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小土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多少人在禅关前苦苦追寻,寻求着内心的宁静和解脱。他们不断地参禅问道,历经无数次的探索,却往往在最终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就像用砖头磨成镜子,用积雪当作粮食一样,这种荒谬的行为迷惑了多少年轻人的心智。他们在追求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陷入了无尽的迷茫和困惑之中。
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然而,当我们真正领悟到禅的真谛时,就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我们可以像毛发一样吞下大海,像芥菜子一样容纳须弥山,这种境界是如此的高深和玄妙。而金色头陀的微笑,则是对我们的一种启示,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内心的修行和领悟,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自由。
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当我们领悟到禅的真谛时,就会超越十地三乘的境界,摆脱四生六道的轮回。我们不再被世俗的欲望和烦恼所束缚,而是能够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待世界,享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在那绝想崖前,无阴树下,传来了杜宇一声清脆的春晓啼鸣。曹溪路崎岖险峻,鹫岭云深沉厚重,此地故人的音讯杳无。千丈高的冰崖之上,五叶莲绽放盛开,古老的殿宇帘幕低垂,香烟袅袅升起。就在那时节,若能识破源流,便能得见龙王的三宝。
这一篇词,名为《苏武慢》。话说我佛如来,辞别了玉帝,回到了雷音宝刹。只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手持幢幡宝盖,怀揣异宝仙花,整齐地排列在灵山仙境、娑罗双林之下,迎接如来的归来。
如来驾驭着祥云,对着众人说道:“我凭借着甚深的般若智慧,遍观三界。万物的根本性质,终究归于寂灭,如同虚空一般,一无所有。降伏那乖戾的猴子,此事无人能识,名为生死的开端,法相便是如此。”说完,如来放出舍利之光,光芒照亮了整个天空,出现了四十二道白虹,南北贯通相连。大众见状,纷纷皈依身体,礼拜如来。不一会儿,聚集的庆云彩雾中,如来登上上品莲台,端庄地坐了下来。
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皆合掌近前,施礼完毕后,齐声问道:“那闹天宫、搅乱蟠桃盛会之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如来佛祖答道:“此乃花果山所产的一只妖猴,其罪恶滔天,简直不可名状。诸天神将,皆无法将其降伏。即便是二郎神擒获了他,太上老君用三昧真火煅烧,也未能损伤他分毫。我去之时,他正在雷将中间,耀武扬威,卖弄精神。我止住兵戈,询问他的来历,他自称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还能驾驭筋斗云,一去便是十万八千里。我与他打了个赌赛,若他能逃出我的手掌心,便放他离去,反之则将他镇压。结果他未能逃出我的手掌,我便将他一把抓住,并用手指化作五行山,将他封压在那里。玉帝为表感激,大开金阙瑶宫,设宴款待,请我坐了首席。还设立安天大会,以感谢我的功绩。我这才辞别玉帝,返回西天。”
众人听后,皆面露喜悦之色,对如来佛祖的神通广大赞不绝口。道谢之后,各自分班退去,各司其职,共享这天真之乐。
好一派祥瑞之象!漫天的祥云笼罩着天竺圣地,彩虹之光拥护着无上的世尊。西方世界以此为首,堪称无相法王之门。这里常见玄猿献上香果,麋鹿口衔鲜花;青鸾翩翩起舞,彩凤鸣叫于空;灵龟捧着长寿之物,仙鹤叼着灵芝。人们安心享受这片净土只园,尽情领略龙宫法界的美妙。每天都有花朵绽放,每时都有果实成熟。人们在这里修习宁静回归本真,参悟禅道正果。既不会消灭也不会生长,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烟雾云霞缥缈,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四季变换也无法影响他们,岁月流逝也无需记忆。
有诗赞曰:
来去自由任悠游,既无恐惧也无忧。极乐世界皆坦途,大千世界无春秋。
佛祖居住在灵山大雷音宝刹之中,一天,他召集了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人说:“自从降伏那乖巧的猴子安定了天庭之后,我们这里就不知道年月了,估计凡间已经过了五百年。现在正值孟秋十五,我有一个宝盆,盆中摆满了各种奇异的花卉和珍馐异果等物品,想邀请你们一同参加这个‘盂兰盆会’,怎么样?”
