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女爱美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天一早,荞麦来到仓库,远远就看见李教授在给村民讲课。这些以前在牛棚劳改的知识分子,现在可派上大用场了,待遇也提高了。
&34;兔子的生长周期分为几个阶段,&34;李教授正指着黑板认真讲解,&34;每个阶段的营养需求都不一样&34;
台下的村民听得入神,不时点头。以前大家都觉得这些老知识分子是&34;臭老九&34;,现在可不敢这么说了。人家懂的知识,可都是真本事。
&34;荞麦来了!&34;有人看见她,马上招呼。
李教授转过身,笑着说:&34;我正要找你呢。你看,根据咱们的实验数据,如果调整一下饲料配方,兔子的生长速度还能提高15。&34;
荞麦眼睛一亮:&34;那太好了!回头通知养殖户我按新配方饲料喂养。&34;
知青小王也凑过来:&34;荞麦姐,我发现了个问题。有些兔子生病,打针不太管用,我想试试中医疗法。&34;
&34;好啊,&34;荞麦说,&34;你跟张大夫商量商量,他老人家在牛棚的时候就研究过兽医。&34;
自从养兔子产业办起来,这些以前被人看不起的知识分子,都找到了发挥才能的地方。大家伙都说,亏得有荞麦这么个明白人,不然这么多好本事就白白浪费了。
&34;赵叔。&34;荞麦又来找赵根生了。
&34;你这丫头,&34;赵根生笑着说,&34;又有啥好主意了&34;
&34;您看,&34;荞麦从包里掏出一只风干兔子,&34;这是我婆婆做的。咱们也可以整只风干兔子卖,这又是一条财路。之前食品厂不是没要风干的吗,我们可以自己做。&34;
赵根生接过来看看:&34;是不错,咱们村家家户户都会这个手艺。&34;
&34;您想啊,&34;荞麦说,&34;现在咱们兔肉有卖鲜肉的,有做罐头的,再加上风干的,就能满足不同需求了。&34;
&34;这个好。&34;赵根生眼睛一亮,&34;风干兔子不但好吃,还能存放好长时间。&34;
荞麦继续说:&34;而且咱们村的妇女都有经验,像我婆婆腌制的方法,用盐和料酒腌好,再挂起来晾干,味道特别香。&34;
&34;对对对,&34;赵根生点头,&34;我记得你婆婆做的,我吃过,确实不错。&34;
&34;咱们可以让有经验的婶子们教大家,&34;荞麦说,&34;统一标准,保证质量。&34;
赵根生立刻叫来会计:&34;你记一下,看看需要准备啥材料。&34;
很快,村里就开始尝试风干兔子生意。张大妮手艺最好,被请来做技术指导。
&34;腌制的时候一定要匀,&34;她认真地教大家,&34;该放的料一样不能少。挂起来晾的时候,要避风,不能见太阳。&34;
村里的妇女们都很用心学。有了统一标准,风干兔子的质量很快就上来了。
&34;这味道真好,&34;城里来的客商尝了直点头,&34;比一般的干货香多了。&34;
订单很快就来了。赵根生高兴地跟荞麦说:&34;你这个主意太好了,又给大家伙开了条财路。&34;
荞麦笑着说:&34;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您看婶子们多用心,做出来的东西能不好吗&34;
看着村里的妇女们忙得热火朝天,荞麦心里说不出的满足。这就是她想要的:让每个人都能靠自己的本事挣钱。
&34;荞麦,&34;张大妮说,&34;你这丫头,总能想出好主意来。&34;
荞麦笑了:&34;这不都是跟您学的吗是您教会我做风干兔子的。&34;
这又是一个能让大家增收的好项目。从此,村里的风干兔子也打出了名气,成了一个新的品牌。
&34;闺女,&34;一大早,张大娘就提着个篮子来了,&34;这是我自家种的菜,你尝尝。&34;
荞麦推辞:&34;大娘,您自己留着吃吧。&34;
&34;你就别推辞了,&34;张大娘红着眼圈说,&34;要不是你,我们哪能过上这好日子以前种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好了,光养兔子一项,孙子上学都花不完。&34;
不光是张大娘,村里好多人都记着荞麦的好。刘寡妇家盖了新房,特意请她去看:&34;这砖头都是自己买的,要不是你教我们养兔子,我这辈子也住不上砖房。&34;
李大娘更高兴,逢人就夸:&34;我家小子考上高中了!以前哪敢想这事儿,现在好了,有钱供他念书。这都是荞麦带着我们致富啊!&34;
晚上回到家,张大妮心疼地说:&34;你看看你,天天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大伙却都记着你的好。&34;
&34;娘,&34;荞麦笑着说,&34;这有什么。咱们村的日子好起来了,我比谁都高兴。&34;
这时,赵根生急匆匆跑来:&34;荞麦,大喜事!县里里要全县推广养兔子!&34;
&34;真的&34;荞麦惊喜地问。
&34;可不是,&34;赵根生兴奋地说,&34;领导说了,咱们养兔子做得好,能带动整个农村发展。对了,还说要派人来学习经验呢!&34;
荞麦眼圈一红。她想起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从最开始几个人实验养兔,到现在发展成产业基地;从当初村民们的不理解,到现在大家齐心协力搞建设。这一切来之不易,却让她感到无比欣慰。
更让她高兴的是,村里的变化不光是经济上的。以前大家穷,难免有些戾气。现在日子好了,人也变得开朗了,邻里之间更和睦了。
&34;荞麦,&34;公社书记感慨地说,&34;你不光让大伙富了口袋,更重要的是富了脑袋。现在谁还说我们农村人没出息&34;
夜深了,荞麦坐在院子里给郑向党写信:&34;向党,你放心,等你回来,一定会为咱们村感到骄傲。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