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迎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来杰克逊是剑桥大学中国文学系的学生,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两人很快就聊到了诗词歌赋。
\"你知道李白的《将进酒》吗?\"杰克逊用生涩的中文背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沈清韵惊喜地发现,眼前这个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竟如此深入。两人的交谈很快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
\"真是难得。\"领事夫人对沈若兰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像他们这样,对彼此的文化有如此深入的了解。\"
沈若兰微笑:\"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文化的交流,永远不应该是单向的。\"
下午的沙龙在愉快的氛围中继续。当夕阳西下时,宾客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清韵。\"临走前,玛丽拉着沈清韵的手,\"下周我们学校有个文艺演出,你愿意来参加吗?\"
\"当然愿意。\"沈清韵说。
\"太好了!\"玛丽开心地说,\"到时候我介绍更多的朋友给你认识。\"
回家的马车上,沈若兰看着若有所思的女儿:\"今天表现得很好。\"
\"真的吗?\"沈清韵问,\"我以为自己会很笨拙。\"
\"恰恰相反。\"沈若兰说,\"你展现出了最真实的自己。这比任何技巧都重要。\"
\"母亲。\"沈清韵突然说,\"我明白您为什么要我去参加这些社交活动了。\"
\"哦?说说看。\"
\"这不仅仅是为了认识朋友。\"沈清韵说,\"更是为了让中西文化有机会交流。就像今天,我用古琴打动了他们,他们也用他们的方式回应。这种交流,才是最珍贵的。\"
沈若兰欣慰地点头:\"你明白就好。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固守,而是开放。不是对抗,而是理解。\"
马车缓缓驶过法租界的街道。夕阳的余晖洒在梧桐树上,为这座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城市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
第二天,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这场沙龙。尤其是那段古琴演奏,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绝妙印证\"。
\"看来你一战成名了。\"早餐时,程远山笑着说,\"今天又收到好几个邀请,都是冲着你来的。\"
沈清韵有些不好意思:\"都是运气好。\"
\"不是运气。\"沈若兰说,\"是你的真诚打动了他们。\"
就在这时,管家送来一封信。是杰克逊写来的,邀请沈清韵参加下周的剑桥校友会。
\"去吗?\"沈若兰问。
沈清韵想了想:\"去。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
\"说得对。\"程远山赞许地说,\"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包容。这个道理,你很早就明白了。\"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去。沈清韵渐渐在上海滩的社交圈站稳了脚跟。她不是靠模仿西方小姐的做派,而是用自己独特的东方气质赢得了尊重。
一个月后,在英国领事馆举办的慈善晚宴上,沈清韵再次惊艳全场。这次她不仅演奏了古琴,还用流利的英语为在场的外国宾客讲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了不起。\"晚宴结束后,杰克逊由衷地说,\"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
沈清韵微笑:\"这正是我想做的。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美。\"
\"不只是了解。\"杰克逊说,\"更重要的是欣赏和尊重。就像你对待西方文化一样。\"
这句话让沈清韵若有所思。是啊,文化的交流从来不是谁取代谁,而是互相欣赏,互相学习。
就像这章的标题——秋水伊人。秋水一样清澈透明的心,才能映照出最美的文化交融。而这个过程,不正是她一直在追求的吗?
夜深了,沈清韵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月光。这个城市里,东西方的文化正在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交融。而她,很幸运地成为了这个过程中的一份子。
\"清韵。\"沈若兰在门外轻轻叫她,\"该休息了。明天还要去学校呢。\"
\"好的,母亲。\"沈清韵回头,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我在想,未来会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会的。\"沈若兰说,\"只要你保持这份真诚,就一定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