众人纷纷双手合十,虔诚地向佛祖行礼三次,表示已经领悟了佛法真谛。如来则将宝盆中的花果物品交给阿傩捧着,让迦叶负责分发。众人都非常感激,各自献上诗作表达谢意。
第一首诗名为“福”:
福光闪耀在佛祖面前,福气深厚源远流长。福德无边无际如同大地一样长久,福缘喜庆与上天相连。
福田广泛播种年年繁荣,福海深沉岁岁坚固。福满乾坤带来众多福祉,福增无量永远周全。
第二首诗名为“禄”:
禄重如山如彩凤鸣叫,禄运亨通时刻都能祝福长寿。禄添万斛身体健康,禄享千钟世间太平。
禄俸齐天永远稳固,禄名似海更加清澈。禄恩远继受到敬仰,禄爵无边万国荣耀。
第三首诗名为“寿”:
寿星向如来献上光彩,寿域光辉从此开启。寿果满盘产生祥瑞之气,寿花新鲜采摘插入莲花台。
寿诗清新雅致充满奇妙,寿曲优美动听按照才华演奏。寿命延长与日月相同,寿如山海更加悠然自得。
众多菩萨献出供品之后,请求如来佛祖阐明佛法根本,指明源流。如来微微开启慈悲的双唇,讲述宏大的佛法,宣扬正果。他所讲解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等深奥的教义。只见天龙环绕四周,鲜花如雨般缤纷飘落。这正是:
禅心如同明月照耀千江之水,真性恰似清澄之水涵养万里天空。
如来讲完后,对众人说道:“我观察四大部洲,发现众生的善恶各不相同:东胜神洲的人们敬重天地,心境爽朗,气息平和;北俱芦洲的人虽然喜欢杀生,但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性情愚钝,情感疏远,并没有太多恶行;我们西牛贺洲的人不贪婪也不杀戮,注重养气和修养灵性,虽然没有上等真人,但人人都长寿;然而那南赡部洲的人却贪恋淫秽享乐,灾祸不断,争斗不休,正是所谓的口舌之争的场所,是非之海。我现在拥有三藏真经,可以劝化世人向善。”
诸位菩萨听后,双手合十表示皈依。他们向佛前问道:“如来有哪三藏真经呢?”如来回答道:“我有法藏一部,谈论上天之道;论藏一部,解说大地之理;经藏一部,超度鬼魂。这藏经阁内所藏的三藏真经共计三十五部,总计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这些都是修行成真、修正善道的经典。我本想将它们送到东方,但无奈那里的众生愚昧无知,诋毁诽谤真经,不能理解我佛教的宗旨和要义,轻视瑜伽正宗。如何能找到一个有法力的人,去东土寻找一个虔诚的信徒,让他历经千辛万苦,跋涉千山万水,到这里来取真经,永远传承于东土,劝导教化众生呢?这可是一项伟大的福祉和善举啊!谁愿意去走一趟呢?”
这时,观音菩萨走近莲台,向佛祖行礼三次后说道:“弟子能力有限,愿前往东土寻找一位取经人。”众人纷纷抬起头来看,只见那菩萨:
她的道理圆满,品德高尚,智慧充满全身。头上的缨络垂下珠翠,身上的香环结成宝物。乌黑的头发巧妙地梳成盘龙发髻,绣花的带子轻盈地飘动着彩凤的羽毛。碧玉纽扣,朴素的罗袍,被祥瑞之光笼罩;锦绣绒裙,金色的纽带,被吉祥之气遮蔽。眉毛如同弯弯的新月,眼睛好似两颗明亮的星星。天生一副喜悦的面容,嘴唇轻轻一抹胭脂红。净瓶中的甘露年年都充盈丰盛,斜插着的杨柳每年都青葱翠绿。能解除八种苦难,超度众生,具有伟大的慈悲怜悯之心:所以镇守泰山,居住在南海,拯救苦难时只要听到声音,就会得到万人称赞,万人回应,千位圣贤和千种神灵都会显灵。她的心境如同兰花般欣喜地欣赏着紫色竹子,她的性情像香草一样喜爱散发香气的藤蔓。她就是落伽山上慈悲的主人,潮音洞里活着的观音菩萨。
如来见到后,心中非常高兴说道:“其他人都去不了,必须是观音尊者这样神通广大的人才能去。”菩萨说:“弟子这次前往东方国土,您有什么话要嘱咐吗?”如来说:“这一次去,要仔细查看道路,不能在云霄中行走,必须要半云半雾;眼睛看过山水,牢牢记住路程的远近数目,叮嘱那取经人。只是担心善良的信徒难以行走,我给你五件宝贝。”
随即命令阿傩、迦叶,取出一件“锦襕袈裟”和一根“九环锡杖”,对菩萨说:“这件袈裟和锡杖,可以让那取经人亲自使用。如果愿意坚定信心来到这里,穿上我的袈裟,就能避免坠入轮回;拿着我的锡杖,不会遭受毒害。”
