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三百一十八章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要插上大明王旗!【1 / 4】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闻旨,徐辉祖、耿炳文等一众武将勋贵,连忙整理仪容,走入御书房内。

外面。

众臣如同炸锅了一般,纷纷议论起来。

刚才设立政务处的事,可谓是石破天惊。

虽然大家早猜到新皇登基,必定是要革新吏治的。

却也没有想到改的幅度会如此之大。

政务处成立,从此朝堂不再只有六部。

整个权力架构完全改变。

再加上地方上派驻巡抚和巡按,成立省治,统合三司,如此之大的变化,说是翻天覆地,亦不为过。

许多大臣心里早已盘算起来。

新皇这一系列的变革,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朝堂上官员的职位数大大增加。

自己或许能挪一挪位置,再上一个台阶了。

此际新皇再召武将勋贵进去,莫非又要征伐哪里了吗?

可是,新皇昨日才向女真三部宣战啊!

众人皆有些惊疑不定。

唯独刚才进去受封的杨荣,杨士奇等政务大臣,彼此对望了一眼,皆隐隐有了一些猜测。

新皇让他们处理政务,却明言除军国大事之外。

此时再召武将勋贵,应该就是要商谈军国大事了。

御书房内。

朱允熥的目光,缓缓从徐辉祖、耿炳文等一干武将身上扫过。

他对这些人并不陌生。

此前在大明军事学院,他们都曾拜朱允熥为师,听过他上课,乃是他的学生。

“当年皇爷爷设五军都督府,作为大明的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

“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

“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

“待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则各回卫所。”

“如此一来,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将不专军、军不私将,以确保朝廷对军队的绝对掌控。”

“皇爷爷天纵之才,千古一帝。这个制度,极为完美。”

朱允熥顿了顿,接着道:“然各卫所之军,长时间屯田,脱离战事,已渐渐腐化变质。”

“故朕还没有登基时,便以储君的身份,对卫所军进行了裁撤和变革,并设置大明军事学院,整编新军。”

“如今,新军的规模已日益壮大。”

“但原来的卫所规模庞大,虽经裁撤,数量仍然有不少。改革日后还要继续推进。”

“朕以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朝廷有文武之分。”

“以文制武,此弱宋之根源。”

“此前,朕在大明军中推行双主官制。”

“但双主官中的两名主官,皆为武官。”

“各军如此,朝堂亦然。”

“朕刚才已下旨,设政务处总揽政务。”

“现决定撤五军都督府,设军务处,总管全国军务。”

“军政分治,各司其职。”

几人闻言,又惊又喜,徐辉祖忙躬身问道:“陛下,却不知这军务处,与原来的五军都督府,有何不同?”

几人皆同时望向朱允熥,这亦是他们心中的疑惑。

朱允熥淡淡笑道:“朕不是说了吗?军务处总揽全国所有军务,除接管原来五军都督府的各项权力外,从前归兵部所管的征伐,镇戍,训练,以后皆划归军务处管。”

“从前由吏部考核、升迁的将领,往后亦由军务处商议,报朕审核批准,不再交付吏部。”

“从此以后,大明朝廷文归文,武归武,互不挟制。”

呼!

呼!

呼!

几名勋贵武将的呼吸声,都明显变得粗重起来。

哪个武将愿意文官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呢?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朝廷的规制,就是以文制武。

此前虽然五军都督府掌管全国军务,但只有统兵之权,没有调兵权。

要调动军队,还需要兵部发印信。

更重要,则是下面各级军官的升迁,任免,考核,论功……虽然都是由统兵的大将上报朝廷,可最后能不能通过,却是由兵部和吏部的事务官讨论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