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章 中国结的起源与发展(服饰之结特写)【1 / 3】

来自北温带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旧石器时代的中国结处于原始绳结阶段,以下是其形式、特点与优点的相关介绍:

形式

主要是简单的缠绕和打结,如将绳子两端交叉打结固定,或把一根绳子绕在物体上再打结固定,用于捆绑食物、连接物品等

特点

- 实用性强:当时的绳结主要是为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而产生,如捆绑、固定等,帮助原始人更好地储存和携带物品

- 制作简单:受限于工具和材料,制作工艺较为简单,多是利用藤、草、枝条等自然材料,通过简单的缠绕、扭转、打结等手法形成基本的绳结样式

- 形状单一:因功能单一,其形状相对简单,常见的有环形结、单结等,缺乏复杂的结构和变化

优点

- 方便生活:能有效固定和捆绑物品,让原始人更便捷地采集、储存和运输食物等物资,提高生存能力

- 记录信息:可通过不同大小、形状的绳结来记录简单信息,帮助人们记忆和传递重要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的信息交流需求

- 启发智慧:制作和使用绳结的过程锻炼了原始人的手部灵活性和大脑思维能力,为后来更复杂的手工技艺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结有以下发展和变化:

- 制作材料与工具: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藤、草、枝条等自然材料,新石器时代则在此基础上,开始使用麻、毛等纤维材料,这些材料更易于加工和编织,且能编织出更细密、精致的结饰。同时,随着磨制石器的出现和发展,如骨针、骨锥等工具更加精细,为中国结的制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使编结的图案和结构更为复杂。

- 编结工艺:编结工艺有了显着进步,从简单的缠绕、打结发展出多种复杂的编织方法,如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底部编结印痕有斜纹、缠结、绞结、棋盘格、间格等多种,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竹编用具的编织方式有人字纹、十字纹、梅花眼、菱形格等

- 应用范围:旧石器时代中国结主要用于捆绑、固定物品和记录信息等实用功能,新石器时代,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实用功能外,还被用于装饰陶器、衣物等生活用品,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生活品质的提高

- 文化寓意: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结开始蕴含一定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虽然不如后来的中国结寓意丰富复杂,但已初步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后来中国结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手工艺品奠定了基础

旧石器时代的中国结主要有以下用途:

- 捆绑固定:原始人类用草、藤等材料制成的绳结捆绑捕获的猎物、采集的果实等,以便更高效地搬运回住处。还可用于固定建造房屋的木材,增强建筑的稳固性,如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干栏式建筑就使用了绳结绑扎木材

- 辅助制器:通过绑、系、捆、扎等方式,将不同部件连接成复合工具,如将石钺与手柄捆绑加固,使其更利于施力,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绳结还可用于辅助制作陶器,人们将黏土敷涂于缠绕成团且留有线头的绳子上,待黏土半干后抽出绳子,绳纹便留在了陶器表面

- 记事记数: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用不同大小、形状的绳结来记录简单信息,帮助记忆和传递重要事件,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的信息交流需求

- 制作服饰:原始人类用藤条等材料捆扎树叶、动物皮毛等制作简易服装,抵御寒冷。后来出现骨针,人们用绳子穿过骨针的针孔打结固定,来缝制衣物,也会将有孔装饰品用绳结串联起来佩戴于身

旧石器时代的代表作有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原始绳结,用于捆绑、固定物品和记录信息等 。新石器时代的代表作有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其底部有斜纹、缠结、绞结等编结印痕 。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结编结方法存在诸多不同,具体如下:

材料加工不同

- 旧石器时代:主要以藤、草、兽皮条等天然材料为主,这些材料只需简单地采集和初步加工,如将藤条、草茎搓捻成绳,或对兽皮条进行简单切割修整,便可用于编结

- 新石器时代:除了继续使用天然材料外,还出现了麻、丝等经过人工培育和加工的材料,如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出土了麻绳和丝织品,这些材料的加工更为精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用于编结

工具使用不同

- 旧石器时代:工具较为简陋,多为兽骨、树枝等制成的骨针等,主要用于穿孔、引线,辅助编结

- 新石器时代:出现了陶纺轮等工具,可将麻、丝等纤维纺成更均匀、细腻的线,使编结的线条更加规整、紧密,编出的图案也更加精致

编结技法不同

- 旧石器时代:编结方法相对简单、原始,以捆绑、缠绕、打结为主,常见的有将两根或多根绳子的末端系在一起形成结,或用绳子缠绕物体后打结固定等,主要目的是满足实用需求,如捆绑物品、固定工具等

- 新石器时代:编结技法更为丰富多样,除了继承旧石器时代的基本技法外,还出现了斜纹编、缠结、绞结、棋盘格编、人字纹编、十字纹编等复杂的编织方法,能够编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和形状,不仅实用,还具有较高的装饰性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结编结方法对后世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技艺传承与发展

- 基础编结技法的传承: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斜纹编、缠结、绞结、棋盘格编、人字纹编、十字纹编等编结技法,为后世中国结编结提供了基础方法,经过不断传承和改进,这些技法成为了中国传统编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平结、双钱结等基本结都能看到早期编结技法的影子

- 复杂编结技艺的演进:后世在继承这些基础技法之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创造出了更为复杂多样的编结样式,像盘长结、藻井结等造型精巧、寓意深刻的复杂结饰,充分展现了编结技艺的高超水平

文化内涵的传承与丰富

- 寓意象征的传承:当时的编结物品除实用外,可能已蕴含了一定的精神寓意,这种赋予编结作品寓意象征的传统传承下来,使中国结成为了承载人们美好愿望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如用“如意结”表达称心如意,“盘长结”寓意永恒长久等

- 文化内涵的丰富: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结与宗教信仰、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深度融合,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如在佛教中,盘长结被视为象征着佛法的回环贯彻;在传统婚礼中,用结饰寓意夫妻间的团结、恩爱与白头偕老

艺术审美的塑造与影响

- 对称与平衡美感的奠定:新石器时代的编结印痕及出土的编结物品,显示出当时编结注重图案的对称和结构的平衡,这种审美观念一直影响着后世中国结的制作,使中国结在造型上具有独特的和谐美、秩序美

- 装饰性与实用性的融合:那时的编结物品如竹编用具等,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如今的中国结不仅用于装饰,还在服装、饰品、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体现了实用与装饰性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

社会功能的延续与拓展

- 记录与传承功能: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后来文字出现后,中国结依然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如在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中,仍保留着用绳结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传统,体现了其作为文化传承符号的延续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