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62章 有人撑腰【1 / 1】

萧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队长发言结束,台下的知青们有的羞愧,但更多的是不服气。

有些知青内心里也是苦闷无比,来到这之后,生活条件的苛刻,自然环境的恶劣,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并不小。

想要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如同是本地人一样适应这的一切,根本就是无法实现的要求嘛。

也有些知青,来了之后情绪不佳,但也在努力尝试适应这的生活。此时被大队长又批评了一顿,内心的糟糕情绪蔓延上来,难受的很。

气氛瞬间就严肃起来。

而台上的冷静此时如坐针毡,好似大队长发言的许多内容,都如同她刚才针对崔娴一般的在针对她。什么工作没落地啊,什么只搞形式主义啊,冷静觉得字字句句都是在说她。

刚才高昂的情绪,此时却提不起来多少。随后就听,主持人小汪让大家热烈欢迎领导曹主任发言。

是,还有曹主任在。冷静刚才萎靡下去的一点情绪,又重新高涨回来。大队长就算是再有话语权,也大不到曹主任那。

崔娴饶有兴致的看着台上,冷静的眼神。或许是与冷静相识的时间长了,即便是她脸上表情不多,但崔娴也能从她的眼神中,发现不少信息。

比如听到曹主任要发言的时候,冷静眼神中明显出现一丝光亮。看来,她去县城知青办,找的应该就是这位。

不过崔娴很是好奇,冷静与曹主任是怎么告状的?都说了自己什么坏话?曹主任是会在会议发言的时候,对自己发难?还是等会议结束的时候,再找自己谈话?

崔娴认真的听着,这位主任的发言内容。

曹主任说话慢条斯理的,先是肯定大队长的发言内容,非常深刻。知识青年到农村,是来接受农民再教育的。不会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学。是要有学习的态度,是要服从管理。

曹主任一边发言,一边观察下面知青的表情。刚才大队长的发言内容,批评过多,的确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也会引起这些京城来的、读过书的青年的逆反心理。

但曹主任也不能直接反驳大队长的发言内容,先肯定,然后再安抚知青的情绪。接受需要个过程,但也希望,这个过程不要拖延太长时间。他们都是读过书的,定然会把学习的能力,与生活的能力融会贯通到一起。

不日,就能够投入到生产中。

果然,听着他的话,知青们的情绪也慢慢平复下来。气氛,倒是没有刚才那样严肃。

崔娴从曹主任的发言中,听出来不少门道。果然是县知青办的主任,这说话还真是滴水不漏。纵使是觉得大队长批评的过于狠厉,但依旧是给于肯定。

纵使也是认为,知青的确有些懒散行径,也愿意给他们多一些时间,来调整状态,并对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还有冷静的情绪,也有被照顾到。肯定她这个知青代表的地位,也肯定她作为知青联络人的付出。

听完这部分演讲内容,崔娴这内心有点紧张。听曹主任对冷静的肯定,怕是今日自己就要成为被宰杀的那只用来儆猴的鸡。

目光看向台上的冷静,果然见她又重新得意起来。崔娴心中在盘算,曹主任会拿哪一个由头来开刀。

此时曹主任很满意,下面知青给的情绪反馈。他上进心很强,这次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下乡,对他来说是个机会。他认为,只要是掌握住这群人,就能撬动整个县的农村生产队。

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一定要好好的利用起来。但也因为这股力量,分散于众多知青的身上,管理多人要耗费的时间精力自然是不少。所以曹主任的注意力,就落在了冷静的身上。

冷静是个典型,在京城青年中名望极高,是个旗手,更是个抓手。只要是掌握了冷静,就能影响整个知识青年这个群体。

有人要是不服从冷静的管理,那就是他日后管理工作路上的绊脚石,他当然要为冷静站台,帮冷静树立威信。

所以,曹主任马上就在会上,点名批评崔娴,说她脱离群体单独住,不参加学习,不服从安置点联络人的安排管理……

在如此众多人的会议上,点名批评,这是多大的难堪。若是崔娴刚才没站起来也就罢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崔娴的位置。

曹主任批评的话刚说完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崔娴。也有在交头接耳,多加揣测,崔娴此举是特立独行还是另有隐情。

崔娴被这目光荼毒的不轻,她前一秒钟还在想,曹主任发难的由头是什么。后一秒钟,曹主任批评的话就劈头盖脸的砸来。

说她脱离群体单独住,这一点崔娴还真想到了。心中自然也有应对的说辞。

除了同一个安置点的知青外,冒文栋队长也是知晓原因的。崔娴丝毫不慌,对冷静的这项编排,她可一个字都不认。

而且,她只觉得冷静怕是被怒火冲昏头脑了,竟然找了这么个理由。难不成冷静是觉得,自己迫于曹主任的压力,不敢反驳、解释?

宋坤听到这个理由,也是觉得太扯淡了。感情冷静去知青办告状,就找了这么个理由?他也替崔娴打抱不平,几次目光看向她,想帮忙说话。崔娴好似也发觉了宋坤的想法,对着他轻微摇了摇头。这件事,他还是别掺和为妙。否则,又会给冷静胡扯的机会。

崔娴自己能解决,不过还没等她站起来解释原委,冒家沟二小队的生产队长冒文栋就率先发话,替崔娴出头撑腰了。

别看冒文栋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到真章儿的时候,发言也是丝毫不含糊。直接就说,曹副主任所说的情况不属实。

崔娴同志因为身体不好有咳嗽的毛病,冷静强烈反对她住在知青安置点。生产队只能给崔娴单独找个地方住,还要隔离她,防止传染给其他知青。

崔娴是被迫脱离群体出去住的,这过错怎么能算到她的头上呢?这不是胡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