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夫本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雕花宫灯将东宫议事厅照得透亮,朱雄英攥紧衣角,额头上沁出细密汗珠,一双眼睛满是渴望,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父王,我想和二叔一起去!”
朱标正在审阅的毛笔猛地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一大团污渍。他放下笔,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目光如炬,盯着朱雄英:“不行!你身为皇太孙,肩负着江山社稷的重任,不好好待在应天批折子,成天就想着往外跑。我看你去年自己出去玩了一圈,心都玩野了!”
“父王……”朱雄英还想再争取,话刚出口,就被朱标抬手打断。
“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你不要再说了!”朱标的语气斩钉截铁,透着不容动摇的威严。
朱雄英张了张嘴,却又无奈地闭上,眼眶微红,像是受了极大的委屈。片刻后,他耷拉着脑袋,小声嘟囔:“好吧!”
朱标看着儿子失落的模样,心里有些不忍,可一想到战场的凶险,还是狠下心来。朱雄英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案几旁,苦巴巴地坐下,随手翻开一份奏折,可目光却有些呆滞,显然还在想着出征的事。
赵知许悄悄碰了碰朱雄英的胳膊,递来一个安慰的眼神,低声说:“太孙殿下,咱们先看折子,说不定殿下日后会改变主意。”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努力打起精神,和赵知许一起研究起奏折来。议事厅里再度安静下来,唯有毛笔在宣纸上摩挲的沙沙声,以及朱标偶尔的叹息声。
朱标看着儿子专注的侧脸,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朱雄英渴望成长,渴望建功立业,可作为父亲,他更想护儿子周全。
这场关于出征的争论,虽然暂时平息,但朱标明白,儿子心中的梦想不会轻易熄灭,而他,也需要在保护与历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洪武二十二年,应天府的晨钟刚响,大明礼部便昭告天下:倭国狼子野心,妄图窃取大明军事机密,罪无可恕,朝廷将兴兵问罪。
消息如惊雷般传遍四海,引得万民热议,街头巷尾都在声讨倭国的恶行。
远在东瀛列岛,倭国天皇和幕府将军听闻消息,吓得面如土色。
在他们眼中,大明国力强盛,兵强马壮,一旦大兵压境,倭国根本无力招架。天皇哆哆嗦嗦地召集满朝文武,大殿内一片混乱,群臣们吵作一团,却拿不出任何应对之策。
无奈之下,天皇和幕府将军只能放下身段,派出最得力的使者,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奇珍异宝,星夜兼程赶赴大明赔罪。
使者们在大明的朝堂上卑躬屈膝,涕泪横飞,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倭国的悔意,承诺会严惩参与阴谋的人,还将割地赔款,只求大明罢兵。
大明朝堂之上,众人围绕此事展开激烈讨论。最终,皇帝念在倭国诚意十足,且送来的财物颇为丰厚,勉强同意暂且罢兵。
然而,仅仅过了几日,大明突然又宣布:数名大明将士在倭国领土上离奇失踪。这一消息再次掀起轩然大波,皇帝龙颜大怒,当即下令,派遣十万大军奔赴倭国,搜寻失踪将士。
倭国天皇和幕府将军得知后,差点昏死过去。他们知道,这很可能是大明再度出兵的借口,可面对大明的强势,倭国既无反抗之力,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应天城外,旌旗猎猎,十万明军甲胄鲜明,整齐列队,宛如钢铁长城般气势恢宏。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辉洒在将士们坚毅的脸庞上,映得兵刃寒光闪烁。
朱元璋身着明黄龙袍,头戴冕旒,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缓步走向点将台。他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将士,神情庄严肃穆。身旁的朱标、朱樉等皇子,以及傅友德等将领,皆神情凝重,静待皇帝训话。
朱元璋抬手接过侍从递来的酒杯,高声道:“将士们,咱的同胞在倭国失踪了,咱痛心疾首!倭国之地,竟容不下我大明子民,此乃对我大明的挑衅!”
他特意将“同胞”二字咬得极重,仿佛要将满腔的愤怒与关切传达给每一位将士。说罢,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流下,更添几分豪迈。
台下的将士们群情激奋,齐声高呼:“请陛下放心,我们一定会找回他们!”那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惊得空中飞鸟四散而逃。
“好!出征,不对,出发!”傅友德一声令下,鼓角齐鸣,将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依次登上战船,准备扬帆起航。
此时,朱雄英趁着众人不注意,偷偷溜到朱樉身边,眼眶泛红,带着哭腔说道:“二叔,父王不给我去,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建功立业。”
朱樉无奈地笑了笑,轻轻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行了,雄英,不给去就算了。你在应天跟着你父王好好学习治国理政的本事,以后有的是机会。我们这次去是打仗,可不是去玩,危险着呢。”
朱雄英撇了撇嘴,突然发现一旁的队伍里有不少身着特殊服饰的人,正忙碌地搬运着锅碗瓢盆等厨具,不禁疑惑地问道:“那二叔你带这么多厨子干嘛?”
朱樉微微一怔,干咳了两声,尴尬地解释道:“咳,这不是航行途中枯燥乏味嘛,二叔想着试试能不能从大海里研究几道美食出来,给将士们改善改善伙食,也能提振士气。”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一脸无语:“二叔,你可真行。”
朱樉笑着摸了摸朱雄英的头:“好了,别闹了。二叔走了,你好好听你父王的话。等二叔凯旋归来,给你带好吃的。”
说罢,朱樉转身登上战船,朝着朱雄英挥了挥手。
战船缓缓驶离岸边,向着倭国的方向破浪前行,留下朱雄英站在岸边,望着远去的船队,心中满是不舍与向往。
战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破浪前行,海风呼啸,卷起层层浪花。朱樉站在船头,衣袂猎猎作响,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身旁的李景隆身着轻便铠甲,身姿挺拔,脸上却带着一丝疑惑。
李景隆微微皱眉,凑近朱樉,大声说道:“殿下,小小倭国,弹丸之地,何须动用如此多的兵力?以末将之见,只需数千精锐,便可踏平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