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太子什么时候迷上这个的。
他想不明白。
“派人,收了他的寿山石,如他问起,就说是朕说的。”李二吩咐道。
对这个长子,李二还是看中的,但对于因这点事,就起晚,颇为气愤。
连自己的行为,自制都做不到,还做什么皇帝。
“看来,培训承乾的事,得加强了。”
马大伴脸色一变,刚要开口,话到嘴边还是咽下去了。
陪在李二身边日久,对上位的性格,马大伴很清楚。
不劝还好,要是劝时没说好,反而会有反作用。
叹了口气,马大伴不禁为太子殿下默哀。
在他眼中,李承乾经过教导,性格沉稳,可年岁尚小,如此高压下去,会不会适得其反,实在说不准。
但想到属于上位家室,马大伴不敢深入去置喙。
是不敢,也是不能。
东宫里,当马大伴赶到东宫,直言陛下吩咐,收回寿山石时,李承乾脸色陡变煞白。
他不敢反驳父皇,只好不情不愿地拿出寿山石,给了马大伴。
“太子殿下,切记戒骄戒躁。”看太子可怜,马大伴忍不住劝告道。
李承乾神情微愣,想了半晌,表情才好了些许。
对着马大伴躬身一礼,任由他把寿山石带走。
另一边的李勉,回到府中后,就一直待在院子里,直到夜幕深沉,来到后院饭厅用饭。
“小勉,你明天真要去诗会?”杨秋儿问。
李勉点点头,“嗯,不得不去。”
李二就差指名要他去,他不想去也得去。
身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次李勉算是真实体验到了。
谁让他李二是皇帝呢。
口一张,便是金科玉律,李勉不得不遵从。
杨秋儿听李勉要去,眉头不由微皱。
据她所知,李勉虽说读过书,但课业真是一言难尽,并不看好这次诗会结果。
平静过了还好,要是被人针对,李勉多半要出丑。
出席诗会,最终铩羽而归,成了长安笑话,她怕李勉受不了。
不怪她这么想,李勉早非之前的李勉,她又如何能知。
李勉冒头,从而做出曲辕犁,甚至是造出便宜纸和草纸,以为那只是偶有所得,开窍了而已。
根本不会联想到,已换了人。
“小勉,明天诗会能不能不去?”李勉虽然说了不得不去,但杨秋儿还是劝了句。
李勉看了眼秋儿姐,笑道:“秋儿姐,放心,我去了会见机行事,没事的。”
见劝说不成,杨秋儿叹气道:“罢了,你自己看着办吧,要实在不行,大不了我们回李家庄,今后不来这长安城就是。”
在她看来,不在长安城待,对李勉没影响,李勉的根基,一直是在李家庄。
李勉听得好笑,也不知怎么开口安慰,干脆不说。
一切等到诗会结果传回,就知道了。
现在说什么,杨秋儿可能都不会信。
生而知之者,毕竟只是传说,更不会认为发生在李勉身上,说了,反而徒增变数。
李勉自从来了这大唐,就一直在避免让杨秋儿在事中多去涉入,万事有他在前面,杨秋儿只要安心活着,快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