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今年北大荒的国庆汇演,倒是和以前不一样。”
“嗐,这都是什么陈年老消息了。不是早就放出风声来,这次的国庆汇演,不仅仅有咱们军区,还有钢厂、县里都会参与进来。”
“这可真是要好好热闹了一下了。自从69年后,咱们可算是大大操办了一下了。”
在前往国庆汇演的路上,车兜里的年轻人叽叽喳喳的,就像是电线杆子上的麻雀。
只不过相比起除完四害后,锐减的麻雀数量。
此时大卡车里面,年轻男女说话时嘈杂声,要远远超过麻雀的嘲哳声音。
他们的眼神明亮热情,就像是对于未来有着数不清的憧憬。
随着大卡车缓缓行驶前进,卡车中,不知道是谁先起了个调子,随后,嘹亮的歌声,就从后边的车兜子中响起。
这歌曲不是别的,正是1956年,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
“这是我美丽的祖国。”
“这是我生长的地方。”
……
歌曲顺着蜿蜒的山路,一路飘摇,在迎面而来的风中,快速传播。
此时,秦妙妙正被一群钢厂的旧相识围在一块儿。
曾经北三屯的孩子们,一见到秦妙妙,简直就像是放出笼的小鸡,恨不得一步三回头,绕着秦妙妙打转。
这些北三屯的大家长们,以前面对秦妙妙的时候,还带着几分长辈的心思。
但是如今,秦妙妙摇身一变,进了军区,虽说他们不怎么看人民日报,但是乙肝疫苗这样的大事,即便是钢厂内部,也能听到诸多风声。
就秦妙妙现在立下的功劳,谁敢在她面前拿乔?
别的不说,就连曾经的姚厂长、周科长,在看到秦妙妙的时候,也是平辈相交,甚至还带了几分对于科研知识分子的敬仰。
这年头,虽然在很多地方,知识分子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
但若是真的有真材实料,对于朴素的劳动大众来说,像是秦妙妙这样的研究员,依旧是值得推崇甚至学习的。
这不,这会儿就有曾经北三屯里的叔婶,扯着自家皮娃的耳朵,一边拽着,一边碎碎念:
“你看看你妙妙姐,人家读书好,能学会本事,眼下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红火了。你还不赶紧趁着今天的机会,学着你妙妙姐一点。”
那皮娃揉了揉自己泛红的耳朵,只觉得那里像是着火了似的,一阵一阵的刺痛。
这年头,打孩子什么的,那简直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皮娃有点委屈:
“那我以前跟着妙妙姐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你为啥那时候还打我?我这不是也跟妙妙姐学习吗?”
那老叔登时就气了个倒仰:
“让你学,是学读书的劲头。谁让你好的不学,就学坏的?”
要么说,还是新出厂的脑子好使。
皮娃一听到这话,顿时就抓住了其中的漏洞,指着自个儿老爹,瞪大了眼睛,一副一惊一乍的样子:
“爹,你居然说妙妙姐不好!”
那老叔思考了好久,这才跟得上自家逆子的思路。
眼看着周围人一副想笑又硬憋着的模样,老叔当即恨不得拿起自己手边的竹棍,对着皮娃的屁股蛋子,就是一顿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