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纪纲此人,确实是一柄锋利的刀。不过,太孙殿下也要小心被此刀所反伤。”
纪纲离开后,姚广孝出言提醒道。
有野心有能力是好事。
但若是为人没有底线,事情的性质就起变化了。
如杨士奇这样的读书人,虽然也追求功名,却绝不能接受出卖自身的尊严和道德底线。
假如朱允熥对他动辄打骂,侮辱人身,那杨士奇会宁愿放弃出人头地,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也不会给朱允熥卖命,效忠于他。
可纪纲却不一样。
只因朱高煦能给他带来上升的机会,不管朱高煦如何对待他,纪纲都能忍受。
他心里到底怎么想,没有人知道。
至少表面上,任打任骂,始终装出无比恭敬的样子。
这样的人,往好了说,叫“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往坏了说,叫“没底线”。
一个毫无底线,为了往上爬能忍受一切的人,他的人生目标,一定不会是甘为人臣,一辈子效忠于某个人。
而会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爬到最高的位置。
所以,他才能无底线的忍受一切。
简而言之,这样的人,天生反骨!
相反,愿意甘居人下,一辈子当谋臣的人,他一定会划出底线,挑选一个对自己足够好的“领导”。
朱允熥想起历史上的纪纲,在被朱棣重用,权势滔天之后,渐渐变得不可一世,暗中阴养死士,蓄藏数以万计的兵器和盔甲,秘谋造反,最终被朱棣处死。
不得不说,老和尚的眼光很毒。
此时便一眼看出了纪纲的问题。
但朱允熥对此早已知晓,笑道:“大师只管放心,我对此心知肚明,既用此为作刀,便会好生掌驭。”
“若有朝一日,该要弃之不用时,亦会抛弃。”
姚广孝双手合什:“阿弥陀佛!太孙殿下明白便好。”
杨士奇也道:“有野心有抱负,且心狠手辣,太孙殿下用他作刀,确实是极为合适的人选。仅用他清剿江湖盗寇,未免太可惜了,待他办完此事,可以让他做更多的事。”
朱允熥轻轻点头。
这也正是自己的计划。
先用纪纲对付那些江湖人士,将大明的治安整顿好。
接下来,就该用他来清洗朝堂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
眼下还是先走一步看一步。
朱允熥转而问杨士奇道:“齐泰说如今征发的民工数量之多,史无前例,可有此事?”
这是之前齐泰骂自己时所说的话,但朱允熥却记下来了。
自古“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有时候,敌人的话,也要听一听。
“倒也没差,确有此事。”杨士奇道:“如今朝廷兴建的工程之庞大,数量之多,皆是前所未有。”
“修路,修大堤,建水库,粮仓,还有新城……都需要数不清的人力。”
“所用民工数量,委实庞大。”
“虽然所建皆为民生,为天下老百姓计,并非修宫殿骄奢淫逸,却也不能太过。”
“好在如今粮价低廉,百姓负担不重,尚可承受。”
“昔前元因修黄河大堤而导致天下大反,皆是因为百姓实已走投无路,才致如此。”
“如今我大明的情况并不一样,太孙殿下也无须太过担心。”
说到这里,他语气稍变,道:“似这般大建,也只能是今年独此一例。若往后年年都这般,恐怕天下百姓,就要怨声载道了,还请太孙殿下切记。”
朱允熥微微皱眉。
自古以来,相比赋税,徭役才是老百姓身上最沉重的负担。
徭役即征发老百姓免费为国家做工。
诸如修长城,修宫殿,修大堤……
历朝历代都有。
但唯独元朝很特殊。
元朝入主中原之后,并没有完全融入中原社会。
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还将自己看作是草原游牧民族。
中原仅仅是一块被征服的土地。
中原民众也仅仅是被征服的下等奴隶。
元朝的统治者,并不想深入管理中原百姓。
只要能完成交税上贡,除此之外的事情,元朝统治者都不想管,不想问。
基于这一点,有元一代,统治非常松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