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工程!大明的稀奇事!【2 / 4】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朱离开后,皇宫里的窗户,在朱允熥的命令下,都换上了玻璃窗。

许多房间的地面上,也用水泥重新做了防潮,再在上面铺上皇宫专用的地砖。

金陵城的宫殿原是填湖而建,地势较低。

一到阴雨天气,地面便潮湿无比。

这个问题十分严重,已经到了必须要解决的程度。

但宫殿修缮,都是朱允熥拨付了银子,雇佣民工进行的,而非征发的徭役。

当初老朱刚登基称帝不久,对家乡怀念不已,下旨营建凤阳中都,准备将来迁都凤阳。

为此征发了几十万民工。

结果是修建宫殿的民工和工匠对无偿服役十分怨恨。

竟在宫殿中埋下了咒符、泥人和木人等物品,以诅咒宫殿的居住者。

即所谓的厌胜之术。

老朱勃然大怒,一度扬言说要将修筑凤阳中都的几十万民工全部处死。

后来经工部尚书薛祥再三劝谏,才放过那些工匠,却还是处死了一千余人。

这件事也促使老朱最终放弃了迁都凤阳的计划。

当然,放弃迁都凤阳的原因不止于此,此事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论如何,这都是前车之鉴。

虽然朱允熥并不信什么厌胜之术。

可若真有人偷偷这样做,心理上还是难免会犯恶心。

毕竟是自己日后要居住的地方,不如付工匠们工钱,给他们很好的待遇,让他们开开心心的干活,不闹出什么事端。

何况,此次宫殿修缮所投入的资金并不多。

对如今财政充盈的大明朝廷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至于城墙建设,朱允熥已下达了命令,草原已经被大明征服,后世从此永不筑长城。

各地的城墙也一律不得再建。

时代已经变了。

再修建城墙,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严重阻塞交通。

至于说纯粹的观赏,那眼下大明的城墙真的太多太多了。

今年投入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工程,主要是三项。

首先是修路肯定是继续的。

这是极为关键的基础工程。

在《大明日报》的宣传下,各地百姓对于自己家乡修建水泥路的热情很高。

这是对他们都有好处的事,百姓们自然很乐意。

其次则是堤防和水库的建设。

历朝历代,对河堤的建设都还是比较重视的。

正常而言,每到冬季都会修缮河堤。

相比之下,水库的建设则很少会进行。

历史上,大规模的水库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了。

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修建的水库寥寥无几。

与江河两岸必须建堤坝不一样,在许多地方,水库并没有非建不可的理由,有时候反而会阻碍洪水的下泄。

兴建水库存在不小的风险,稍有不慎,水库渗水漏水,便有可能造成溃堤,那便不是造福百姓,而是祸害百姓了。

不过,世界上的事,都是有利有弊。

只要利大于弊,就可以做。

如今有了水泥,大明制造局炼铁炼钢的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冶炼规模更是扩张了几十倍,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大量兴建水库的时机,已然成熟。

今年冬修,水库建设也就成了重点。

第三项大工程,则是朱允熥亲自制定的三千座大型粮仓建设计划。

为此,他特意与大明制造局的工人,会同科学院的研究者一起,绘制了标准粮仓建设图纸,并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标准和施工方案。

要求各地官府,迅速按照方案兴建粮仓。

各级官员签订军令状,逾期未完成工者,斩!

验收质量不达标者,亦斩!

如火如荼的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铺开。

东宫,院子里。

朱允熥正坐在新建的亭子里,一边悠闲的吃着点心零食,一边讲述着经济学的常识,原理,以及自己对大明经济和眼下状况的看法。

旁边的书桌上,一名二十岁左右的男子正认真听着,不时挥笔记录。

他叫杨荣,不久前,夏原吉受邀回国子监讲学,讲完后,让听课的学子们都写文章阐述己见,一眼便看中了杨荣写的文章,认为此人虽然年轻,却颇有见识。

正值朝廷用人之际,夏原吉便将他推荐给了太孙殿下。

朱允熥翻了下此人的履历,发现他多半便是后世历史上有名的“三杨”之一,与杨士奇齐名的杨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