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53章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1 / 2】

神秘的小土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德行要修到八百,阴功必须积累三千。只有做到平等对待万物和自己,以及亲人与冤家,才符合西天的本愿。

魔兕面对刀枪毫不畏惧,白白让水火白忙一场。最后还是老君将它降服并朝天而去,笑着牵着青牛离去。

话说话说那大路旁呼唤的是谁呢?原来是金山的山神和土地,他们捧着紫金钵盂高声喊道:“圣僧啊,这钵盂里的饭食可是孙大圣不辞辛劳从远处化缘得来的。因为你们不听劝告,不小心落入妖魔手中,导致大圣历经千辛万苦,直到今天才将你们救出。快来吃饭吧,然后再继续赶路。千万不要辜负孙大圣一片孝敬之心啊。”

唐僧说道:“徒弟们,真是多亏了你们,如果不是你们,为师早就命丧黄泉了。早知道就不该出圈,不然哪会有这场杀身之祸。”孙悟空说:“不瞒师父说,只怪您不相信我的圈子,反而让您受到别人的圈套。真是可怜啊!”猪八戒问:“什么又是圈子?”

行者叹了口气说道:“都是因为你这张嘴巴惹祸,让师父遭遇如此大难!老孙我翻天覆地地折腾,把天兵水火和佛祖的丹砂都搬来了,结果全被那个妖怪用一个白森森的圈子给套走了。还是如来暗示了罗汉,告诉我那妖怪的来历,我才知道要请老君来收服它,原来是一头青牛在作祟啊。”唐僧听到这里,感激涕零地说:“好徒弟,这次经历之后,以后我一定听你的话。”于是师徒四人一起分享了那顿饭。那饭菜热气腾腾的。行者好奇地问:“这饭放了这么久,怎么还这么热呢?”土地连忙下跪回答道:“是小神得知大圣已经成功降妖,特意加热来伺候你们的。”不一会儿,他们就吃完了饭。收拾好了钵盂,辞别了土地和山神。

那师父这才爬上马鞍,继续前行。翻过了高山后,他们继续踏上取经之路。正所谓:

涤除杂念,洗净心灵,皈依正道;顶风冒雨,风餐露宿,一路西行。

师徒四人一路前行,不知不觉间已行了许久。此时正值早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一路上,他们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

紫燕在枝头轻声呢喃,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黄鹂鸟在林间婉转啼鸣,歌声清脆悦耳。紫燕呢喃时,嘴巴微微张开,显得十分可爱;黄鹂鸣叫时,音调变化多端,如同在演奏一场音乐会。地上铺满了落花,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满山遍野的树木郁郁葱葱,好似堆积在一起的绿茵。山岭前的青梅树已经结出了豆子般大小的果实,悬崖边古老的柏树云雾缭绕。田野间烟雾弥漫,阳光柔和地洒在沙滩上。几处园林里的花朵绽放花蕊,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柳树也长出了嫩绿的新芽。

师徒四人继续前行,忽然遇到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寒气逼人。唐僧勒住缰绳下马观看,远远望去,只见河对岸垂柳依依,绿树成荫,隐约露出几间茅屋。孙悟空遥遥指向对岸说道:“师父,看那边,应该有人家可以渡河。”唐僧点头说:“我也看到了,但没见到船只,不敢轻易开口询问。”猪八戒放下行李,大声喊道:“摆渡的!快把船划过来!”

唐僧在岸边等了许久,心中焦急万分。他连叫几声,只见那柳阴深处,传来一阵咿咿哑哑的声音,一只小船缓缓驶出。不久后,小船靠近了岸边。师徒四人仔细观察着这艘小船,发现它确实与众不同。

这艘小船船头短棹分波,轻桡泛浪,船舱油漆彩绘,甲板平坦。船头铁缆盘窝,船尾舵楼明亮。虽然只是一艘小船,但气势磅礴,仿佛可以横渡江河湖海。即使没有华丽的绳缆和桅杆,却有着坚实的松桩和桂楫。虽然比不上万里神舟,但足以渡过一条河流。往来只在两岸之间,出入不离古老的渡口。

