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独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憍萨罗国都城,舍卫城,城内有一精舍,名唤祗园精舍,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佛陀释迦牟尼端坐在精舍中央的高台之上,他的面容宁静而慈悲,周身仿佛散发着柔和而神圣的光芒。
佛陀的十大弟子恭敬地随侍在侧,阿难尊者目光专注,用心聆听着佛陀的每一句教诲;舍利弗尊者神情庄重,若有所思;目犍连尊者身姿挺拔,展现出坚定的信念。
台下,众多的听众虔诚地围坐。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的是贵族,身着华丽的服饰;有的是平民,衣着朴素但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众人皆屏气凝神,生怕错过佛陀的每一个字。
佛陀的声音如同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润泽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他以智慧和慈悲阐释着佛法的真谛,讲述着解脱烦恼、走向涅盘的道路。听众们时而点头,时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心中的疑惑在佛陀的教导下渐渐消散。
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聆听这神圣的教诲。祗园精舍中,弥漫着宁静与祥和,佛法的智慧在这里传递,照亮了每一个人迷茫的心灵之路。
突然天空中异香扑鼻,众人纷纷抬头望去,只见天空中祥云朵朵,光芒稍敛。
但见天帝帝释天身着素雅的长袍,头戴简单的发饰,带着几位随从,从云端徐徐而降。
帝释天的装扮虽朴素,却难掩其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他步伐沉稳,神色恭谨,眼中透着坚定与虔诚。其随从们也衣着简约,举止谦逊。
本来在潜心听讲的信众们,见得天帝亲临,连忙静静地在旁俯身礼拜,随后默默退下。
来到佛陀面前,帝释天深深地合十行礼,说道:“前者多承佛陀相助,得退阿修罗族大军,使天界重归安定。今特来登门道谢。”
佛陀微笑着回应:“此乃因缘所致,不必挂怀。”
帝释天紧接着说道:“佛陀,经历此番战事,吾深感世间无常,欲望纷争无尽。吾愿抛却天帝之位,追随您左右,一心学法,求那解脱之道。”
佛陀微微摇头,慈悲地说道:“帝释天,汝之位乃天命所赋,责任重大。若心怀慈悲,身处其位更能广施善缘。心若向佛,何处不可修行?佛法无边,非拘于形式与所在。”
帝释天面露疑惑:“佛陀,吾在天界,琐事繁多,常为权欲所扰,恐难守真心。”
佛陀缓缓说道:“心迷则法华转,心悟则转法华。若能于诸境不生贪嗔痴,以平等心对待众生,纵在天界,亦能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帝释天若有所思,再次行礼:“佛陀教诲,吾当铭记于心。但吾真心向佛,还望佛陀指引。”
佛陀言道:“帝释天,汝当以慈悲为怀,以智慧治世,以善念感化众生。如此,即是践行佛法,亦是修行之路。”
帝释天恍然大悟,恭敬道:“多谢佛陀开示,吾定当依此而行,不负佛陀期望。”
言罢,帝释天再次深深合十行礼,坚定地说道:“佛陀,吾既已明了,身为佛教名义上的护法,愿世代护佑佛教,使佛法广传,泽被众生。”
佛陀微笑颔首:“善哉善哉,帝释天,汝之愿力宏大,必能成就无量功德。佛法之弘扬,需众缘和合,汝之护佑,乃众生之福。”
帝释天闻此,眼中光芒闪耀,带着无比的决心与信念,率领随从缓缓升空,祥云环绕,渐渐消失在天际。
天帝前来参拜佛陀、并自请为佛门护法的消息,经信众们四处传播,导致佛陀之名迅速传遍整个天竺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无论是王公贵族的宫殿,还是平民百姓的茅舍,人们都在谈论着佛陀的智慧与慈悲。
佛陀之名,如同春风吹过大地,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心灵;又似璀璨星辰,照亮了人们在黑暗中摸索的道路。
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佛陀成为了希望的象征,慈悲的化身,引导着他们走向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月上中天,繁星点点,祗园精舍在月色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宁静。
佛陀屏退左右,独自一人于室内跏趺而坐。他轻轻挥动衣袖,瞬间布置下一层神秘的结界,任谁也无法窥探其中奥秘。
突然,佛陀眉心一亮,发出点点微光。
紧接着,自其眉心中缓缓飞出数件物品。
这些物品起初极小,仿若微尘,在光芒的环绕中徐徐飘动。然而,随着它们不断向前,竟逐渐变大,待得落地之时,已恢复正常大小。
这赫然正是其前世多宝道人的物品:业火红莲、血火无形剑、暗影披风、金刚破魂臂甲、青凌剑……
其中一物,晶莹剔透,光芒闪耀,这正是其前世多宝道人的三魂七魄。
人有三魂:天、地、人;
魄分七种:喜、怒、哀、惧、爱、恶、欲;
三魂在于精神,七魄在于物质。
淡紫色的天魂宛如一道纯净而璀璨的光芒,笔直地向上伸展,仿佛要冲破云霄,与苍穹相连。
地魂则如同厚实的土壤,沉稳而凝重,呈现出深褐色,似乎承载着生命的根基与厚重的历史。
人魂好似一团柔和的光晕,温暖的淡黄色,形态变化自如,如流水般灵动,体现着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至于七魄,喜魄形如一颗闪烁着金色光芒的星星,璀璨而欢快;怒魄仿若熊熊燃烧的火焰,鲜红而炽热;哀魄如同低垂的乌云,灰暗而沉重;惧魄恰似蜷缩的刺猬,深黑色中透着警惕;爱魄宛如绽放的玫瑰,粉色的花瓣娇艳动人;恶魄犹如尖锐的荆棘,墨绿色带着狰狞;欲魄仿佛不断膨胀的气球,五颜六色,充满着无尽的诱惑。
这三魂七魄,以各自独特的形状和色彩,展现着精神与物质的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神秘的生命图谱。
这才是真正地控制着佛陀一举一动的魂魄!
这么多年来,因为怕梵天察觉,一直把它牢牢封在眉心深处,不敢稍有泄漏。
此刻,他自信以自己的实力,已经确保能够隔绝梵天的察探,这才将其取出来。
看着这熟悉的一切,纵使此刻已经成为佛陀,也不禁让他思绪万千。
算起来,从盘古世界来天竺世界,已经经历了五百次转世,计两万余年。
来的时候,他进退无着,苦寻成圣之路,且又不知从何寻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