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鱼苗小棚里面有一根水管,拖到了这个天然水坑里面。
众人只见,这个几十平方的水坑里面,果真游着一些鱼。戴常由于是江边长大的,所以认识这种鱼,学名叫作长吻鮠,俗称江团鱼、鮰鱼。
李默笑着给众人介绍起来,他围绕苏东坡曾经写过的一首诗,来介绍江团。
苏东坡曾经写诗称赞这种鱼:“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全诗没有写江团鱼,但是每一句都是拿其他鱼和江团鱼做对比。说江团鱼与粉红的石首鱼比,胜在无骨,与雪白的河豚比,胜在不毒死人。
说明江团鱼味道堪比石首鱼和江豚,不过优点更多。最绝的是没有鱼鳞,处理起来很容易,于是跟天公和河伯说,这么好的鱼,不妨让它身上长鳞,一条鱼太完美,不合适!
这种鱼的经济价值自然高于其他鱼,不过江团鱼对水质要求很高,不好养殖。
这下子引起了朱立等人的好奇,铜石镇这片水质差,那是众所周知的。李默等人,是怎么用这种水质养江团的?
董辉隆给众人解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结合当前市场上的培菌技术,对水质进行了改善。购买了国产的培菌机,然后结合物理办法,可以同时对好几个水坑一起进行处理。
董辉隆兴奋地说道:“大家可以摸摸水坑里面的水。”
众人闻言,用手试探了一下水,感到水微微发热。
“江团的成长与温度息息相关,我们幸福村附近有温泉水脉,这一片的天然水坑都与水脉相连,所以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够保持温度达到二十度左右。这个温度下的江团,成长速度喜人。传统养殖,江团需要一年到一年半。可是温泉养殖,能够缩短到一年以内!
而且我们采用有机方式改良水质,江团的品质比传统养殖还要高,已经有水产公司跟我们联系了,想要进一步资助我们,并且让幸福村成为他们的生产基地。”
董辉隆激动地分享幸福村养殖江团的优势,成果大大超过预期。
水坑里面的江团,都是直接购买鱼苗养殖的,经过将近两个月的养殖,显然生长速度超过了预期。董辉隆甚至敢保证,六个月内就能直接收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水坑是3厘米苗种开始养的,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可以进入成鱼养殖阶段,成活率高达90以上,比传统的60,大大提升了存活率,同样也降低了成本。
这样的成果,立马吸引了一些水产公司的关注。这些江团将会成为高端产品,投放到市场。
朱立完整地参观了江团养殖的流程,再一次对李默有了很大改观。这个科协副主席果真有两把刷子,在幸福村原有基础之上,竟然又搞出了这么一个大杀器。
按照他这么弄,幸福村脱贫致富不成问题了,甚至要作为老山县乃至于庆州市的典型案例了。
而戴常和谷丰对视一眼,对李默是真的服了。如果这条产业链真的能够打通的话,不仅造福幸福村,更是要带动整个铜石镇了。
李默没管其他人,而是始终盯着朱立。当这位县委宣传部部长动容的时候,他笑着凑了过去:“朱部长,幸福村的情况您也看到了,我们真心需要你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