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三、井陉要塞 王翦、李牧大相持【1 / 2】

孙皓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王迁七年,秦王政十八年夏,秦国主力大军压向赵国。

秦军主力以王翦为统帅,分作三路开进:北路,由左军大将李信与飞骑将军羌瘣,率八万轻装骑兵,经秦国上郡东渡离石要塞,过大河,以太原郡为后援根基,压向赵国背后;南路,由前军大将杨端和率步骑混编大军十万,出河内郡[2],经安阳北上直逼邯郸;中路,由王翦亲率步骑混编的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函谷关经河东郡进入上党山地,向东北直逼井陉关的李牧主力。

三路主力之外,秦军还有北边一支策应大军——防守匈奴的九原郡蒙恬大军。秦王嬴政给蒙恬军的策应方略是:在防止匈奴南下的同时,分兵牵制赵国边军云中郡大营,以使赵国边军的留守骑兵不能南下驰援李牧。

王翦以特有的持重,在下达军令后对大将们做了最后叮嘱:“老夫受命领军,戒慎戒惧。诸将亦得持重进兵,每战必得从灭赵大局决断,不得从一战得失权衡。我军三路各自为战,通联必有艰难。我新军主力,又是初战,诸将才具未经实战辨识。是以,各军大战之先,务必同时禀报秦王与上将军幕府。然,秦王已经申明:唯求知情,不干预战事决断,各军战机,独自决断。唯其如此,今日之后,将各担责,但有轻慢而败北辱军者,军法从事!”

王翦的最后一句话,是指着那口铜锈斑驳的穆公剑说的。

赵国的李牧大军,旬日之间已全部集结于井陉山地。

此时的李牧,已经在赵国内政倾轧中伤痕累累。李牧已经清楚觉察到,自己面临孤绝处境。反复思忖之下,李牧接纳了副将司马尚劝告,派司马尚秘密会晤元老党大将庞煖,终于达成最后盟约:李牧大军专事抗秦,同时支持庞煖等抛开春平君秘密发动政变;诛杀赵迁、郭开,拥立公子嘉为赵王;之后,李牧拥戴新赵王,拥戴庞煖领政治国。如此盟约达成,边军大将无不倍感亢奋,原先渐渐离散的军心,由是陡然振作。及至秦国大军逼近赵国边境的军报传来,李牧大军已经恢复了往昔的上下同心,剽悍劲健,全军一片求战之声。

李牧的抗秦方略是:居中居险,深沟高垒,迟滞秦军,以待战机。

所谓居中,依据赵国大势决断赵军战位也。所谓居险,依据山川形势决断赵军战法也。太行山及其上党山地,之所以为天险屏障,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道孤零零山脉。李牧选定的井陉山,是太行山自南向北第五陉所在的山地。井陉山虽不如何巍巍高峻,却在万山簇拥中卡着一条峡谷通道,其势自成兵家险地。赵军只要凭险据守,不做大肆进攻,秦军断难突破这道峡谷关塞。相持日久,不利者只能是远道来攻的秦军。如此大势一明,所谓深沟高垒迟滞秦军以待战机,便不言自明了。

李牧已经得到明确军报:秦军三路攻赵,西路主力大军进逼方向,毫无隐晦地直指井陉山,南路出河内逼邯郸,北路出太原逼云中。司马尚等一班大将对秦军路数迷惑不解。李牧指点地图解说道:“秦军大张旗鼓而来,其意至明:一不做奇战,二不做小战,必是吞灭赵国之大战也!三路大军指向,其心之野更是明白:不占地攻城,只追逐我大军所在。南路寻我腹地大军,北路逼我云中边军,中路对我主力大军。设若赵国大军全数被灭,赵国何存哉!”

