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终于快要结束了。”
四月革命的鲜血如同流淌在彼得格勒街头的红色洪流,而如今,它终于落下帷幕。
站在曾经属于克伦斯基的办公室里,弗拉基米尔·列宁俯瞰着红场,低声喃喃。
虽然没能将克伦斯基和临时政府的官员们逮捕有些遗憾,但也让他们仓皇逃离彼得格勒。
而曾妄图成为沙皇第二的叛徒拉夫尔·科尔尼洛夫,在与临时政府军的交战中,也被布尔什维克的芬兰猎兵先锋队击溃,只留下西德尼·赖利那一声预料之中的叹息,然后便消失在乌拉尔山脉的另一端。
当然,尽管这些势力仍未彻底瓦解,但他们若想恢复元气,势必需要时间,短期内难有作为。
列宁本想趁他们尚未化作各自为政的军阀之前,尽快清除这些隐患,但芬兰猎兵们已返回赫尔辛基,表明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而布尔什维克自身也尚需疗伤,因此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再加上目前支持布尔什维克的,仍仅限于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少数大城市。
广大农村地区,即便临时政府已经垮台,依旧对布尔什维克充满敌意,反而倾向于支持孟什维克与克伦斯基的社会革命党。克伦斯基和临时政府的残余势力亦在借此暗中筹划东山再起。
此外,在革命成功的同时,布尔什维克政府发布了《土地法令》,宣布对土地进行改革,实行无偿分配和无偿没收。这一举动令旧贵族和地主惊恐不已,迅速开始行动。
可以说,真正的革命,现在才刚刚开始。
“而最重要的是——战争。”
这场世界大战正不断蚕食着俄罗斯的国力,若想稳固革命成果,就必须终结这场战争。
尽管这件事令列宁感到无比屈辱,但讽刺的是,此刻终于到了他与汉斯·冯·乔那桩“奴隶契约”划上句号的时候了。
咚咚。
“主席同志,托洛茨基同志来了。”
听到秘书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阿利卢耶娃(haдeждacepгeeвhaАллnлyeвa/未来斯大林的妻子)的通报,列宁微微颔首,示意准许对方进入。不多时,人民委员会的外交事务负责人,即新任外交人民委员列夫·托洛茨基走进了房间。
“您找我,列宁同志?”
“请随意,托洛茨基同志。”列宁示意他放松些,接着开口道,“今日召你前来,是因为我们终于可以与德意志帝国展开和平谈判了。”
“是吗。”
托洛茨基微微颔首,并未表现出太大反应。
毕竟,布尔什维克在发布《土地法令》的同时,也承诺了《和平法令》,向人民保证将与德国迅速媾和。
就连托洛茨基自己也清楚,在当前形势下,士兵们的支持至关重要,而若想清除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与其像临时政府和克伦斯基那样死守那些根本无法夺回的领土,不如尽快与德国达成和平协议,才是当务之急。
只是他不禁有些担忧,那份“和平”的代价究竟会有多大?
“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与德国达成和约。”
“我明白。但如果德意志帝国的要求过于苛刻的话”
“即便如此,也别无选择。”
列宁接下来的话,让托洛茨基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你对我的决定有异议吗?”
“不。”
但这只是短暂的沉默。
面对列宁那带着压迫感的声音,托洛茨基最终还是强行压下心中的不满,神色恢复了平静。
列宁很清楚,布尔什维克内部关于他的种种疑虑正逐渐滋生。
尤其是那些来历不明、但恰好在关键时刻出现的芬兰志愿军,以及莫名其妙流入党内的黄金和武器,让不少人开始怀疑,列宁是否真的与德国暗中勾结?
当然,这种质疑目前仍属于少数,大多数布尔什维克成员依旧将列宁奉为引领新时代的领袖。
但水深可测,人心难测。
尤其是托洛茨基,他向来骄傲自负,有着过于鲜明的个人主张。
正因如此,尽管托洛茨基的革命资历与列宁相当,但布尔什维克的领导权最终还是牢牢掌握在列宁手中。
事实上,此时能与托洛茨基勉强称得上交好的,恐怕也只有列宁,以及民族人民委员约瑟夫·朱加什维利,如今更倾向于让人称呼自己书中笔名“斯大林”的那位。
当然,后者看起来更像是被托洛茨基半强迫般地维持着关系罢了。
无论如何,托洛茨基似乎也没有与列宁在此刻辩论的打算,最终只是长叹一口气,开口道:
“明白了,主席同志。我这就向汉斯·冯·乔传达您的指令。”
告诉他,这场战争,是时候该结束了。
1914年4月23日。
终于,从俄罗斯传来了那场期待已久的和平谈判的消息。
没有任何拖延的理由。
汉斯立刻前往了约定之地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而在那里与他见面的,便是可以说堪比列宁的革命象征。
“初次见面,汉斯·冯·乔部长。我是人民委员会外交人民委员,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很高兴见到您,托洛茨基委员。您的名声,我早已久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