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师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胡国林在空间里拿着手机,凝视着一座略显破旧的古建筑图片,那斑驳的墙壁和精巧却有些破败的榫卯结构,深深吸引着他的目光。
他眉头微皱,心中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使命感,一些传统古建筑工艺,正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被21世纪遗忘,特别是那些几近失传的手艺,就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这些宝贝可不能就这么没了。” 胡国林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转身回到家中,简单收拾了行囊,准备踏上这条未知却意义非凡的征途。
“你真的要走?这一去又不知要多久呢。” 家人担忧地看着他。
“我必须去,这是我很想做的事。” 胡国林认真地回答道。
张宏伟得知他的计划后,主动要求陪他一起。“国林,你这一路上少不了个帮手,我来给你当司机兼保镖,保证你的安全。” 张宏伟拍着胸脯说。
“有你在,我就更安心了。” 胡国林感激地看着他。
胡国林又转过头,看着家中的爷爷奶奶,一再保证道:”这和我学医一样,我会和你们实时保持联系的,并且会常常抽时间,回家陪陪陪你们。有张大哥跟我一起去,你们就放心吧。“
次日和众人一一告别后,两人开着一辆吉普车出发了。
他们的第一站,是江北省一位颇有名气的,擅长榫卯结构的老工匠家。
当他们找到老师傅时,老师傅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着这两个年轻人,有些疑惑。
“老师傅,我想跟您学习榫卯结构,您能收下我吗?” 胡国林诚恳地说。
老师傅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哼了一声:“你们这些年轻人啊,都是三分钟热度,榫卯这活可不容易,不是随便玩玩的。”
“老师傅,我是真心的,我知道这很难,但我有决心。” 胡国林急切地解释。
老师傅没再说话,转身回屋了。
胡国林有些失落,但他没有放弃,每天都来帮老师傅干活,打扫院子、搬木材。
几天后,老师傅看着忙碌的胡国林,问道:“你为什么非要学榫卯?”
“老师傅,我觉得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能让它失传,而且我每次看到那些榫卯建筑,就像被它们召唤一样,我想把它们传承下去。” 胡国林认真地回答。
老师傅微微点头,“那你就试试吧,不过要是吃不了苦,就趁早走人。”
胡国林兴奋地开始了他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傅讲解榫头榫眼的区别时,只示范了一遍,胡国林就记住了。
“你这小子,脑子倒是好使。” 老师傅有些惊讶。
但胡国林也有出糗的时候,一次他把榫头和榫眼搞混,拿着榫头往榫头上怼,怎么也对不上,急得满头大汗。
“哈哈,你看看你,别着急,榫卯这东西得慢慢来。” 老师傅笑着说。
胡国林挠挠头,幽默地说:“师傅,这榫头和榫眼就像一对恋人,我还没搞清楚它们的恋爱密码呢。” 周围的人都被他逗笑了。
就这样,胡国林在欢笑和汗水中,开始了他的榫卯学习之旅。
胡国林跟着老师傅学习榫卯结构,他就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知识。
他那过目不忘似的本事和聪慧的头脑,再结合小金空间的帮助,让他在学习中如鱼得水,逐渐掌握了其中的一些奥秘。
榫卯,这古老而神奇的技艺,不用一钉一铆,却能让建筑牢固无比,就像一个精密的拼图游戏。
胡国林深知每一个榫头和榫眼的匹配都是关键,他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始亲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榫卯构件。
一天,师傅把他叫到跟前,递给他一套工具和一些木材,“国林,今天你试着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榫卯架子,这可是考验你这段时间学习成果的时候了。”
胡国林接过工具,自信地笑了笑:“师傅,您就瞧好吧。”
先是仔细测量木材的尺寸,脑海中迅速回忆起师傅教过的各种榫头榫眼的制作方法。
拿起锯子,手法每一下都精准无比,木屑在阳光下飞舞。在制作榫头时,他专注地控制着尺寸,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测量仪。
“嘿,国林,你这架势,真有大师的风范啊。” 一旁的张宏伟打趣道。
“别捣乱,这可不能有一点差错。” 胡国林笑着回应,但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减慢。
然而,在制作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困难,有一个榫头的尺寸稍有偏差,导致安装时有些卡壳。
胡国林眉头紧皱,仔细检查问题所在。
“怎么了?遇到麻烦了?” 师傅走过来问。
“师傅,这个榫头好像大了一点。” 胡国林有些懊恼。
师傅看了看,点点头:“这榫卯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过没关系,你可以试着调整一下。”
胡国林冷静下来,拿起锉刀,小心翼翼地打磨榫头,他的眼神无比专注,每一下打磨都经过深思熟虑。
经过几次调整,榫头终于完美地嵌入榫眼,当架子完成时,那严丝合缝的结构让师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错,国林,你这进步速度真是惊人。” 师傅称赞道。
在这个过程中,胡国林还结识了一位同样对榫卯感兴趣的年轻人,名叫李明。两人在一次交流榫卯工艺的聚会上相遇,一见面就聊得热火朝天。
“我觉得榫卯就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每一个构件都在诉说着古人的智慧。” 李明兴奋地说。
“没错,而且它的变化无穷,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越挖掘越有趣。” 胡国林回应道。
他们经常一起探讨,互相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榫卯。有一次,他们为了一个复杂榫卯结构的复原方法争论起来。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先从内部结构入手。” 李明比划着。
“不,我认为要从整体的稳定性考虑,先确定主要的榫卯连接点。” 胡国林反驳道。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但这种争论并没有让他们产生隔阂,反而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最后,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向老师傅请教,找到了最佳的复原方法。
他们的对话轻松自然,充满了对榫卯的热爱,在这个小小的榫卯世界里,胡国林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探索着这古老技艺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