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73章 鸡内金化结石等【1 / 2】

广交天下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鸡内金是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单一味鸡内金在化结石方面有以下作用与用途:

作用

- 化石作用:鸡内金中含有的角蛋白、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等成分,可能通过改变体内某些物质的代谢,抑制结石的形成,还能使结石中的某些成分溶解、破碎,促进结石排出。临床研究发现,它对泌尿系统结石和胆结石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 健脾和胃:脾胃功能健运,有助于促进水液代谢和气血运行,改善因脾胃虚弱导致的湿浊内生、气血瘀滞等情况,而这些病理状态与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所以鸡内金通过健脾和胃,可间接起到防止结石形成及辅助排石的作用。

- 通淋利尿:鸡内金有利尿通淋的功效,能增加尿量,促进尿液排出,在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中,可借助尿液的冲刷作用,帮助较小的结石排出体外,减轻结石对尿路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用途

- 泌尿系统结石:对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可用单味鸡内金研磨成粉,温水冲服,一般每次3-10克,每日3次。也可与其他通淋排石药物如金钱草、海金沙等配伍使用,增强排石效果。

- 胆结石:对于泥沙样胆结石或较小的胆结石,单味鸡内金有一定的溶石、排石作用。可将鸡内金焙干研末,每次服用3-5克,每日2-3次,饭前半小时用温开水送服。也常与柴胡、郁金、茵陈等疏肝利胆药物同用,以提高疗效。

一、中药别名

鸡内金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在中医文化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衍生出了众多形象又富有深意的别名。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其来源、形态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药用价值。

“鸡肫皮”是鸡内金最常见的别名之一。“肫”指的是鸡的砂囊,鸡内金是紧贴在鸡砂囊内壁的那层黄色薄膜,将其剥离后,从外观上看,就像是鸡肫的外皮,所以被形象地称为“鸡肫皮”。这个别名通俗易懂,让人们能直观地了解到它的来源与部位。

“鸡黄皮”则是从其颜色和质地来命名的。新鲜的鸡内金颜色多呈黄色,质地薄而柔韧,如同一张黄色的皮,所以民间多称其为“鸡黄皮”。这一别名简洁明了地概括了鸡内金的颜色和外观特点,方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和记忆。

“鸡中金”这一别名赋予了鸡内金更高的价值寓意。“金”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珍贵、稀有,将鸡内金称为“鸡中金”,足以看出古人对其药用价值的高度认可,认为它如同金子一般珍贵,是鸡身上的宝贝。

“化骨胆”这一别名强调了鸡内金强大的消化功能。在民间传说中,鸡可以吞食一些细小的骨头,而鸡内金在鸡的消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能够帮助鸡消化这些骨头,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化骨胆”,体现了它在消积化滞方面的独特功效。

二、形态与特征

新鲜的鸡内金完整者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囊片状,有明显的皱缩。它的表面呈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有明显的条状皱纹。质地坚韧,有一定的弹性,不易折断。干燥后的鸡内金质地变硬变脆,颜色会稍加深,呈金黄色或棕黄色。在光线下观察,可见其表面有细小的颗粒状突起,这些突起是鸡内金独特的微观结构,与它的消化功能密切相关。鸡内金的边缘较薄,中心部位相对较厚,整体形状类似于一个不规则的圆形,边缘微微卷曲。

三、药用部分

鸡内金的药用部分是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在杀鸡后,取出鸡的砂囊,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后即可入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对操作的时机和手法有一定的要求。要在鸡刚宰杀后迅速取出砂囊并剥下内壁,这样能保证鸡内金的新鲜度和完整性,避免因时间过长导致内壁变质或难以剥离。在清洗过程中,要轻轻冲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残留的食物,但不能过度揉搓,以免损坏鸡内金的结构。

四、附方功效与作用

1 鸡内金散

- 组成:单味鸡内金适量。

- 制法:将鸡内金洗净,干燥后研成细粉。

- 功效与作用: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小儿积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小儿脾胃功能较弱,容易因饮食不节导致积食,出现腹胀、腹痛、口臭、大便酸臭等症状。鸡内金散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帮助小儿消化食物,缓解积食症状。

-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1-3克,每日2-3次,用温开水冲服。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将药粉加入适量的牛奶或米汤中喂服。

2 鸡内金山楂散

- 组成:鸡内金、山楂各等份。

- 制法:将鸡内金和山楂分别洗净,干燥后研成细粉,混合均匀。

- 功效与作用: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山楂本身就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作用,与鸡内金配伍使用,能增强消食化积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腹痛等症状。对于因暴饮暴食导致的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3-6克,每日2-3次,饭后用温开水冲服。

3 鸡内金金钱草汤

- 组成:鸡内金15克,金钱草30克。

- 制法:将鸡内金和金钱草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金钱草是一味常用的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中药,与鸡内金配伍,可增强排石的效果。适用于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能促进结石的排出,缓解因结石引起的疼痛、血尿等症状。

-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

4 鸡内金白术汤

- 组成:鸡内金10克,白术15克。

- 制法:将鸡内金和白术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 功效与作用:健脾益气、消食化积。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与鸡内金配伍,既能增强脾胃功能,又能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

5 鸡内金山药粥

- 组成:鸡内金10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

- 制法:将鸡内金研成细粉,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粳米淘洗干净。将粳米、山药和鸡内金粉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成粥。

- 功效与作用:健脾益胃、涩精止遗。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作用,与鸡内金和粳米煮粥,不仅能增强脾胃功能,还能涩精止遗。适用于小儿遗尿、成人遗精、滑精等症状,同时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食用。

6 鸡内金玉米须汤

- 组成:鸡内金15克,玉米须30克。

- 制法:将鸡内金和玉米须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 功效与作用:利水消肿、利胆排石。玉米须有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的作用,与鸡内金配伍,可增强利水消肿和利胆排石的功效。适用于胆结石、胆囊炎、水肿等病症,能促进胆汁分泌,帮助结石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

7 鸡内金陈皮汤

- 组成:鸡内金10克,陈皮6克。

- 制法:将鸡内金和陈皮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 功效与作用:理气健脾、消食化积。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与鸡内金配伍,能增强理气健脾和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气滞、食积不化所致的胃脘胀满、嗳气、恶心等症状。

-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

8 鸡内金麦芽汤

- 组成:鸡内金10克,麦芽30克。

- 制法:将鸡内金和麦芽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 功效与作用:消食和中、回乳消胀。麦芽具有消食和中、回乳消胀的作用,与鸡内金配伍,能增强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乳房胀痛等症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