李牧的炯炯目光扫视着幕府大厅道:“诸位都是边军老将,几乎都曾与元老大臣通联,举事之谋,大体人人明白。赵王淫靡无道,郭开大阴弄权,对诸位不是机密。赵国大势至明:若赵王郭开依旧在位当道,抗秦大战凶多吉少。唯其如此,本君正式知会诸位:为救赵国,李牧司马尚已经与庞煖将军达成盟约:彼举事定国,我抗击秦军。此事两相依赖:若我军能与秦军相持半年一年,则庞煖举事可成;若其事成,赵国得以凝聚民心国力,我军胜秦有望!若庞煖举事不成,则我军必陷内外交困之危局。若我军未能抗秦半年以上,则庞煖举事难有回旋,其时赵国亦不复在焉。当此之时,第一要害,在我边军能否抗秦一战,迟滞秦军于赵国腹地之外!”

“血战抗秦!拼死一战!”大将们声气鲜明。

“好!诸位决意抗秦,再说战法。”李牧转身指点着地图道:“以我边军飞骑之长,若赵国政道清明如常,李牧本当亲率十万飞骑,从云中直扑秦国九原、云中两郡,从秦国当头劈下一剑,直插秦国河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血性赵人,何惧之有哉!”李牧挥泪,慨然一叹,良久默然。大将们哭声停息,李牧这才平静心绪道:“我等既为赵国子民,国难当头,唯洒热血以尽人事,至于胜败归宿,已经不必萦绕在怀了。以战事论之,我军扼守井陉山,未必不能胜秦!”李牧振作,拄剑指点地图道:“我军虽舍其长,地形之险可补之。秦军虽张其势,地形之险可弱之。要紧处在于,诸位将军务须将我军何以舍其长而守其短之大势之理,明白晓谕各部将士,务使将士不觉憋屈,顽韧防守。但有士气,必能抗秦!”

“愿闻将令!”举厅大将奋然振作。

“好!诸将听令。”李牧军令一如既往地简单明确,“旬日之内,各部依照防守地势划分,各自修造坚壁沟垒,多聚滚木礌石弓弩箭镞。工匠营疏通水道,务使井陉水流入各部营垒。军器营务须加紧打造弓弩箭镞,并各色防守器械。辎重营执大将军令,立即赶赴腹地郡县,督运粮草!秦军到来之时,不得中军将令,任何一部不得擅自出战。但有违令者,军法从事!”

“谨奉将令!”

战地幕府会商之后,赵军营地立马沸腾起来。

夏末秋初,王翦大军压到了井陉山地带。

王翦主力大军二十万,分作五大营地,在井陉口之外的两条河流的中间地带驻扎。这两条河流不大,一曰桃水,一曰绵蔓水,绵蔓水是桃水的支流。以位置论,绵蔓水最靠近井陉关,桃水则在其西,两水间距大约百里[3]。大军久战,水源与粮草同等重要。王翦行兵布战极是缜密,整训新军之际,已派出斥候数百名轮番入赵,对有可能进军的所有通道的水源分布都做了备细踏勘,一一绘制了地图。出兵之先,王翦又对既定的三条进军通道派出反复巡查的斥候,多方监视各路水源的盈缩变化,随时为大军驻扎地提供决断依据。

依据事先早已踏勘好的地形,王翦主力大军分为五座营垒驻扎:

第一座前军营垒,驻扎距井陉口三五里之遥的两侧山地,直接对井陉关做攻关大战。第二第三营垒,距前军五里之遥,分东营、西营分别驻扎绵蔓水两岸。东营为右军大将冯劫部三万,西营为弓弩兼步军大将冯去疾部三万。王翦给这两军的军令是:随时策应前军攻坚,并封锁有可能从外围进入井陉山救援的赵国边军,掩护并保障前军的攻关战事无后顾之忧。

第四座营垒,距两冯营垒十里,驻扎在靠近桃水的河谷地带。这是王翦的中军主力八万,是步骑混编的精锐大军,营地东西展开,做诸般策应,实际是托住了全部秦军。王翦中军其所以拖后,在于同时承担另一个重大使命:截击有可能救赵的任何山东援军。虽说六国合纵此时已经极难成势,然作为战事方略谋划,缜密的王翦是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第五座营垒驻扎在桃水河谷,距王翦中军三五里之遥,是秦军的粮草辎重营。辎重营垒由马兴部的粮草军与召平军的军器营构成,护卫铁骑虽只有一万余人,然往来于太原郡与大军之间的工匠民夫,多达二十余万。临时粮仓与临时工棚连绵展开,车声隆隆锤凿叮当,气势分外喧嚣雄阔。