那艘小船很快靠岸。一个梢子喊道:“过河的人,快来这边。”唐僧赶忙驱马向前查看,只见那个梢子的模样十分奇特。她头戴锦绒帕,脚蹬皂丝鞋,身着百纳绵裆袄,腰束千针裙布衫。她的手腕皮肤粗糙,筋力强硬,眼花眉皱,面容衰老。她的声音娇柔细腻,宛如黄莺婉转啼鸣,近看才知是位年老的妇女。

行者行至船边,开口问道:“你可是这摆渡之人?”那妇人微微颔首,应道:“正是。”行者又道:“怎的梢公不见,却是梢婆在此撑船?”妇人但笑不语,只是伸手拖上跳板。

沙和尚随即将行李挑至船上,行者小心翼翼地扶着师父登上跳板,而后顺利过船。八戒则牵着白马,收起跳板。那妇人熟练地撑开船,摇动桨橹,不多时便已过了河。众人登上西岸,长老吩咐沙僧解开包裹,取出几文钱钞递给那妇人。妇人也不推辞,接过钱钞后,便将缆绳拴在傍水的桩上,而后笑嘻嘻地径直走入庄屋里去了。

三藏见那河水清澈,一时口渴难耐,便对八戒说道:“去取钵盂,舀些水来与我吃。”那呆子应道:“我也正有些口渴,待我去取钵盂来。”说罢,便取了钵盂,舀了一钵水,递与师父。师父喝了一小半,还剩下多半,八戒见状,接过钵盂,一口气将水饮尽,这才服侍三藏上马,继续前行。

师徒们一路西行,寻觅着前方的道路。不过半个时辰的工夫,那长老骑在马上,忽然发出痛苦的呻吟:“腹痛难忍!”八戒紧接着也说道:“我也感觉有些腹痛。”沙僧猜测道:“或许是喝了冷水的缘故?”话还未说完,师父便痛苦地呼喊起来:“疼得厉害!”八戒也附和着:“疼得紧啊!”他们二人疼痛难耐,渐渐地,肚子也开始肿胀起来。用手触摸时,似乎有血团肉块在里面不停地蠕动。

三藏此时身体不适,坐立难安。忽然,他看见路旁有一处村舍,树梢上挑着两个草把。行者见状,连忙说道:“师父,有救了。那边是个卖酒的人家。我们暂且去化些热汤给您喝,顺便问问有没有卖药的,讨一副药来,为您治疗腹痛。”

师徒们听闻此言,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三藏听闻此言,心中大喜,赶忙抽打白马,加快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村舍门口,三藏下马。只见门儿外有一位老婆婆,正端坐在草墩上绩麻。行者走上前去,恭敬地打了个问讯道:“婆婆,贫僧是从东土大唐而来,我师父乃是唐朝的御弟。只因过河时喝了河水,导致肚腹疼痛难忍。”那婆婆听了,喜笑颜开地说道:“你们是在那边的河里吃水的呀?”行者回答道:“正是,我们在东边的清水河喝的水。”那婆婆笑得更加开心了,说道:“真有趣!真有趣!你们都快进来吧,我有话要对你们说。”

行者连忙搀扶着唐僧,沙僧也赶忙扶着八戒。两人一路上声声唤唤,八戒和唐僧都腆着肚子,一个个疼得脸色蜡黄,眉头紧皱。他们艰难地走进草舍,坐下休息。行者急切地对婆婆说道:“婆婆,麻烦你烧些热汤给我师父喝吧,我们会感激你的。”然而,那婆婆并没有立刻去烧汤,而是笑嘻嘻地跑到后面,大声叫道:“你们快来看看,快来看看呀!”

在那里面,只听得一阵蹼蹼踏踏的脚步声,又走出两三个半老不老的妇人。她们纷纷走来,望着唐僧嘻嘻哂笑。行者见此情形,心中大怒,猛地喝了一声,把牙一嗟,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唬得那一家子人惊慌失措,跌跌撞撞地往后退去。

行者一个箭步上前,扯住那老婆子,厉声道:“快些去烧汤,否则我饶不了你!”那婆子吓得浑身颤抖,战战兢兢地说道:“爷爷呀,我烧汤也无济于事,根本治不了他两个肚疼。您先放了我,听我把话说完。”行者松开了手,那婆子接着说:“我这里乃是西梁女国。我们这一国都是女人,没有男子,所以见到你们才会如此欢喜。你师父喝的那水有问题。那条河,叫做子母河。在我那国王城外,还有一座迎阳馆驿,驿门外有一个‘照胎泉’。我们这里的人,只有到了二十岁以上,才敢去喝那河里的水。喝了水之后,就会感觉腹痛,有了身孕。到第三天之后,要到迎阳馆的照胎水边去照一下。如果照出有了双影,就会生下孩子。你师父喝了子母河水,因此有了胎气,不久也要生孩子了。热汤怎么能治得了呢?”

