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扶苏见孔鲋竟然率领儒家门生对赵凌行跪拜之礼,而且一副惶恐的模样,不免再次陷入了沉思。
赵凌继位,儒家门生对这位曾经的长公子态度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
赵凌是没有杀扶苏,但两人也算政敌。
儒家将一切都寄托在赵凌身上,自然要跟扶苏保持相应的距离,还要明确自身的态度才行。
淳于越与扶苏还是师生关系,扶苏又喜爱儒家学说,他来常奉府借阅纸质的儒家典籍,淳于越也不能拒绝他,但博士们也不能跟他表现得关系太好。
故而常奉府的博士少有与扶苏交谈,连淳于越都刻意地跟扶苏保持距离。
就像后世分手的男女,不敢跟前任走太近,怕现任误会。
扶苏生性温和,对于博士们的疏远,也不当回事,孔鲋阴阳怪气,他也只能受着。
本觉得这并无什么,但见到孔鲋等人对赵凌俯首称臣,诚惶诚恐的模样,他心中的某根弦被拨动了,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来。
好像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但似乎又不该是这样。
“诸位都起身吧。”赵凌语气冰冷,“朕不想再听到任何人质疑先帝。”
“喏!”
儒生们纷纷应诺。
扶苏从赵凌身上仿佛看到了始皇帝的影子。
孔鲋自持孔子后人身份,乃是儒家领袖,嬴政一统天下之前,他见嬴政也未曾跪过,嬴政兼并六国后,他更是避而不见。
儒家无时无刻不像恢复周礼,对嬴政不敬之处颇多。
他们曾经的希望就是扶苏继位……
若是扶苏继位,这些儒家门生会像对赵凌这般对扶苏吗?
赵凌见孔鲋臣服,没有再对始皇帝不敬,便说道:“朕曾与淳于仆射承诺过,当百姓富足,衣食不愁之时,便以儒家学说教化万民,大秦将以儒学为尊。”
孔鲋闻言,原本苍白毫无血色的脸上满是红光。
以儒学为尊?!
这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孔鲋大喊:“陛下圣明!”
淳于越和叔孙通等博士也高呼:“陛下圣明!”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国君主更注重富国强兵、兼并他国以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
儒家主张的“仁政”“德治”“礼治”等理念,在当时被认为过于理想化,难以快速实现国家的强大和扩张。
所以之前儒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并未成为主流思想。
嬴政统一六国后,法家思想是主导思想,而儒家思想则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赵凌说出大秦将以儒学为尊,让儒家门生心底的火全都燃烧起来。
赵凌何止是圣君,他已经成为儒家门生心目中的神明。
“孔老先生,如今大秦积贫积弱。”赵凌语气变得温和起来,双目看着孔鲋,眼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神色,“孔老先生来咸阳的路上应该也看到了,灾荒之年,大秦百姓流离失所,朕已竭尽全力救济子民。”
孔鲋感叹道:“陛下仁慈,上天必将垂怜,来年定是丰年。”
“子不语怪力乱神,孔老先生何必将希望寄托在上天的垂怜上?”赵凌神情肃穆,“朕有个想法,既可以磨练儒家门生,又可救济苍生,亦可传扬儒家学说,且不必等到几年之后,当下即可。”
“不知孔老先生可愿一听?”
赵凌此言说出,孔鲋激动得双眼放光。
他可不是傻子,赵凌说什么等百姓富足,衣食不愁之时,便以儒学为尊,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天灾连年,哪怕赵凌寻来海外的优良作物,也是要等的,还要看运气。
一次天灾就可以毁掉百姓辛苦一年的作物。
他真能活到那一天吗?
“陛下请说!”
赵凌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博士。
众人的看赵凌的眼神热切,充满了期待,
赵凌张了张嘴,犹豫片刻,最后轻笑了一声,摇头道:“算了,还是不说了,诸位还是研究学说吧,朕回宫了。”
说完,他转身就要走。
孔鲋连忙上前抓住了赵凌的衣角,大喊:“陛下留步!”
赵凌回首看了孔鲋一眼,孔鲋连忙松手,往后推了两步,局促地往后退了两步:“是孔鲋失礼了,还望陛下明言。”
赵凌依旧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叹了口气:“朕这个想法有些不切实际,儒家博士尊贵……”
“朕的想法是,让儒家门生前往各县各乡,除了开办私塾教百姓识字明理之外,还有便是,身体力行,帮助贫困的百姓耕地开荒,实行先富带动后富,使百姓深切地感受到儒家的好。”
“百姓如果还在为衣食发愁,又哪来的精力去学习儒学?可是,朕怕儒家的门生吃不了这个苦。”
赵凌顿了顿,叹了口气:“大秦百姓大都目不识丁,朕刚刚继位,又没什么人才可用,想要让百姓都学习儒学,也只有依靠整个儒家了。”
孔鲋闻言,连忙说道:“陛下,儒家门生愿意为陛下效劳,愿即日前往各地教化百姓。”
赵凌同样情绪激昂地说道,“孔老先生大义。”
“朕以为,孔老先生可以为各县各乡划分门生,都是自愿前往。”赵凌继续细说,“能让十户人都吃饱穿暖或是让百人识字,默写出一本儒家典籍者,可上报与朕,朕将亲写其生平与功绩,命人在当地立功德碑,镌刻其上,供后世瞻仰。”
赵凌这一套有点类似知青下乡,这年头能拜入儒家,读书习字的,基本都是有些家底的人,让他们去帮助各郡县乡里的贫民,他们还自掏腰包,尽心尽力。
当世儒生重名胜过重利。
之前嬴政焚书坑儒对儒家思想进行直接打压,也是希望通过这一措施,消除儒家思想对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
赵凌现在把机会摆了出来,直接让儒家传世,还弄出立功德碑这种奖励。
他亲写其生平与功绩,这个意思就是,做出功绩的儒生将入他的眼,说不定今后还会重用。
这消息传出去,儒家门生们恐怕散尽家财也会尽力达成赵凌的任务,
家中富裕者,恐怕会迫不及待散尽家财博取这传颂后世,入皇帝法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