菩萨双手合十,恭敬地向如来行礼,表示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她接过如来递给她的三个箍儿,仔细端详着它们。如来告诉菩萨,这些箍儿名为“紧箍儿”,虽然外观相同,但用途各异。他还传授给菩萨三篇“金、紧、禁”的咒语,并嘱咐菩萨,如果在路上遇到强大的妖魔,要劝说他们改邪归正,跟随唐僧成为他的徒弟。如果他们不听从指挥,可以将箍儿戴在他们头上,通过咒语控制他们。
菩萨听后,再次向如来行礼表示感谢。然后,她呼唤惠岸行者前来,让他陪伴自己前往寻找唐僧和孙悟空。惠岸行者手持一根沉重的浑铁棍,威力巨大,时刻保护着菩萨。菩萨将锦襕袈裟整理好,放入包裹中,交给惠岸行者背着。接着,菩萨将金箍藏起来,拿起锡杖,离开灵山。这次出行,注定会发生很多事情:
佛子终于实现了回归本源的愿望,金蝉长老也披上了珍贵的袈裟。
那菩萨一路云光来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迎接,恭请菩萨进去喝茶。菩萨不敢耽搁太久,说道:“今天领受如来佛祖法旨,要去东土寻找取经之人。”大仙问道:“取经人什么时候能到这里?”菩萨说:“还不确定,大约需要两三年时间,也许可以到达这里。”于是向大仙告辞,半云半雾地前行,心中默默计算路程。有一首诗为证:
万里迢迢来寻觅,谁说心意难以周全?如果乞求他人也像这样,难道这是我生平偶然之事吗?
传道有方却成为虚妄之语,说明没有诚信也是虚假传言。愿意倾尽真诚之心寻找相知之人,料想前方必然会有缘份。
师徒两人正在赶路,忽然看到一条弱水,有三千多里宽,这就是流沙河界。菩萨说道:“徒弟啊,这个地方确实很难行走。取经人都是凡人俗子,怎么能够渡过这条河呢?”惠岸问:“师父,你看看这条河有多远?”那菩萨停下脚步观看,只见:
东边连着沙漠,西边抵达各个番邦;南边到达乌戈,北边通向鞑靼。这河宽约八百余里,上下游长达千万里。河水翻滚如大地翻身,波浪汹涌如山脊耸立,洋洋洒洒,广阔无垠,远远就能听到万丈洪水的声音。仙人难以到达这里,莲叶也无法漂浮其上。衰败的野草和倾斜的阳光流淌在曲折的水湾,黄色的云朵和阴影笼罩着长长的堤岸。哪里有商人来往?哪里有渔夫栖息?平坦的沙滩上没有大雁落下,遥远的岸边只有猿猴啼叫。只有红色的蓼花和繁多的花朵知道景色,白色的苹叶散发着清香,随意地飘动。
菩萨正在仔细查看,忽然看到河中发出“泼剌”一声巨响,水波中跳出一个妖魔来,模样十分丑陋凶恶。他长得:
脸色既不是青色,也不是黑色,而是晦暗的颜色;身材不高不矮,赤着脚,青筋暴露。眼睛闪闪发光,好像炉灶底部的两盏明灯;嘴角歪斜,如同屠夫的家什钵子。锋利的獠牙像宝剑的刀刃,红色的头发蓬乱。一声怒吼如同雷声轰鸣,两只脚奔跑起来像旋风一样。
那怪物手持一根宝杖,上岸后就要捉拿菩萨,但被惠岸挥动混铁棍挡住了去路。喝声:“休走!”那怪物就持宝杖来迎。两个在流沙河边,这一场恶杀,真个惊人!只见木叉挥舞着浑铁捧,展现出强大的法力和神通;而那怪物则舞动着降妖杖,竭力逞强斗勇。他们犹如两条银色巨蟒在河边翩翩起舞,又似两位神僧在岸边奋勇冲锋。其中一个威震流沙,施展着自己的本领;另一个力保观音,立下赫赫战功。
一个翻起波浪,跃过江河,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淹没;另一个吐出雾气,喷吐狂风,使得日月无光,天地昏暗。那根降妖杖,如同出山的白虎一般凶猛无比;而那根浑铁棒,则像卧道的黄龙一样威风凛凛。一个使用起来,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让人难以捉摸;另一个丢掉时,动作迅速敏捷,令人眼花缭乱。
这场战斗异常激烈,直打得天昏地暗,星辰璀璨;云雾滚滚,天地朦胧。那个长期居住在弱水中的怪物凶狠无比,而这位初次离开灵山的木叉则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