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3章 仲达奇谋司马懿【1 / 3】

没用的阿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司马懿年少之时,便常于学府之中潜心研习经典。

那学府之内,书声琅琅,墨香四溢。

一日,夫子出题考校众学子对兵法谋略的深刻见解。

众人皆各抒己见,或激昂慷慨,或循规蹈矩,唯有司马懿的答案犹如鹤立鸡群,独树一帜。

他旁征博引诸多战例,从孙武的诡谲用兵,到白起的雷霆万钧,再到韩信的背水一战,每一个例子都被他信手拈来,剖析得入木三分。

夫子听得频频颔首,眼中满是赞许与惊喜。

这日过后,司马懿的名声如春风拂过的花朵,在当地渐渐绽放开来。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心生骄矜,反倒是更加勤奋刻苦地钻研学问。

他深知,这乱世即将如汹涌的浪潮般席卷而来,唯有让自己饱腹经纶,才能在这乱世之中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伟业。

恰在此时,当地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旱灾,土地干裂,庄稼枯萎,百姓们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司马懿心怀悲悯,主动向县令进言,以其所学提出了一套应对旱灾和安抚百姓的周全之法。

其中不仅涉及水利工程的改良之策,更包含了精妙的粮食调配策略。

县令初时还有些疑虑,但见司马懿言辞恳切,条理清晰,最终决定采纳其建议。

果不其然,成效斐然,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有了转机。

此事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至州府。

州牧闻之,对司马懿大为赞赏,欲将其招揽至幕下为官。

但司马懿却婉言相拒,说道:“如今虽略有小成,然学无止境,世间学问如浩渺星河,吾还需沉淀些时日,方能担当大任。”

于是,他毅然回归书斋,继续埋首于书卷之间,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只待风云际会之时,一展胸中的宏伟抱负。

数年后,汉室衰微,风雨飘摇。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

听闻司马懿之才,便差人送去聘书,请司马懿入朝为官。

司马懿收到聘书之时,心中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深知,此时的曹氏势力如日中天,汉室已然沦为傀儡。

若应了曹操,无疑是卷入了曹氏与汉室那错综复杂的纷争之中,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他站在庭院之中,望着天边那变幻莫测的云彩,沉思良久。

最终,他还是决定拒绝。

使者听闻司马懿的拒绝,脸色顿时变得阴沉,不悦地警告他莫要违抗丞相之意。

司马懿只是淡然一笑,神色从容,说道:“吾志在研学修身,无意官场的尔虞我诈与纷争,烦请回禀丞相。”

使者无奈,只得悻悻而归。

此后,司马懿闭门谢客,将自己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专心研究天下局势。

他深知,各方势力犹如交错的蛛网,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轻易涉足。

但他也明白,在这滔滔乱世之中,想要一直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在潜心读书之余,他暗中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

他们相聚于密室之中,共论天下大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他们等待着真正值得辅佐之人的出现,或是时机成熟之际,再出山施展才华,以图大业。

可曹操岂是轻易罢休之人。

不久后,曹操再次遣使者前来,这次使者带来了众多厚礼,言辞恳切,且言说丞相求贤若渴,对司马懿青睐有加,并告知司马懿若不应召,恐将累及家人。

司马懿心中一惊,他深知曹操手段狠辣,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但他仍不愿轻易就范,正欲再次回绝。

这时,一旁的父亲司马防开口劝道:

“儿啊,曹操势大,今番若是再拒,家族危在旦夕矣。

且曹丞相雄才大略,或许真能在这乱世之中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司马懿听了父亲之言,内心犹如翻江倒海,挣扎许久。

他想起自己多年所学,难道就要因此而埋没于这乱世之中?

再者,若因自己一人之固执,致使家族遭受灭顶之灾,实非他所愿。

最终,他长叹一声,无奈地对使者道:“承蒙丞相厚爱,懿愿往。”

使者大喜过望,连忙带着司马懿踏上了前往许昌的征程。

许昌城中,一片繁华景象,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但在这繁华背后,却暗藏着汹涌的权力争斗和阴谋诡计。

曹操亲自接见了司马懿,看着眼前这位年轻而充满睿智的司马懿,曹操大笑道:“君终入我彀中。”

司马懿恭敬地行礼,心中却暗忖自己未来之路必定充满了艰难险阻,荆棘丛生。

但既已入局,便只能小心应对,步步为营,且看能否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初入许昌,曹操给司马懿安排了一些看似平常的事务,实则是对他能力与忠诚度的暗中考验。

司马懿何等聪慧,自然洞悉了曹操的心思。

他对待每件事都尽心尽力,事无巨细,皆办得滴水不漏,毫无破绽。

渐渐地,他赢得了曹操的初步信任。

一日,曹操与众谋士在宏伟的殿堂之上商议征讨袁绍之事。

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主张速战速决,有的则建议徐徐图之,意见不一,争论不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