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神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袁毅一连吹响了三次冲锋号。
这个时候,交响乐团那边绍华指挥看着袁毅放下冲锋号的手。
右手拿着指挥棒的手轻轻的向上一挥。
交响乐团的成员纷纷拉动了手中的乐器。
袁毅听着交响乐团这边的伴奏之声响起来之后。
面向舞台下方的观众,再次深呼吸了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华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950年7月,华国炮1师奉命集结安东,编入东北边防军,执行镇守边防的任务(这一调动与6月朝鲜战争的局势紧密相关)。
当时炮1师正在黑省佳市郊执行垦荒生产任务,一声令下部队立即由生产队转为战斗队。
1950年10月,炮1师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
部队参战前夕,连营团层层召开誓师大会,5连政治指导员负责草拟全连的出征誓词。
在10月中旬连队誓师大会前的一个夜晚,五连指导员写下了&34;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34;的词句。
这就是后来定名为《志愿军战歌》的原歌词。
第二天,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向大家宣讲。
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先后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
当时,五连连队的一位粗通简谱的文化教员为它配了曲,并在全连教唱。
新华社随军记者才采访五连指导员的时候发现并这首诗词符合主题思想明确,战斗性强,很适合当时形势的需要。
于是,就在抗美战争第一次战役之后他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记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中,把这首诗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并作了个别字的改动,把&34;横渡鸭绿江&34;改为&34;跨过鸭绿江&34;;&34;中华好儿女&34;改为&34;华国好儿女&34;。
当时他在文章中说:&34;这是记者在前线的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34;
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篇通讯。
并把这首诗以大一号的字体排在标题下面,以突出的位置介绍给读者。
当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局长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当天很快谱出了曲。
同时,他把&34;抗美援朝鲜&34;改为&34;抗美援朝&34;,并以诗中最后一句&34;打败美帝野心狼&34;为题,署名&34;志愿军战士词&34;。
195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和12月初《时事手册》半月刊,先后发表了这首歌。不久又定名为《志愿军战歌》。
这就是这首歌曲的由来和出处。
之后的部队每次从国内出发,都纷纷唱着这首《志愿军军歌》加入了抗美援朝的战役之中。
这个世界之中,自然也有着同样的志愿军的军歌。
当初他对着李刚团长说唱《志愿军军歌》的时候,李刚以为他唱的就是原本这个世界的歌曲。
此刻在后台之中,李刚手中端着茶杯直接愣在了那里。
好久才回过神来,对着一旁的副手说道:“他唱的是《志愿军军歌》?”
副团长摇摇头:“肯定不是啊,明显是他自己写的!”
“不得不说袁毅这个小家伙写歌真是有一手!”
“你听听,这听着多提气!!”
“不过,咱们这次是来和小美子商谈贸易的事情的,这个时候唱这个歌曲合适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