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夫本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御书房前的汉白玉地砖,被压抑氛围笼罩,透着丝丝寒意。
林文渊身着绯色官服,帽翅在风中微微晃动,他抱拳挺胸,声音激昂,在空旷的庭院里回荡:“陛下!秦王拥兵自重,行事乖张,长此以往,必成大明心腹大患。
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的千秋安稳,还请陛下当机立断,下令收回秦王兵权!
朱元璋负手立于台阶之上,龙袍随着他的动作猎猎作响,浓眉拧成一个“川”字,目光如炬,直射林文渊:“你们这般步步紧逼,就不怕死吗?”这话带着十足的威压,周围空气瞬间凝固,一旁侍奉的太监宫女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纷纷低头缩身。
林文渊丝毫没有退缩,“扑通”一声跪地,朗声道:“陛下,死又何妨!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若微臣的死,能让陛下洞察危机,及时遏制秦王,保我大明江山稳固,那微臣死得其所!”他脸色涨红,双眼布满血丝,显然为此次进谏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朱元璋闻言,周身气势骤变,龙颜大怒,额上青筋暴起:“大胆!你以死相逼,分明是在威胁朕,动摇朝堂根基!来人,林文渊意图胁迫君上,犯大不敬之罪,拉下去砍了!”
话音刚落,数名如狼似虎的侍卫立刻冲上前,铁索“哗啦”作响。林文渊被侍卫架住双臂,却仍挣扎着大喊:“陛下!今日您若杀我,日后史官定将此事如实记载,天下人都会知晓……”
御书房外,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来。朱元璋怒目圆睁,周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威严,大手一挥,便要下令将林文渊拖出去砍头。
那一瞬间,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在场的文官们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大气都不敢出。
朱标站在一旁,目睹这剑拔弩张的局面,心中焦急万分。
他深知父皇的脾气,一旦动怒,后果不堪设想。若是此时直接为林文渊求情,不仅救不了他,还可能火上浇油,让事态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朱标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快步走到朱元璋身边。他微微侧身,刻意压低声音,以免旁人听见:“父皇,林文渊此举固然狂妄至极,罪不可恕,但二弟手握重兵,在朝堂与军中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势力。
如今朝堂之上,各方势力本就暗流涌动,相互制衡。此时贸然杀了林文渊,必定会令二弟心生疑虑,觉得父皇对他起了猜忌之心。
那些暗中盯着二弟的势力,也会趁机煽风点火,到时候朝堂恐怕会陷入一片混乱,局面将难以掌控。
依儿臣之见,不如先将二弟召来,当面对质。一来可以辨明是非曲直,二来也能借此机会试探秦王的真实想法,看看他到底有无谋逆之心 ,再做定夺也不迟。”
朱元璋听着朱标的话,神色逐渐缓和,眼中的怒火也渐渐平息。他略作思忖,觉得朱标所言确实在理,便缓缓点了点头,抬手呵住正要将林文渊拖走的侍卫:“行了!叫秦王来见咱!”
“是!”侍卫领命,动作利落地转身,脚步匆匆,身影迅速消失在悠长且寂静的宫道之中。
不多时,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秦王朱樉大步迈进御书房,阳光透过琉璃窗洒在他身上,将他身上那件蟒纹官服映照得愈发夺目,更衬出他的意气风发。朱樉拱手行礼,声音洪亮,在空旷的御书房内回荡:“儿臣听闻父皇宣召,特来觐见!”
朱元璋目光如鹰隼一般锐利,紧紧盯着朱樉,片刻后,冷冷开口:“老二,这些人说你母后和雄英遇刺背后是你的手笔,到底是不是真的?”
朱樉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依旧镇定自若。他单膝跪地,朗声道:“父皇明鉴!这纯属有人在背后恶意造谣,乱嚼舌根。儿臣对父皇、母后忠心耿耿,对雄英更是疼爱有加,绝无半点伤害他们的心思。
自听闻此事后,儿臣一直在暗中追查散播谣言之人,誓要将幕后黑手揪出来,还儿臣一个清白!”说罢,朱樉凌冽的目光扫向一众文官,那眼神仿佛能洞察人心,带着丝丝寒意,让文官们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 。
朱标向朱元璋建言时,尽管刻意压低声音,然而御书房外一片死寂,他的话语,还是一字不差地落入众人耳中。
刹那间,紧张的气氛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在场众人紧紧笼罩。文官们彼此交换了一下眼色,心领神会,不约同的退了一步。
林文渊声音带着几分急切:“陛下!秦王手握重兵,又统领神秘莫测的暗卫,如今事关娘娘与皇太孙安危,在真相查明之前,还望陛下先下了秦王的权力。
若臣等冤枉了秦王,甘愿以死谢罪!”其他文官见状,纷纷跟着跪地,异口同声地附和起来,一时间,御书房外请命声此起彼伏。
朱元璋眉头紧皱,目光在众人与朱樉之间来回扫视,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秦王在朝中的影响力,贸然剥夺其权力,可能引发诸多变数;但文官们所言也不无道理,事关皇室安危,容不得半点疏忽。
思索良久,朱元璋缓缓开口:“好。传旨,命秦王交出暗卫不良人,在真相查明之前,秦王不得离开秦王府,期间任何人不得拜访秦王。”
文官们闻言,脸上瞬间露出喜色。在他们看来,朱元璋此举无疑表明,对朱樉已起了疑心,这对他们而言,是个绝佳的信号。“陛下英明!”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在御书房内久久回荡。
朱樉听到朱元璋的旨意,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身子因愤怒微微颤抖,一副咬牙切齿又满心不甘的模样。
但在朱元璋威严的目光下,他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儿臣遵命!”说完,他狠狠瞪了文官们一眼,那目光仿佛要将他们生吞活剥。然而,文官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对朱樉的愤怒毫不在意。
“行了,散了吧!”朱元璋挥了挥手,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众人领命,纷纷起身,有序退出御书房。
朱樉走在最后,脚步沉重,每一步都似带着无尽的不甘。待众人离去,御书房内恢复了平静,唯有烛火在微风中摇曳,似在诉说着这场权力博弈的暗流涌动。
朱元璋望着众人离去的方向,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场因刺杀而起的风波,不过是个开始,大明朝堂即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