸包起来。包装纸都是好东西,盐糖倒入瓷制容器,纸可能会二次利用用来擦屁股,或用来引火。过去纸是很少的,茅厕坎上一般放的一捆黄篾条,条件好点之后才用纸。学生的作业本写了正面写背面的情况都有。

(2)过去玻璃瓶很少,酱油、醋等也是散装。一般家庭也就有两三个玻璃瓶用来装酱油、醋,还有不够的,经常一个瓶子去买,酱油醋装在一起,8分钱的酱油2分钱的醋在80年代初是标配。有多的瓶子,也可以卖废品。

(3)少有的纸壳是废品,留着等收荒匠来了卖钱。少有废旧的报纸,也可以做包装纸,或引火等。多点就留着卖钱。

(4)就连牙膏皮,都可以卖2分钱一个。过去没啥塑胶制品,牙膏皮多是铝制品。

5、废旧衣物。

完好自然是不可能废弃的,大娃娃穿不起了,弟弟妹妹接着穿。磨损的破的,能补就补。

确实太烂了,剪出部分好的局部,用来做布鞋底,或缝补其他还认为值得缝补的衣物,或用来做抹布、洗碗布等。剩下的用来编布绳,补扇子边边等。

6、过去各种家具多为竹制、木制。破损实在无法修复的竹制、木质的桌张板凳席子等,可以当柴烧。

7、宰杀鸡鸭等之后的鸡毛鸭毛,晒干后留着卖钱。鸡毛不管钱,鸭毛还行,当时已经有羽绒厂,收鸭毛的多。鸡毛要鸡公毛,可以收去做鸡毛掸子。鸡胗壳(郡肝壳壳)晒干了也是可以买2-3分钱一个。

8、坏了的金属制品。最常见的是破铁锅,锑锅,能补就补,补好继续用,有些还会二次利用,比如铁锅装上提手做锅盖。确实没法了,就成了卖钱的废品。

9、放坏的食品。物质匮乏的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偶尔发现水果有要坏掉的迹象,把坏的部分削掉抓紧吃,削下来的部分可以喂禽畜。包括夏天偶尔吃的西瓜,皮都是用来喂猪。

10、过去好像没有回收的就是废电池和坏掉的灯泡吧,记不清如何处理的了。男孩子会把废电池撬开,用里面的碳棒做画笔在少有的水泥地上涂鸦。但数量极少,没啥影响。

……

所以过去基本就没有要扔掉的垃圾,也就没有垃圾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