三藏听闻此言,顿时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地说道:“徒弟们啊!这可如何是好?”八戒则扭动着腰肢,撒开胯部,哼哼唧唧地抱怨道:“爷爷呀!要生孩子,可我们都是男身啊!哪里有产门可以开?又如何能脱得出来呢?”行者却笑着说道:“古人云:‘瓜熟自落。’若是到了那个时候,一定会从胁下裂开一个窟窿,自然就钻出来了。”八戒听了,战战兢兢,忍不住疼痛地说道:“罢了,罢了!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沙僧见状,笑着说道:“二哥,别扭动了,别扭动了!只怕是弄错了养儿的肠子,弄出个胎前病来。”那呆子越发慌乱了,眼中噙着泪水,扯着行者说道:“哥哥!你快问问这婆婆,看看哪里有手法轻柔的稳婆,预先找几个来。这半会儿一阵阵的动荡得厉害,想必是催阵疼。快了!快了!”沙僧又笑着说道:“二哥,既然知道是催阵疼,就不要扭动了,只怕会挤破浆泡啊。”

三藏口中哼着道:“婆婆啊,你这里可有医家?可否教我徒弟去买一贴堕胎药吃了,好打下胎来。”那婆子应声道:“即便有药也无济于事。只是我们这正南街上有一座解阳山,山中有一个破儿洞,洞里有一眼‘落胎泉’。须得那泉里水吃一口,方能解了胎气。然而,如今却取不到水了,前些年来了一个道人,自称如意真仙,把那破儿洞改作聚仙庵,护住落胎泉水,不肯轻易赐予他人;若想求水,必须准备花红表礼、羊酒果盘,诚心诚意地奉献,才能求得他一碗儿水哩。你们这些行脚僧,哪里有许多钱财去买办这些东西?只能听天由命,等待时机生产罢了。”

行者听闻此言,心中不禁满心欢喜,连忙问道:“婆婆,从你这里到那解阳山有多少路程?”婆婆回答道:“大约有三十里。”行者笑着说:“好了,好了!师父放心,待老孙去取些水来给你吃。”

好一个大圣,他赶忙吩咐沙僧道:“你可要仔细地看着师父啊。倘若这家人无礼,侵犯、哄骗师父,你就拿出以前的手段来,装成老虎吓唬他们,等我去取水回来。”沙僧谨遵大圣的命令。

只见那婆子拿出一个大瓦钵,递给行者说:“拿着这个钵头去,一定要多取些水回来,给我们留着应急用。”行者果真接过了瓦钵,离开草舍,驾着云离去了。那婆子望着天空礼拜道:“爷爷呀,这和尚竟然会驾云!”随后她才走进屋里,叫出那几个妇人来,一起对着唐僧磕头礼拜,都尊称他为罗汉菩萨。她们一边烧汤做饭,一边供奉唐僧,暂且不提。

却说那孙大圣一个筋斗云翻起来,片刻之间便看到了一座山头挡住了云头。他按下云光,定睛看去,好一座山!只见山上野花似锦,野草如茵,山谷中溪流潺潺,云雾缭绕,仿佛与天边的云彩融为一体。山间的藤蔓交织在一起,远处的山峰上树木繁茂,鸟儿啼鸣,大雁飞过,鹿儿饮水,猿猴攀爬。翠绿的山峦如同屏障一般,青色的山崖好似发髻和发鬟。这里尘土飞扬,难以到达,泉水清澈,石头圆润,令人百看不厌。每每可见仙童前来采药,常常遇到樵夫背着柴禾归来。这座山确实不亚于天台山的景色,甚至胜过了三峰西华山!

