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3章【1 / 2】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纲心中激荡,撩起衣袍跪下,高声道:“臣李纲,愿为官家前驱,虽万死而不悔!”

赵桓脸上笑容绽放,重新托起李纲道:“有李卿这个顶梁柱,朕就放心了。”

李纲也是心中欢喜。

皇帝放弃求和,一心主战,是大宋之福,也是万民之福。

堂堂华夏,焉能为奴?

李纲正色道:“官家要抵御金人的进攻,要抓紧时间备战。”

“要备战,就必须打压投降派。尤其是张邦昌,身为大宋的宰相,只想着卖国求荣,甘愿做金人的走狗。”

“不杀张邦昌,人心难安。”

“臣请官家下旨,诛杀张邦昌,安天下人心。”

赵桓沉声道:“朕来牢房之前,张邦昌入宫请旨,让朕赐下割地赔款的圣旨,再赔偿金人五百万两黄金、五千万两白银。朕没钱,也不愿意割地,就送他去阴曹地府领钱了。”

“杀得好!”

李纲激动说道:“臣代前线战死的将士,枉死的百姓,向陛下谢恩。”

赵桓摆手道:“这是朕该做的事情。现在张邦昌死了,政事堂空出了一个宰相的名额,朕会推动李卿拜相,你要做好准备。”

之前李纲负责抗金,只担任尚书右丞。

尚书右丞是副宰相,看起来权势大,却没有入政事堂拜相,安排政策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拜相,才有决策权。

李纲想了想,说道:“臣性格耿直,树敌太多,要推动臣拜相,会遭到无数人的反对。与其浪费精力在运作拜相的事情上,不如专心备战。”

赵桓摇头道:“要和金国决战,就要名正言顺。”

“不拜相,如何施政?怎么号令百官呢?”

“抵挡金人,复兴大宋,不能只靠你一人,要靠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有无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才能走得更远。”

李纲躬身道:“官家的教诲,臣谨记于心。”

他心中有些疑惑。

皇帝给他的感觉,有些细微的变化。

之前,皇帝虽然掌权,却给人一种热锅上蚂蚁的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感觉,在主战、主和间摇摆不定。

如今,皇帝威严赫赫,却又淡然从容,有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感觉。

那感觉,仿佛换了个人似的。

李纲认识皇帝,敢肯定眼前的人就是皇帝,唯一的解释,是皇帝成熟了。

赵桓安抚了李纲,吩咐道:“走吧,回去洗漱一番,去去晦气。”

李纲道:“臣遵旨。”

赵桓带着李纲出了刑部牢房,亲自把李纲送回李家,才直接离开。

走了一段路,赵桓却下了马车,看向随行的周瑾,吩咐道:“让人驾车回宫,朕去附近逛一逛,看看热闹的东京城。”

周瑾神色担心,急切道:“官家万金之躯,护卫才十余人。一旦有歹徒作祟,官家有个闪失,就麻烦了。”

赵桓道:“无妨!”

周瑾还想再劝,可是看到赵桓冰冷的眼神,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一行人下了马车,沿着街道闲逛。

周瑾万分紧张,赵桓却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城内的街道。

东京城有一百多万人生活,是当今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也是最富饶的城市。

几个月后,被金人攻破。

东京城的财宝被掠夺,皇家的典章、图籍、法物和礼器,以及珍宝玉器,都被金人搬走了,只剩下一座凋零的城市。

赵桓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不仅要守住东京城,更要击败金人,将来还要反攻,让金人品尝被攻打的滋味。

赵桓一路走一路看,到了东水门外七里的虹桥。

虹桥没有梁柱,以巨木虚架在河道上,宛如飞虹掠过,称之为虹桥。

清明上河图上的巨大虹桥,就是这里。

赵桓站在桥边的街道上,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

东京城在不久前发生了大战,金人退走后,虹桥又恢复了正常,仿佛没有发生过战争。

对百姓来说,心中恐慌也没用,他们必须讨生活。不努力挣钱,别说金人进犯的危险,连眼前的苟且都难以应付。

赵桓看在眼中,更觉得任重而道远。

抗击金人!

保家卫国!

让百姓吃饱饭!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