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睡9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实他刚刚回国时,也是靠着学历当了一个什么委园。
只是军阀混乱,鬼子入侵,刀枪来回杀,吓得他直接跑回乡下待着了。
于是他开口道:“只是鄙人在家多年,也不知道现在该干什么为好。”
“呵呵,您至少能看得懂报纸,不如先在我们工地上做一个宣讲经理,我们给您发工资,您负责向农民和士绅们宣读我们工厂的目的,将来能做什么。”杨先生笑道。
他可是有着太多的套路——都是齐辉总结出来的,专门用来忽悠这些二代们的。
什么宣讲经理,就是听着好听,实际上和发传单的一回事。
“宣讲经理?这个我还可以做一做。”赵大公子放心了。
只要不是做实事,不是做具体技术,他还是能够滥竽充数的。
于是,赵大公子就这样上了贼船。
当然,那一百银元非但没有送出去,他反而拿到了这个月的津贴,三块大洋的乡下出差补贴。
赵老太爷万万没想到,他本来想将自己儿子推出去拉拢对方的。,
结果反而被对方拉拢了。
原因也很简单。
上一代与下一代的隔阂实在是太严重了。
赵老太爷想继续维持着农村地主的安稳生活。
但是他的儿子已经是见过世面的人,知道外面的好玩,知道工厂的厉害。
同样也明白齐辉司令的强悍。
这可是鬼子和诸多列强都要低头的人物。
一个乡间地主,如何能与对方抗衡?
所以赵老太爷落后了。
这就是地主的保守与腐朽,他们甚至连分辨强大的能力,都在封闭中失去了。
而赵大公子却明白,这工厂是阻止不了的。
何况他也懒得经营土地:经营土地太累了,操心太多了。
哪有将股份投入工厂拿分红容易?
当然,这种想法,恰恰是错误的。
像赵老太爷那种思考方式,虽然腐朽保守落后,但却稳定。
如果持续这样经营土地,只要不出败家子,靠着家里的1200亩地,赵老太爷的家就是再过五百年都不会破产。
除非分家分得次数太多。
而投资工厂,有可能三年就赚到1200亩地,但也有可能一年就全部亏空。
这就是工业的利润与风险。
相比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的风险太大了,因为产品不能直接用于工人和工厂主的消费,必须卖出去,换成钱,才能交换来生活必须品。
而农业生产不同,生产出来的粮食、蔬菜、乃至秸秆,直接就能充当生活必须品。
即便卖不出去,也能自己消费,最多就是浪费一些。
但赵大公子却不管这些,他只知道在杨先生这里,能找到事做。
他竟然忘记了忽悠对方去隔壁县建工厂的大事。
相反,他甚至还拍着胸口说:“我家的地,我有办法。”
“我愿意动员老爷子把地拿出来给工厂入股。”
一开始还说是要卖地,现在可好了,竟然直接入股,那等于买地的钱都不用出了。
他们一起来承担风险。
杨先生为什么不租用地皮了?
原因很简单,靠租地搞工厂,搞商业,利润最后都被房东给吃掉了。
这可是齐辉的亲身体会。
后世多少商家明明生意红火,结果还是关门。
原因就是他们越红火,房东越涨价,等于给房东白打工。
而这些地主们看到工厂的生意红火,如果地还是租来的,别管一口气租多少年,都绝对会要求涨价。
所以齐辉就没有将租地纳入选项。
可以拿地皮入股——入股后,这地就不是他们的了。
而是工厂的资产,他们只拥有分红权——一旦生意不好,还不用分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