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4章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1 / 2】

神秘的小土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诗曰: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却说那刘伯钦与唐三藏正惊惊慌慌之时,忽又听得一声“师父来也”的叫声传来。众家僮纷纷说道:“这叫声必定是那山脚下石匣中的老猿发出的。”

太保也点头说道:“没错,正是他!”三藏闻言,不禁好奇地问道:“这究竟是什么老猿?”太保回答道:“这座山以前名叫五行山,只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才改名为两界山。早些年间,我曾听老人家说过,在王莽篡汉的时候,天上降下了这座山,山下压着一个神猴。这神猴不惧寒暑,也不需要饮食,自有土神监押着他,让他饿了就吃铁丸,渴了就喝铜汁。从古至今,他一直被冻饿折磨,却始终不死。想必这叫声就是他发出的。长老不必害怕,我们下山去看看吧。”

三藏无奈,只得依从悟空所言,牵着马缓缓下山。行不多时,便见那石匣之间,果然有一只猴子,正露着头,伸着手,胡乱地招着手,口中叫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快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这长老赶忙近前,仔细端详起来。只见他尖嘴猴腮,一双金睛火眼炯炯有神。头上堆满了苔藓,耳朵里也长满了薜萝。两鬓边头发稀少,却多是青草;下巴上无须,却有绿莎垂挂。眉间布满尘土,鼻凹里也全是泥巴,模样十分狼狈。再看他的手指粗壮,手掌厚实,上面满是尘垢。所幸的是,他的眼睛还能转动,喉舌也能发出声音,说起话来虽然利便,但身体却无法挪动分毫。

正是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大圣,今朝历经磨难,终于要脱离这困厄的天罗地网了。

刘太保果然胆量过人,他大步走上前来,小心翼翼地为那猴子拔去了鬓边的杂草和颔下的莎草,然后轻声问道:“你有什么话要说吗?”那猴子回答道:“我没什么话,让那个师父上来,我有话要问他。”三藏听到后,走上前去说道:“你问我什么?”那猴子说道:“你可是东土大唐国王派往西天取经的人吗?”

三藏回答道:“我正是,你问这个做什么?”那猴子接着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只因犯了欺骗玉帝的罪行,被佛祖压在了这里。之前有个观音菩萨,奉佛祖旨意,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我请求她救我,她劝我不要再行凶作恶,皈依佛法,尽心尽力地保护取经人前往西天拜佛取经,成功之后自然会有好处。因此,我日夜提心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意保护你去取经,做你的徒弟。”

三藏听闻那猴所言,心中满是欢喜,说道:“你虽有此善心,又承蒙菩萨教诲,愿意归入沙门,只是我并无斧凿之类的工具,如何才能救你出来呢?”那猴回应道:“你无需使用斧凿,只要你真心愿意救我,我自然能够出来。”

三藏疑惑地问道:“我自行救你,你又怎能出来呢?”那猴高声说道:“这山顶之上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你只需上山将那帖儿揭起,我便可脱身而出。”三藏听后,依言转身恳请刘伯钦道:“太保啊,我想与你一同上山走一趟。”

刘伯钦面露迟疑之色,说道:“不知此事是真是假!”那猴在山下高声叫道:“千真万确!绝无半点虚假!”

刘伯钦无奈,只得呼唤家僮,牵来马匹。他搀扶着三藏,再度踏上高山。一路上,他们攀附着藤条,紧紧抓住葛蔓,艰难地向山顶攀登。终于,他们来到了那极高的巅峰之处,只见金光闪耀,瑞气蒸腾,有一块四方大石矗立在那里。石上贴着一封皮,上面写着“唵嘛呢叭吽”六个金字。

只见那长老近前跪下,朝着石头,眼睛凝视着上面的金字,虔诚地拜了几拜,然后面向西方祈祷说:“弟子陈玄奘,特意奉旨前来取经,如果真的有师徒缘分,能够揭开这金字,救出被困的神猴,一同前往灵山取得真经;如果没有师徒缘分,那么这只猴子只是一个凶恶顽皮的怪物,欺骗了弟子,就无法顺利完成使命,也就不能揭开这金字。”

