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蛋不是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彪和王允听完,脸色同时一沉,显然对此也极度愤怒。
杨彪道:“陛下,臣认为此事不可再拖,趁着董卓尚未失控,必须将其拿下,否则后患无穷。”
“老臣附议。”
王允点头附和。
“朕倒是想啊。”
刘辩却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做出一副纠结的神色。
王允和杨彪的心跟着沉了下去,他们大概猜到,天子是在担心太后。
这时候,外面再次传来通传声。
“启禀陛下,卫尉孙坚、尚书令朱儁、光禄勋袁绍觐见!”
“宣!”
“臣等拜见陛下!”
几人进来后,躬身向刘辩行礼。
“平身吧!”刘辩微笑道。
“谢陛下!”几人站直身躯,见到王允杨彪在场,接着又施一礼。
三公的地位此刻得到最好的体现。
比如现在,其他臣子得站着,王允和杨彪却能坐着和刘辩交谈。
刘辩知道朱儁年纪大了,再加上他资历够老,于是吩咐人多添了一张凳子。
朱儁又是一阵道谢,之后又进入正事。
刘辩叹气道:“朕刚刚在与太师太尉商量诛国贼的事,卿等来了,正好一起聊聊。”
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不约而同道:
“陛下,此事不能再拖!”
刘辩摇了摇头,苦涩道:
“朕每每想起那逆贼,就觉痛心疾首,恨不能手刃此贼,可是朕的母后……”
这场变革,很有可能太后会出事。
他得装一装,装出一副万般不情愿,最后实在迫不得已,选无可选,甚至被刀都架在脖子上的情况下,才奋起反抗。
不然事后一定会有人把这件事拿出来,当成他最大的污点。
不管有事没事,只要刘辩哪让别人不爽了,就拿出来说。
本就没有多少权威的汉室,也因此事,变得更加动荡。
就这么说大汉的孝道吧,一个饱受世人诟病的人,若是孝名能远扬,天下士人都会以和他结交为骄傲。
朝廷也会许以官职,重点培养。
压根就不会有人在乎他的劣迹了,相反,若是一个人没有了孝名,那必遭世人唾骂。
所以刘辩才如履薄冰,而且现在各州都跟朝廷脱节,董卓早晚都得死,刘辩怕的是董卓一死,自己立马被讨伐。
他要把自己的贤名彻底传出去,太后就是真不小心死了,也不能让别人挑他的毛病。
众臣听后,有人劝诫,有人唉声叹气默不作声。
刘辩一直是一副情绪低落的模样。
“众卿的心意,朕都明白了,既然如此,朕会好好思量。”
他其实一点也不着急。
刘辩在等两个机会。
首先,刘辩就不信,董卓能忍着一直不对他动手。
现在朝廷是两个班子在运行,是人是鬼都在戳着董卓的脊梁骨骂。
三岁小孩都知道他是国贼。
现在还是骂,过几天就是各地义军兴起了。
所以董卓一定不敢耗时间,刘辩越是不去上朝,越是不妥协,不主动去解决两套班子的事,他就越是被动。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董卓退让,把他那套乱七八糟的新班子解散。
那不开玩笑吗?那些背着骂名投靠他的人图什么?就图一点权利,他要是退让了,立马得被活撕了。
所以,就在这几天,董卓一定会动手。
当然,董卓身边有个李儒出主意,刘辩不得不预防,所以他也为自己设定了一个保底的动手时机。
那就是起义军开始兴起,朝野彻底哗然的时候。
这时候刘辩奋起反抗,砍死董卓,哪怕太后出事了,也没人会说他什么。
等风起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