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温带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 反映商代社会全貌:甲骨文记载了商周时期,特别是商代晚期273年的史事,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征伐、年成、田猎、疾病、祸福、生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国家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礼制风俗、军事、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 提供科学技术信息:甲骨文中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展现了当时天文历法、农业、医学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例如,有世界上最早关于日食、月食和星象的文字记录;农业方面已种植多种农作物,掌握了整套栽培和管理技术,还有关于植物水分生理学知识的记载;医学上已对多种疾病进行初步分科,针灸术也有明确证据等。
- 印证和补充古代典籍: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的可信,证实了司马迁撰写的商代历史的真实性,从而又极大地提高了《史记》中有关夏朝历史记载的可信度。学者们正以《史记·夏本纪》的记载为线索,探寻夏代的历史文化。
- 文化传承与认同的载体:
- 体现中华民族智慧: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珍贵遗产,它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创造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增强文化自信:作为现存最早的汉字体系,甲骨文的独特性和一脉相承的发展,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强大生命力,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之一。
- 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中国汉字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如秦汉年间汉字传入越南,十三世纪越南才有本国文字;汉代初年汉字传到朝鲜,公元1443年朝鲜公布使用自己的文字;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语中仍有大量常用汉字。而其他早期文明古国的文字,由于绝迹较早,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无从谈起。
- 世界文明史的重要贡献: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发展,未曾中断。甲骨文的存在,不仅证明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特性,也为世界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具有极高的世界性学术价值。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象形
这是甲骨文最主要的造字方法之一。
- 具体表现:用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描绘出来,使人一看就能认识这个物体。比如“日”字,写成一个圆形,中间一点,很像太阳的样子;“月”字,写成一个弯弯的月牙形状;“山”字,是三个山峰连在一起的形状;“水”字,是几条弯曲的线条,代表流动的水。
- 举例说明:“牛”字,突出了牛的头部和弯弯的牛角;“羊”字,表现出羊的头部和弯弯的羊角;“马”字,描绘出马的头部、身体、四肢和尾巴的形状。
二、指事
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某种意义。
- 具体表现:通常是在一个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新的意义。比如“上”和“下”两个字,在一条横线的上面或下面加上一点来表示位置的高低;“本”字,是在“木”字的根部加上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末”字,是在“木”字的树梢上加上一点,表示树木的末梢。
- 举例说明:“刃”字,是在“刀”字的刀刃处加上一点,表示刀刃的位置;“亦”字,是在一个人的两腋处各加上一点,表示腋窝的位置。
三、会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新的意义。
- 具体表现:通过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的组合来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比如“休”字,由“人”和“木”两个字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采”字,由“爪”和“木”两个字组成,表示用手采摘树上的果实。
- 举例说明:“明”字,由“日”和“月”两个字组成,表示明亮;“从”字,由两个人字组成,表示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走。
四、形声
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表示意义类别,声旁表示读音。
- 具体表现:形旁通常是一个象形字或指事字,表示这个字的意义范畴;声旁则是一个表示读音的字。比如“河”字,左边的“水”是形旁,表示这个字与水有关;右边的“可”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 举例说明:“铜”字,左边的“金”是形旁,表示这个字与金属有关;右边的“同”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妈”字,左边的“女”是形旁,表示这个字与女性有关;右边的“马”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五、假借
借用已有的字来表示一个与之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新的意义。
- 具体表现:当某个新的意义没有现成的字来表示时,就借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比如“来”字,本来是指一种麦子,后来被借用为表示“到来”的意思;“自”字,本来是指鼻子,后来被借用为表示“自己”的意思。
- 举例说明:“我”字,本来是一种兵器的名称,后来被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其”字,本来是簸箕的形状,后来被借用为表示代词或语气词的意思。
六、转注
指两个字的意义可以互相解释,互相转化。
- 具体表现:通常是一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它们可以互相解释,也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互相转化使用。比如“考”和“老”两个字,在古代的意义是相通的,可以互相解释;“颠”和“顶”两个字,都表示头部的最高处,可以互相转化使用。
- 举例说明:“追”和“逐”两个字,都表示追赶的意思,可以互相解释;“走”和“行”两个字,都表示行走的意思,可以互相转化使用。
金文的字体特点主要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书写、制作条件下形成的,具体如下:
- 书写方式的影响:
- 毛笔书写的痕迹:从商代到春秋时期,铭文一般先以毛笔书范,再按照墨迹原本刻出铭文模型,然后翻范铸造而成。因此,铭文字迹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书写的笔意和特征。比如笔画的粗细、轻重变化,以及线条的流畅性等,都受到毛笔书写特点的影响。
- 书写的随意性与规范性:在书写过程中,书者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不像后来的小篆等字体那样严格规范,这使得金文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既包含一定规范又自由的特点。例如,不同铭文中的同一个字的构形往往各有差异,自生情趣,能展现出书者的个人风格和创意。
- 制作工艺的作用:
- 浇铸过程中的变形:浇铸金文时,要经过刻范和浇铸的工艺过程,这可能会导致文字与原来书写在泥坯上的有所不同。例如,一些笔画可能会因为浇铸时铜液的流动而产生变形、粗细变化等,从而形成了金文独特的字体形态。
- 制作材料的特性:青铜器的材质和表面特性也对金文的字体特点有影响。青铜的质地和硬度使得刻写或浇铸出来的文字线条具有一定的质感和立体感,与在其他材质上书写的文字有所区别。
- 时代发展的演变:
- 商代金文:
- 象形性强:商代金文最初也是从象形字蜕变而来,带有强烈的象形性质,近乎图画,这与当时文字发展尚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有关,人们更多地通过对事物外形的直接描绘来表达意义。
- 风格多样:大致可分为两类风格。一类风格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画的起止多显锋芒,间用肥笔,如《小臣艅犀尊》;另一类风格则是笔画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肥笔甚少,形体瘦劲,遒美挺拔,以《戍嗣鼎》为代表。整体上,字形结构严谨,字形趋长方,章法疏密有致。
- 西周金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