祈祷完毕后再次拜谢。拜完之后,走上前去,轻轻地将那六个金字揭下。突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一只手迅速将“压帖儿”刮到空中,并大声喊道:“我乃是负责监管大圣的使者。今天他的苦难已经结束,我们要回去向如来禀报,交还这个封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三藏和伯钦以及其他众人都惊慌失措,纷纷向着天空行礼叩拜。接着,他们径直走下高山,回到石匣子旁边,对着那只猴子说道:“已经揭开了压帖,你可以出来了吧?”那只猴子欣喜若狂,高声叫道:“师父,请您稍微退后一些,让我出来。不要被我的出现吓到。”

伯钦听闻后,带领着三藏等人往东边行走。他们走了大约五七里路之后,又听到那猴子高声呼喊:“继续走!继续走!”

三藏又前行了一段距离,下山后,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仿佛天崩地裂一般。众人都感到十分惊恐。这时,只见那猴子已经提前到达三藏的马前,浑身湿漉漉地跪着,说道:“师父,我出来了!”然后向三藏拜了四拜,迅速站起身来,向伯钦行大礼并道谢说:“感谢大哥送我师父,还帮我拔掉脸上的草。”道谢完毕后,便去整理行李和扣好马匹。那匹马见到他,吓得腰部发软,蹄子颤抖,战战兢兢地无法站稳。原来这猴子曾经担任过弼马温一职,负责在天上饲养龙马,因此具有一些特殊的能力,所以普通的马见到他都会感到恐惧。

三藏看到他的举动,觉得他确实怀有善意,真的像是佛门中人,于是问道:“徒弟啊,你姓什么?”

只见那猴王开口说道:“我姓孙。”三藏一听,微笑着回答说:“这样啊,那我给你取一个法名吧,方便日后称呼。”猴王却摆了摆手,表示不用麻烦,接着说:“不劳烦师傅您费心了,其实我本来就有个法名,叫做孙悟空。”三藏听后大喜过望,兴奋地说:“这名字真是太合适了,正好符合我们佛家的宗派。看你这副模样,活脱脱就是个小头陀,不如我再送你一个外号,叫行者如何?”孙悟空连忙点头称好,开心地表示赞同。从这一刻起,他又多了一个称号——孙行者。

而一旁的伯钦看到孙行者如此积极准备出发,便转过身来,向三藏行了一礼,然后大声说:“长老啊,你真幸运能收到这么好的徒弟,实在让人高兴。他一定会成功的。我就先回去了。”

三藏赶忙起身,恭敬地行礼道谢:“真是多谢你了,给我带来这么大的帮助。回到府上,请代我向令堂老夫人和令荆夫人问好,感谢她们的款待。等我回来的时候,一定亲自上门道谢。”伯钦礼貌地回了一礼,随后两人便分道扬镳了。

这时,孙行者邀请三藏上马,自己则走在前面,背着行李,光着身子,摇摇摆摆地向前走去。

不多时,他们翻过了两界山,忽然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咆哮着尾巴剪来。唐僧在马背上心惊胆战。而悟空却在路旁高兴地说:“师傅别怕它。它是给我送来衣服的。”说完便放下行李,从耳朵里拔出一根针儿,迎着风晃一晃,竟然变成了碗口粗细的一条铁棒。他拿在手中,笑着说:“这宝贝,五百多年都没有用过了,今天拿出来打件衣服穿穿。”

只见他大踏步向前,迎着猛虎,大声喝道:“孽畜!往哪里跑!”那只老虎蹲在地上,趴在尘土中,一动也不敢动。结果被悟空当头一棒,打得脑浆迸出,溅起万点桃花般的红色,牙齿喷出几颗珍珠般的白色碎块。吓得那陈玄奘滚落马鞍,咬破手指惊叫道:“天哪!天哪!刘太保前几天打的斑斓虎,还和它斗了半天;今天孙悟空毫不费力,一棒就把这老虎打得粉碎,真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啊!”

