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6章 韬光养晦刘禅【1 / 3】

没用的阿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禅生于新野之乱,尚在襁褓之中便历经颠沛流离。

其母甘夫人紧紧护着他,于乱世战火中东躲西藏。

刘备忙于征战,虽心系妻儿,却也无暇周全照应。

一日,敌军逼近,城中百姓慌乱逃窜。

甘夫人抱着刘禅混入人群,身后喊杀声震天。

眼看追兵将至,幸得赵云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寻得主公之子。

赵云怀抱刘禅,如蛟龙入水,在乱军之中左突右杀,血染征袍而面无惧色。

待杀出重围,将刘禅交还给刘备之时,刘备怒掷阿斗于地,说道:

“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刘禅懵懂无知,只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众人。

经此一劫后,刘禅的命运仿佛已被乱世裹挟,而他小小的身躯内却好似蕴藏着一种独特的宁静,仿佛预示着他未来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无论风雨飘摇还是短暂安稳,都将成为这乱世画卷中的一抹别样色彩。

随着年龄增长,刘禅愈发展现出沉稳的气质。

刘备在诸葛亮等人辅佐下进取益州,刘禅亦被悉心教导。

他常随先生学习典籍谋略,虽身处动荡,却始终沉浸其中。

一日,刘备得胜归来,营帐中谈及军政之事。

刘禅在旁默默倾听,偶尔提出一些稚嫩却独特的见解,令刘备侧目。

刘备心想,此子日后或许能成大器。

然而,军中将士对刘禅多有轻视,认为他不过是温室花朵。

刘禅听闻,并不气恼。

他主动请求参与一些后勤事务,调配物资、安抚百姓,事事做得井井有条。

众人逐渐改变看法。

在这期间,刘禅结识了许多能人异士。

他深知天下大乱,唯有德才兼备者方可安邦定国。

于是暗暗发誓,定要在这乱世之中,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不负父亲厚望,亦不负这一身所学。

而他的传奇,也就此缓缓拉开序幕。

不久之后,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册立刘禅为太子。

刘禅站在朝堂之上,望着满朝文武,心中既有壮志豪情,也有一丝忧虑。

他知道蜀汉初建,四周强敌环伺。

一日,边境传来急报,魏军大兵压境。

朝中大臣议论纷纷,有的主战,有的主和。

刘禅沉思良久,而后向刘备进言:

“父皇,儿臣以为当战。

如今我蜀汉士气正盛,若此时示弱求和,日后必受欺凌。

且我军据有利地形,若指挥得当,未必不可退敌。”

刘备听后,甚是欣慰,决定让诸葛亮率兵出征。

刘禅亲自到城外送行,他对着诸葛亮深深一拜:

“相父,此去一切小心,后方之事,儿臣定会打理妥当。”

诸葛亮感动不已。

在诸葛亮出征期间,刘禅积极处理内政,鼓励农耕,囤积粮草,选拔贤才补充军队。

尽管有时感到压力巨大,但他始终保持镇定。

当捷报传回成都时,刘禅明白,他正在一步步走向自己理想中的道路,他将带着蜀汉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随着时间推移,诸葛亮班师回朝。

刘禅亲率百官出城迎接,君臣相见,场面感人至深。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东吴方面忽然有异动。

原来东吴忌惮蜀汉日益强大,欲联合魏国对蜀汉形成夹击之势。

刘禅得知消息后,紧急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有人提议先下手为强攻打东吴,也有人主张再次与东吴议和。

刘禅权衡利弊后,决定派遣使者前往东吴,以诚意打动对方。

他挑选出最善言辞之人,并备上厚礼。

使者临行前,刘禅叮嘱再三。

幸运的是,使者凭借出众的口才和蜀汉展现出的和平诚意,成功说服东吴君主放弃夹攻计划。

此事过后,刘禅在蜀汉威望大增。

百姓们都称赞他睿智且果敢,能够在复杂局势中做出正确抉择,蜀汉也因此得以继续休养生息,向着繁荣稳定不断迈进。

几年后,刘备驾崩,刘禅继位。

初期,他谨遵先帝遗愿,依旧重用诸葛亮治理朝政。

但随着时间流逝,诸葛亮年迈体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