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百二十一章 油墨投毒,倒卖到锦城
看着眼前的二十几袋油墨,以及眼前刚出的毒性鉴定报告,宁清茹后怕不已。
唐彩霞更是吓得腿软:“这,这就是把王飞燕全家灭门的毒油墨?陈戈不是进去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往我们这下毒啊?”
警察表情凝重:“看来他还有残余势力在外头,我们得再查查他的家属。”
“等等,同 志,再把我们宁氏仔仔细细的检查一遍吧!”宁清茹看向其他人,做了沉重的决定,“接下来几天宁氏产业全线停工放假,毕竟这种油墨毒性极大,稍有不慎,这会害死人的!”
方雅等人早在清查毒油墨的时候,就陆陆续续地跟来了,闻言没有犹豫多久:“我同意。”
“对,必须全面排查!”
警察见她们这么快下定决心,倒有几分刮目相看:“看来,你们宁氏不怕查,我原本还担心我们的查访给你们造成损失呢。”
宁清茹并不畏惧他的目光:“我们行的端坐的正,自然不怕,我们也欢迎你们查出问题,这样才能够及时制止!”
警察爽朗地笑了:“好啊,不愧是城哥的老婆,这骨头,跟城哥一样硬!”
这时,王飞燕也匆匆赶来:“还有我们企业!我们也欢迎警察同 志的检查!”
处理完投毒事件,宁氏产业陆续恢复正常运行。
而李大夫的大凉山之行,也即将启程。
火车站口,李大夫拄着盲杖,老校长揣着怀里的证件,两个加起来快一百五十岁的人站在人 流之中,啃着馒头。
“你的保镖呢?”老校长问。
李大夫看不见,只能敲了敲盲杖:“等等,再等等。”
老校长调侃道:“是不是你没给人家治好,导致人家来不了啊?”
“胡说八道,我亲眼看着他站起来了,才给你定下回大凉山的行程的。”
“你又看不见,你怎么知道他站没站起来?”
两个老人家正在斗嘴,老校长指着外头说道:“哎!不止你的保镖来了,宁老板也来了!”
面对宁清茹,老校长还是有几分尊重的,只可惜因为证件没有办法被证明,所以他没办法拿到爱心午餐的名额。
所以,在听见宁清茹说要跟他一起回大凉山看看的时候,他立刻肉眼可见的变得雀跃起来,激动地答应了。
见他答应,宁清茹便已经消除了五分疑虑。
毕竟骗子最怕实地查验。
可是,另外五分嫌疑却也不可小觑。
这也是她执意要跟着李大夫的原因之一。
她怕这老校长是个骗子,骗不到她,就准备骗李大夫的养老钱。
搬东西上火车的时候,李大夫动了动耳朵:“小宁,你大包小包的带着什么呢?”
“一些家常用品,还有土特产!”宁清茹从尿素袋里头掏出了一把花生,“要吃吗?”
李大夫接过了花生,和老校长一起吃着。
绿皮火车越过了田野山丘,车厢里头的气味混杂,有人打牌,有人唠嗑。
到了饭点,一阵诱人的香味从宁清茹手中的油纸包里传出来。
她拿出几张叠的整整齐齐的武大郎烧饼:“有肉馅的和菜馅的,你们要哪个?”
旁边的大娘好奇的问:“姑娘,这是什么啊!”
“武大郎烧饼,京城新出的小吃。”宁清茹撕了半块给她。
大娘有些不好意思要,她直接塞进了大娘手里:“我这次带了好几包,根本吃不完,您就收着吧!”
“好嘞。”大娘收下了,津津有味的吃完,然后递给她一把红枣。
这武大郎烧饼吃起来可比馒头香多了,不仅是两个老人,顾安城吃得也很尽兴。
“旅客们,您本次乘坐的t7/6次“天府之星”号特快旅客列车快到站了,本次的终点站是锦城西站,祝您旅途愉快。”
随着广播里头悦耳的女声传来,宁清茹疲惫地伸了个懒腰,京城到锦城的直线距离是1600公里,但是这列车全程却是2306公里,穿越了四省一市,总共用时差不多29个小时。
到锦城时虽是白天,但是大家显然都有些精力不济,老校长熟门熟路地道:“咱们直接去汽车站,坐车到大凉山去。”
“等等,先把这些东西处理掉。”宁清茹昨天晚上没睡好,有气无力的拍了拍自己手里的麻袋。
老校长露出疑问的表情,李大夫也问道:“不就是一些土特产吗?要怎么处理?”
他们都以为这是宁清茹要带到山区给孩子们的。
宁清茹却道:“别小看这些东西,要是全卖出去的话,那可够好几年的爱心午餐经费了!”
在老校长的目瞪口呆中,她扒开了麻袋,露出里头的各种东西。
宁氏的各项产品,热销的手表,布料,衣服,日用品……
进价一块的东西卖一块五,进价五块的东西卖八块!
一大麻袋的东西,只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卖光了。
宁清茹数着钱,心满意足:“不错不错,这次赚了七百二,咱们去吃顿大餐,然后找个旅馆好好住上一天,再去大凉山吧。”
唉,要不是老头子们扛不动,她真想让他们也帮着扛货。
毕竟长途旅行怎么能不倒卖倒卖呢!
看着她将钞票收起,老校长竟然也有几分心动:“你这些货,都是从哪里进的?”
“您可别学,虽然倒买倒卖是暴利行业,可是路上的坏人也很多,见财起意的更多,这一趟要是没有顾安城在,连我都不敢乱买卖!”宁清茹认真说道,“不过可以让你们大山里头的年轻人试试,最好是一群人出门,不要单打独斗。”
“好!”老校长认真记下了。
第二天,大巴车行驶在泥沙飞扬的道路上,宁清茹吐了一路。
虽然锦城距离大凉山只有不到500公里,但这一路可比坐火车艰难多了。
当宁清茹走下牛车时,仰望着眼前的山路,两条腿都在打晃:“什么?还得从这爬上去?”
老校长像是一只敏捷的老猴子,抓着不知道多少年前建的藤梯往上爬:“对,很快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