行者拖着老虎走到唐僧面前说:“师父稍微坐一会儿,等我脱了这老虎的衣服,穿上后好赶路。”唐僧问:“它哪里有什么衣服?”行者说:“师父不用管我,我自然有办法。”好一个猴王,他拔下一根毫毛,吹了一口仙气,叫道:“变!”瞬间变出一把锋利的牛耳尖刀。然后,他从老虎的腹部划开口子,轻轻向下剥开,剥下一张完整的虎皮。接着,他砍掉了老虎的爪子和头,将虎皮割成了四四方方的一块。提起虎皮,量了一下尺寸,自言自语道:“宽了一些,可以做成两张。”

说完,拿起刀将虎皮裁成了两块。他收起其中一块,把另一块围在自己腰间,用路旁的葛藤紧紧地系住,遮住下身。他对唐僧说:“师父,我们走吧!等到了有人家的地方,借点针线,再把虎皮缝合也不迟。”最后,他把金箍棒捏了捏,变回针状,藏回耳朵里,背起行李,扶着唐僧上马继续前行。

二人继续前行,长老骑在马上问孙悟空:“悟空啊,你刚刚打虎用的铁棒呢?怎么不见了?”行者笑着回答道:“师父,你不知道。我这根棍子,原本是从东洋大海龙宫得到的宝贝,名叫‘天河镇底神珍铁’,又叫‘如意金箍棒’。当年大闹天宫的时候,它可帮了我不少忙。它可以根据我的心意随意变化大小,想要变大就变大,想要变小就变小。刚才它变成了一个绣花针那么小,被我收进耳朵里了。只有需要使用的时候,我才能把它拿出来。”

唐僧听后暗自高兴。又好奇地问道:“刚才那只老虎看见你,为什么一动不动,任由你打它呢?”悟空自信满满地说:“师父,实话告诉你吧,别说只是一只老虎,就算是一条巨龙,看到我也得恭恭敬敬的。我老孙有降龙伏虎的本领,还有翻江倒海的神通。我能通过观察外貌和声音来判断情况,还能变大到填满整个宇宙,缩小到比一根毛发还要微小。我的变化无穷无尽,隐藏和显现都难以预测。剥下这张虎皮对我来说算什么难事?等遇到真正困难的地方,再展示我的真本事吧!”

三藏听了这话,更加放心地赶路,催促马快走。师徒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天,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沉。

只见:灿烂的余晖斜照着大地,天边和海角飘来了归巢的云彩。千山万壑中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寻找栖息地,成群结队地飞回树林。野兽们成双成对地回到巢穴,一群群地聚集在一起。一弯新月冲破了黄昏的黑暗,无数颗星星闪烁着光芒。

行者说:“师父,快走吧,天快黑了。那边树木茂密,可能是有人家的庄子,我们早点去借宿吧。”三藏于是催马快走,径直向庄子走去。

到了庄院前,三藏下马,行者放下行李,走上前去,大声喊道:“开门!开门!”里面有一个老人,拄着拐杖出来,哗啦一声打开了门,看到行者这样凶恶的样子,腰间系着一块虎皮,就像个雷公一样,吓得腿发软,身体发麻,嘴里胡言乱语地说:“鬼来了!鬼来了!”伴随着一阵惊恐的叫声,一个老者突然出现在眼前。

三藏急忙上前搀扶,安慰道:“老施主,莫要害怕。他是我贫僧的徒弟,并非鬼怪。”老者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三藏身上,只见其相貌清奇,心中稍定。他疑惑地问道:“你是哪个寺庙来的和尚?怎么会带着这样一个恶人来到我家门前?”三藏合十行礼,答道:“我乃唐朝僧人,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路经此地,天色已晚,故特来贵府借宿一晚,明日清晨便会离开,绝不打扰。还望老施主行个方便。”老者皱起眉头,摇头道:“你虽然是唐人,但这个恶人绝非唐人。”

悟空闻言,怒声喝道:“你这老头儿真是有眼无珠!唐人乃是我师父,我便是他的徒弟!我可不是什么‘糖人、蜜人’,而是赫赫有名的齐天大圣!你们这儿的人也有认识我的,我以前见过你。”老者惊讶地问:“你在哪里见过我?”悟空冷笑一声,说:“你小时候可曾在我面前扒过柴?又可曾在我脸上挑过菜?”

