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大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姜远等人入得镇国公府来,就被女方家的亲朋拦住,这个环节,女方家的亲朋好友会出题作诗作对。
一般诗词套路都是固定的,比如作两首夸赞新娘的诗,再以一些小礼物贿赂一番,也就过去了。
新人成亲的大喜日子,没有人会真为难新郎,但凡事都有例外。
一个穿着员外服,七十来岁的老头子从一群年轻的亲友中走出,对姜远道:“听闻你诗词不错,如今能文能武之名满燕安了,老夫倒要考考你。”
姜远看了看这老头,心中暗自腹诽,今日怎么尽是些老头子出来刁难他?
先前在大门处就被一群老家伙挡门考兵法,进得门来,又跳出来一个老头要考他诗词。
没完了是吗?
“请前辈指教!”姜远只得接下来。
若是在往日,姜远拍拍屁股就走了,这一考又一考的,新科状元上金殿也不过如此了。
姜远倒是忘了,成亲又叫小登科,可不就与新科状元差不多么。
为了那坐在闺阁之中等他的上官沅芷,姜远也是拼了,不就考诗词么,小意思。
“你父为大周之相,如今大周被群狼环伺,而姜相却以议和为主,虽为民生,可如此示弱,岂非显得我大周之人的脊梁挺不起来?!你对此有何看法?”
老头挺着腰背着一只手,目光恫恫的看着姜远。
这话一出,大门内的喧闹慢慢静了下,众人皆看姜远。
此时问姜远这么一个问题,就有找茬骂人的嫌疑了。
“这不是上官重之的娘舅,号南山翁的谢宏渊么?”
“是么?这可是隐世大儒啊!他还是上官重之与上官沅芷的娘舅?我倒是不知。”
“姜侯爷有得搞了,这南山翁可不是轻与之人,嘿嘿。”
一些在一旁观热闹的宾客议论纷纷。
姜远也是一愣,这老家伙故意的吧?说好的考较诗词呢,怎的扯上他老子了?
敢拿他老子说事,这事就得说道说道了。
姜远心中已然不悦,管他是什么大儒,拐着弯骂他老子腰杆挺不直,且今日大喜之日,这老家伙搞这一出,岂能忍他。
姜远脸色一冷,道:“子不言父,乃为人子之孝道。”
“但前辈今日问之,晚辈也可答上一番!”姜远清清嗓子,道:“大周饱学之士众多,然,平日里高谈阔论者何其多,引经据典嬉笑怒骂,今日指责这个,明日指责那个,却未见提出一良策来。”
“所谓空淡误国,实干兴邦。家父为相,所行之事皆为大周与大周百姓所想。为得百姓休养生息,为百姓争来一许喘息之机,纵背骂名也无曾有悔!总好过他人只会空谈。”
“晚辈愚钝,于民生又无建树,晚辈若妄谈吾父,岂不成了指手画脚、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之徒?若晚辈有得本事,定然会献上良策!但晚辈又无良策,何敢妄议吾父?”
姜远这番话可以说毫不客气了,不仅怼了这个老头,还把那些平日里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的文人一起骂了,胆儿不是一般的大。
姜远觉得无所谓,这老家伙敢暗骂他老子,今日就将这些只会空淡的家伙全骂了。
谢宏渊也是一愣,暗道这小子还真敢说啊,不仅把自己骂了,还把大周的众多饱学之士也给骂进去了。
先不论其他,就这份胆量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谢宏渊倒也不怒,又问道:“既然你说到民生,老夫且问你,民生困苦,天灾连年,民食不果腹,流民四起,何解之?”
“有灾则救之,有流民则收之,减其赋税,兴修水利,以钱粮招流民为官府服谣役,以工代赈即可稳民心、安流民。”
谢宏渊心下一震,忙问道:“何为以工代赈?”
万启明与沈有三见这老家伙问起来没完了,这正娶亲呢,又不是国子监考学,再问下去,吉时都误了。
“老先生,累了吧,去喝杯茶可好?”万启明与沈有三架起谢宏渊就走,一边走一边朝姜远呶嘴。
姜远心领意会,一挥手,几十个丫鬟一拥而上,四处派发小礼物,场面顿时又恢复了热闹。
“你们两个小子,知道老夫是谁吗?”
被万启明与沈有三架到一旁谢宏渊怒道:“老夫正问到关键处,你等岂敢扰我!”
沈有三满脸陪笑:“谢老大人,今儿这么喜庆,就收了神通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