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22章 天,变了【1 / 2】

爱吃糖的糯米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老哼了一声道:“好不好,你不是早就看出来了?”

钱老则深深叹了口气:“张老啊,你有个好儿子,京剧的天该变了”

张老见状,勾起嘴角道:“这出戏成了”

三位老人家都是各派的活化石,看问题的角度不是小辈儿们能比的。

他们都清楚,今天这个封箱大戏成了。

不仅仅成在唱腔又或者黎派立派,而是成在改编后观众的接受程度和反应。

或许大家还没有发现,今天的剧目并没有和之前一样配有字幕。

可几乎所有人!

是所有人!每一个人!

不论是不是戏迷还是观众,大家都沉浸在了故事之中。

一出新戏,还是改变了故事情节的新戏,居然能做到所有人都看懂了,还那么沉浸,这已经说明了太多太多。

戏迷们甚至不再把目光简单的放在唱腔之上,更多的讨论起了戏中人、戏中的喜怒哀乐。

说白了,观众的心被戏吸引住了!

这行有一句话叫“生书熟戏”,意思是说,听书要听生的,听戏要听熟的,才能获得更多的享受。

很多人刚听京剧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听不懂。

就是一些比较喜爱京剧的人,初听不熟悉的新唱段,也有辨不清唱词中某一些字的情况,甚至也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

可华夏人骨子里就有着和其他人不同的基因。

是文化底蕴也是文化传承。

你说大家都不爱京剧,这话不对。

一首首戏腔歌曲传唱度不比流行歌曲小。

可你要说大家都爱京剧,那也不对。

你在街上随机采访一位年轻人,问他是否听过京剧,得到的答案也大多都是否定。

不仅如此,就连很多所谓的戏迷有时候也更乐意听一个片段,完完整整的听过一出戏的又有多少?

京剧入门的门槛注定在这个时代成为发展的阻碍。

可今天不一样了。

他们看到了新的发展。

自从传统京剧恢复上演以后, 有些听不大懂京剧唱念的人, 动不动就说“韵白”不好, 妨碍了他们听戏。

但事实上,韵白乃是前辈艺人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 从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出来而又经过洗练、规范了的一种十分动听的艺术语言。

它既有音乐性,又有节奏感,每个字音都有一定的音韵根据,不论南人或北人都能听得懂,而且感到铿锵悦耳, 韵味盎然。

韵白的好处还不仅仅是既好听, 又好懂,而且有个最大的作用就是能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和表达人物的性格、感情。

但不管再怎么夸,韵白确实成为了很多人初听京剧的难点。

可今天,他们发现虚拟京剧秀的韵白有了新的发展,用上更通俗易懂的词,尽量保留了其原本的节奏、音韵,这样做让听众更容易理解。

他们可以说,这个戏本字里的几乎每一句,甚至是每一个字的音节都值得拿出来单独推敲。

别小看这个工作,这才是今天他们唱的好,听众又能听懂的关键!

这也是三位老人家都说这戏成了的第一个原因!

至于第二个原因,是戏本子的节奏。

在过去,无论是街上的小摊小贩,或者是目不识丁的农夫,还是名门望族,高官军阀,他们都将欣赏京剧视作一种生活的调剂,视为一种闲暇乐趣。

许多草台班子走街串巷,在全国各地流动,巡回演出,吸引不少人来驻足观看。

当时,听戏是一项家喻户晓,风靡全国的娱乐活动,可谓是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可如今在大街上,如果你扮上京剧的角色模样,咿咿呀呀唱两声,别人却只会以为你在搞行为艺术。

当今的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忙碌。

尤其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使得人们每天要接收的信息量,会像潮水一般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