老者听了孙悟空的话,顿时怒不可遏地反驳道:“这厮简直是信口胡诌!你住在哪里?我又住在哪里?我会到你面前去扒柴、挑菜吗?”孙悟空见状连忙解释说:“我的儿子可没有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我是谁了吗?我就是被困在这两界山石匣里的大圣呀。你再仔细看看。”

听到这里,老者才恍然大悟,说道:“你看起来确实有点像他,但你究竟是如何从石匣中出来的呢?”孙悟空于是把菩萨劝善,让自己等待唐僧揭开帖子以脱身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那位老者。老者听后立刻恭敬地下拜,并邀请唐僧进入屋内。接着,他呼唤老妻和儿女们前来相见,将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一讲述给他们听,众人听闻后都感到非常高兴。随后,老者吩咐准备茶水招待。

喝完茶后,老者好奇地询问孙悟空:“大圣啊,你也已经有一定岁数了吧?”孙悟空反问道:“你今年多大了?”老者回答说:“我已经活到一百三十岁了。”孙悟空笑着说:“那你比我年轻多了,我可是你的重子重孙辈呢!至于我出生的确切时间,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我只知道,在这座山脚下,我已经度过了五百多年的时光。”

老者说道:“确实如此,确实如此啊!我曾经听我家祖公公说过,这座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镇压着一只神猴。一直到现在,你才得以脱身。我小时候见到你的时候,你头上长着草,脸上沾满泥土,倒也不害怕你;可现在你的脸上没有了泥土,头上也没有了草,却似乎变瘦了一些,腰间还裹着一块大虎皮,看起来跟鬼怪没什么两样啊!”一家人听到这样的话,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位老人很贤惠,立刻让人准备斋饭。吃完饭后,悟空问道:“你们家姓什么?”

老者回答道:“我们家姓陈。”三藏听了这话,马上走过来拱手说道:“老施主,原来您和我是同族啊。”行者好奇地问:“师父,你姓唐,怎么会和他是同族呢?”三藏解释道:“其实我本来也姓陈,是唐朝海州弘农郡聚贤庄人。我的法名叫做陈玄奘。只是因为我大唐太宗皇帝赐予我御弟三藏的称号,所以我便以唐为姓氏,因此才有了唐僧这个名字。”那位老者听说他们同姓,更是喜出望外。

行者说道:“老陈啊,我们打扰你家了。我已经有五百多年没有洗澡了,你能不能给我们烧点热水,让我们师徒几个洗洗澡,到时候再好好感谢你。”那个老头马上让人烧水拿盆子,点亮灯火。师徒几人洗完澡后,坐在灯下。行者说:“老陈,还有件事麻烦你一下,有没有针线借给我用一下。”

那老头回答:“有的,有的,有的。”然后叫老伴拿来针线,递给行者。行者很机灵,看到师父洗完澡后,脱下了一件白布短小直裰还没穿上,他立刻把它扯过来披在自己身上,然后把虎皮脱下来,连接在一起,打成一个马面一样的褶子,围在腰间,系上藤条,走到师父面前问道:“老孙今天这样的打扮,跟昨天相比怎么样?”三藏说:“很好!很好!很好!这样看起来才有个行者的样子。”三藏接着说:“徒弟,如果你不嫌弃这件衣服破旧,就穿上吧。”

悟空唱个喏道:“多谢施主恩赐,多谢施主恩赐!”接着便去寻找一些草料来喂养白马。此时大家都已完成各自的事情,唐僧师徒和那个老人也各自回房休息。

次日清晨,孙悟空早早地起床,邀请师父启程上路。唐僧穿好衣服后,吩咐行者整理床铺和行李。正当他们准备告别时,却看见那个老人早已准备好了洗脸水和斋饭。用过斋饭后,他们才动身出发。唐僧骑上白马,孙悟空在前面带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