这大圣正在欣赏着无尽的山色,忽然听到背后阴暗处传来一阵犬吠声。大圣下山,径直来到庄院前,却是一处非常宜人的地方。看那:小桥横跨在流动的水上,茅屋依靠着青山而建。村里的狗儿在篱笆下汪汪叫着,隐士自在地来来往往。

不多时便来到门前,只见一个老道人,正端坐在一片绿茵之上。大圣放下手中的瓦钵,上前询问。那道人站起身来,还礼道:“不知何方人士前来?到这小庵所为何事?”行者回答说:“贫僧乃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奉朝廷旨意前往西天取经的使者。我的师父不慎饮用了子母河的河水,导致腹部疼痛难忍,身体肿胀。询问当地居民得知,这是因为怀有身孕,没有办法治疗。听说解阳山破儿洞有一口名为‘落胎泉’的泉水,可以消除胎气,所以特意前来拜访如意真仙,请求一些泉水,以拯救我的师父。还请道长指引一二。”

那道人笑着说:“这里便是破儿洞,现在已经改名为聚仙庵了。而我也并非他人,正是如意真仙老爷的大徒弟。你叫什么名字?等我去给你通报一声。”行者答道:“我是唐三藏法师的大徒弟,名叫孙悟空。”那道人问道:“你的花红和酒礼在哪里呢?”行者说道:“我只是路过此地的僧人,未曾准备这些东西。”

那道人呵呵冷笑道:“你真是痴心妄想啊!我家老师父守护着这眼山泉,可不是白白送给别人的。你回去准备些礼物再来吧,这样我才好替你禀报。否则,请回吧,别再痴心妄想了!”行者听了这话,却不以为然地说:“人情比圣旨还重要呢!你只要报出我的大名,他肯定会给我这个面子,说不定连这眼泉都送给我了。”

那道人听了这话,只好转身进去禀报。只见那真仙正专注地抚琴,直到一曲结束,才开口说道:“师父,门外有个和尚,自称是唐三藏的大徒弟孙悟空,想要求取落胎泉水,救治他师父。”

那真仙原本没有在意,但一听说是孙悟空,顿时怒火中烧,恶念丛生。他急忙站起身来,跳下琴床,脱下素服,换上道衣,拿过一把如意钩子,大步走出庵门。他高声喊道:“孙悟空在哪里?”

行者转过头去,只见那真仙装扮华丽,令人眼前一亮。他头上戴着闪耀着五彩光芒的星冠,身上穿着红色的金缕法衣,脚下踩着堆积着锦绣的云鞋,腰间系着环绕着玲珑宝石的宝带。他还穿着一双纳锦凌波袜,半露着裙子,闪烁着绣花的绒毛。手中拿着如意金钩子,锋利的杆子长得像蟒蛇一样。他的眼睛如同凤凰般明亮,眉毛竖起,牙齿尖锐,嘴唇泛红。额下的胡须飘动起来就像烈火一般,鬓角的红发短而蓬松。他的模样凶恶得像温元帅,但衣着却与温元帅不同。

行者见到他,双手合十行礼道:“贫僧正是孙悟空。”那先生笑着说:“你真是孙悟空吗?还是只是假借这个名字呢?”

行者回答道:“你看先生这话说的。常言说得好:‘君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就是悟空,怎么会有假冒之名的道理呢?”

先生再次发问:“你是否认识我?”行者连忙回答:“我已经回归佛门,秉持真诚的佛教教义,这段时间忙于翻山越岭、过河涉川,以至于疏忽了我小时候的朋友们,未能及时拜访,对您的容貌也不太熟悉。刚才向子母河西岸的村民打听,才得知您是如意真仙,因此才有了了解。”那先生说:“你走你的路,我修炼我的真机,你来拜访我有什么事呢?”行者解释道:“因为我的师父不小心喝了子母河的水,肚子疼得厉害,即将分娩,所以特地前来贵府,恳请赐给我们一碗落胎泉水,以解救师父的危难。”

那先生愤怒地瞪大眼睛,质问道:“你的师父可是唐三藏吗?”行者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正是。”先生咬紧牙关,恨恨地说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一个名叫圣婴大王的人?”行者疑惑地反问:“他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妖怪的外号。真仙为什么要问起他呢?”

那先生怒发冲冠,眼中喷火,大声说道:“哼,原来是你这个孙猴子!你可知我是谁?我乃是牛魔王的兄弟!之前我兄长来信告诉我,说唐三藏的大徒弟孙悟空懒惰至极,将他害死了。我正在四处寻找你,想要为我的兄长报仇雪恨呢!没想到你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现在你还敢跟我说要什么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