王翦大军布成,对赵大战便擂起了战鼓。

李牧大军虽显仓促,然也迅速做好了战前准备。

赵军曾在长平山地战遭遇惨败,但作为战国之世的强兵尚武之邦,赵军将士从来没有畏秦怯战。井陉山幕府会商完毕,李牧立即部署了赵军防守战法:全军分为四大营垒,相互策应,作坚壁攻防战。

李牧的四大营垒是:前出井陉关的两翼山岭各驻一营。此两营军马构成相同:以边军骑士为主力,辅以南下抗秦后归属李牧的腹地赵军之步兵,以为防御屏障。左营由司马尚统率,边军骑士三万,步兵弓弩手两万。右营由大将赵葱统率,边军骑士三万,步兵弓弩手两万。其中的六万边军骑士,是李牧最为精锐的十万飞骑的主力,此时改为山地防守,形势使然迫不得已也。

正面井陉关,驻扎李牧亲自率领的混编大军八万。这八万大军中,有李牧边军飞骑四万,有腹地步军四万。李牧将八万人马分作十营依次驻扎,每营八千士卒,营地相隔两里,迭次向后延伸,纵深直达关后开阔地带。李牧对守关十营的军令是:每两营为一个防守轮次,前营作战,后营输送军食兵器并相机策应;三日一轮换,务求士气旺盛精力充盈。赵军的防守器械,大多集中于守关十营。关城之上处处机关,关下道边布满路障陷坑,以及顺手可用的投掷兵器。较之长平大战的廉颇坚壁,井陉关壁垒更见森严。

关后开阔地,驻扎辎重营两万兵马,并十多万车马民夫。

这是赵军的后援命脉,李牧分外上心。长平大战赵军被围于重山谷地,赵军最为要害的错失,是赵括被白起秦军掐断了粮道。李牧精通战阵,对此惨烈教训铭刻心头。目下,郭开、赵迁对李牧抗秦不置可否,各郡县根本没有接到向大军输送粮草的命令。李牧大军所需要的举国后援,丝毫没有动静,一切都得自己筹划。若不是与庞煖达成了秘密盟约,李牧很可能对这种战外政局有些手足无措。如今大事两分,李牧心下底定,也不向邯郸庙堂做任何禀报,派出几路特使赶赴邻近郡县,以大将军令大举征发输送粮草。赵国久经战事,各郡县久有依军令输送粮草的传统,一得大将军令立即全力输送,甚或多有民众以县为制组成义工营开赴井陉山。一时间,粮草民力源源不绝聚来。

国难俱发,这一战堪称非常之期的非常之战。李牧将自己的中军幕府与亲自统率的一万最精锐飞骑,扎在了辎重营与守关十营之间。李牧所以亲自坐镇后方,一则因为粮草是全军命脉,二则因为关后通道可随时策应庞煖,并联络南北诸军。李牧很清楚,只要赵国朝局大势不陷入绝境,井陉山战场不用他亲临,也能扛住秦军攻势。目下赵国之要害,与其说在井陉山战场,毋宁说在邯郸庙堂,在赵国政事大势。唯其如此,李牧决意在秦军第一场猛攻时,要亲自掌控反击,若赵军防守之法经得起秦军锤打,他便要将重心放到策应庞煖举事改变朝局上了。

包围井陉山的第五日,秦军开始了第一次猛攻。

井陉山之险要,不在井陉关,而在其关下的井陉山通道。多年后的名士李左车云:“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实地形势与秦函谷关相类,一条长长的峡谷,一座夹在两山的关城。形势狭窄险要,根本不可能展开大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