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344章 袁崇焕求教【1 / 1】

种菊南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敬完孙首辅,商人们纷纷上前,结交三位辽东新贵。

王家彦向袁崇焕打趣道:“袁大人,这些商人,真是势利得很,来,本官敬大人一杯!”

按品级算,孙承宗下来,就数袁崇焕品级高,王家彦在京城的时候,也参加了遴选辽东三司使的会议,吏部提出来的人选中,袁崇焕也是其中之一。

吏部给出的理由,是他熟悉辽事,而且级别够高,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不知为何,太后最终没有选他,而是选了在辽南,与毛文龙一起阻击后京南下之师的杨嗣昌,杨嗣昌从四品兵备道,升任正三品左布政使,连升两级,以他在辽南的功劳,是足够的。

太后只说了一句:“杨嗣昌有全局眼光。”

袁崇焕就与辽东省失之交臂。

不但朝臣们想不通,就连袁崇焕自己,也想不通,别的不说,此次他跟在小皇帝身边,鞍前马后地跑腿,既是赞画又做秘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哪怕看在这点上,小皇帝和太后,也要给他记上一功吧?

现在,后金灭亡,奴儿干变成了辽东省,他这个辽东督师的职位,就十分尴尬起来,如果不能主政辽东,调回京师另外安排职位,就是他目前面临的选择。

面对王家彦这位朝廷新贵,他放下了督师的架子,虚心求教道:“商人本性,逐利而已,本官却是不放在心上,倒是想借此机会,向王大人请教请教……”

摆出长谈的架势。

王家彦不知道他要请教什么问题,只得谦虚地道:“本官只熟悉商业管理,对于地方治理,却是没有经验的,哪里值得督师请教?

督师礼贤下士,开美佩服,但有所问,开美定当知无不言……”

王家彦,字开美。

袁崇焕冲他拱拱手,苦笑道:“本官知道,自皇太极入关威胁京师,本官就受到同僚们的许多诟病……官职也从蓟辽督师,变成了辽东督师……

现在,这个辽东督师也无用了,朝廷迟早要撤……本官向王大人打听打听,朝廷接下来,有什么动作?”

王家彦知道,他问的是,太后需要什么样的官员?他好改变自己,朝那个方向努力……

王家彦与他并不熟悉,他却打听如此机密的问题,可见平日里,也无人可诉了。

王家彦举了举洒杯,低声道:“督师可问错人了,首辅大人是你的老上司,一手提拔大人起来,大人一向待之如恩师,却为何要舍近求远,问起下官来?”

袁崇焕也举杯,苦笑道:“首辅太忙,本官不忍心打扰他老人家……”

袁崇焕自有他的傲气,不愿意让人觉得,他是依靠首辅才能升官,所以一直没打听朝堂的事,今日借着酒劲,向王家彦打听更合适。

王家彦见他心灰意冷的样子,心下不忍,想到皇太极围城时,他是唯一一个上阵杀敌的文官,单是这份勇气,就应当尊敬,他推心置腹地说道:

“大人还看不出来么?首辅刚才说,苦夷岛海里的渔获,能养活整个大明,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渔获,如何运回大明?如何保证这块地方,不被外夷抢去?”

袁崇焕心下一动:“水师?”

王家彦不答,又道:“本官出京之前,听闻兵部提交了明年的预算,其中就有给福建水师、长江水师和登莱水师,更换装备的项目……辽东地域广大,几条大江上都能行船,朝廷迟早会注意到这块……袁大人在朝堂,为熟悉辽事第一人,怎么还问起本官来了?”

要不是官职比王家彦高,袁崇焕都要跪下来给他磕一个了,不愧是太后身边的红人,随随便便一席话,就指给他一条青云路!

他举着酒杯,哽咽道:“王大人肺腑之言,元素一世铭记!且看来日……”

王家彦忙道:“督师言重了,且饮酒,且饮酒……”

袁崇焕回去,果然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长文,细数当年亦失哈视察奴儿干,就是在松花江畔建立船厂,建造大船,然后利用几条大江,运送朝廷赏赐的物资,直抵奴儿干岛的往事。

文章提出:辽东地域广阔,东面临海,境内又有几条大江,朝廷已经建立了几百个卫所,还应当建立一支水师,筑起水陆两道保卫线,可保辽东无虞……

这封万言长文,果然打动了孙承宗,被他直接带回了京城。

这是后话。

…………………………………………

第二天,小皇帝平安,在三位帝师的陪同下,接见了杨嗣昌三人。

昨日的宴会大厅,用屏风隔出来一间会议室,墙上挂着宣德时期的奴儿干都司地图,其境内的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达斡尔、汉人等部族活动区域,还有明初设立的几百个卫所和东西两条驿道,都标得清清楚楚。

小皇帝是吉祥物,主持会议的,是首辅孙承宗。

“这幅地图,”孙承宗指着墙上挂起来的地图,介绍道,“是成祖时期的内官亦失哈,前后十次视察奴儿干都司,带着人逐步完成的,凝聚着无数前人的心血。

如今,朝廷要恢复在奴儿干的统治,三位要做的,就是先恢复这些卫所和驿道,让各部族,回到他们原来的家园生活,恢复集市,让各族百姓,能用山货水产,换取生活物资。

只要让百姓吃饱饭,他们就不会做乱,这是太后告诫我等的原话,本官今日送给三位,愿三位时刻谨记!”

杨嗣昌三人,忙站起来,冲着京城方向拱手谢恩:“臣等谨记太后教导!”

“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先将各衙门的架子搭起来……”

……………………………………

小皇帝御驾亲征,灭掉后金后,本应该班师回朝,接受朝臣们的祝贺。

但辽东新建,工作千头万绪,孙承宗根本走不开,带着六百官员来辽东的王家彦,也带来了太后的懿旨:要小皇帝留在辽东,跟着孙师傅,学习如何处理地方政务,等到将辽东政事,初步理顺了再回京……估计得等到明年春天。

平安除了每日练拳,就是读书,没有四位小伴读,阿宝也不在身边,难免无聊。

这一日,突然想起自己击中的那位俘虏,当日在战场上,他虽然受了伤,十几个士兵,却按不住他,要不是方大伴出手,他真有可能会冲到自己身边。

“大伴,朕击中的那名壮汉,伤势如何了?”他问方正化。

“万岁爷想见他?”方正化一眼就看穿了小皇帝的心思,“只是皮外伤,军医已经给他治过了,无大碍,咱家这就派人去押来。”

“审问过没有?这人是哪个部族的?在后金当什么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