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她没有长篇大论地空谈理论,而是结合刚才的急救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医在急危重症中的“开窍醒神”法。
她的话语条理清晰,既保留了中医“气血”、“经络”的传统概念,又能巧妙地引用一些现代医学可以理解的神经、循环角度进行类比说明,让在场的西医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从《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再到历代名家的急救验案,她信手拈来,却又点到即止,不显晦涩。
台下的军医们,从最初带着审视的安静聆听,渐渐变成了专注的思考和记录。
不少人频频点头,眼中露出恍然大悟或深受启发的模样。
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中医的印象还停留在“慢郎中”或者“调理身体”的层面,从未想过它在争分夺秒的急救领域,也能展现出如此迅捷而有效的一面。
林晚柠不仅讲解了急救针法,还拓展到了中医对于“厥脱”、“卒中”等危急病症的辨证思路。
她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性。
提问环节,气氛更是热烈。
医生们提出的问题,不再是质疑,更多是带着浓厚兴趣的探讨和请教。
比如,这种针法对其他类型的休克是否有效?
中药在急救后的恢复期如何介入?
如何更好地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融入日常诊疗?
林晚柠一一耐心解答,她的学识渊博、思路敏捷,以及远超年龄的沉稳大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不知不觉,预定的讲座时间已经结束,但讨论的热度丝毫未减。
最终,那位一直认真倾听的医务处副主任站起身,带头鼓起了掌。
掌声热烈而真诚,经久不息。
“林医生,”
副主任走到林晚柠身边,眼中满是欣赏,
“今天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获益匪浅!您不仅医术高超,理论功底更是扎实。您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们对中医,对中西医结合,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地发出了邀请,
“林医生,我们军区医院真心希望能与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比如,定期邀请您来院进行讲座交流,或者在一些疑难病例的诊疗上,请您进行会诊指导。不知您意下如何?”
这番话一出,会议室里再次响起一片赞同的低语和期待的目光。
这无疑是对林晚柠能力的最大认可。
林晚柠微微一笑,谦逊而坚定地答道,
“承蒙领导厚爱,晚柠愧不敢当。能有机会与军区医院的各位前辈同仁交流学习,共同为提高医疗水平、服务官兵健康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我非常愿意!”
一次原本可能充满挑战的讲座,最终以圆满成功和一份沉甸甸的合作邀约落下帷幕。
林晚柠知道,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认可,更是中医在新时代、新领域展现价值的一个重要契机。
她前方的道路,似乎又豁然开朗了许多。
讲座圆满结束,林晚柠礼貌地谢绝了医务处副主任共进午餐的邀请,婉言表示还有其他事情,便先行告辞。
她整理好自己的讲义和银针包,带着一丝完成任务后的轻松感,走出了会议室。
明媚的阳光洒在医院的林荫道上,驱散了些许室内的严肃气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