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3章 霓虹物语1980(3)【1 / 1】

三春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欢迎光临!”

林千秋一走进围棋会所,左手边柜台后就有一个男声响起。林千秋转头看过去,估计他是会所老板的儿子——看年纪和自己差不多,如果说是中学生打零工,不是不可以。但以此时的风气,更可能是给家里帮忙的孩子,而不是雇的工。

原本他应该在看漫画,林千秋看到了新出的《少年jump》被反扣在了柜台上,封面上画的是‘阿拉蕾’(出自漫画《slump博士》,当然,华夏人更熟悉的译名是《阿拉蕾》、《iq博士》)。

这对林千秋来说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动漫形象,但和这辈子无关,她是上辈子看过国内引进的动画版,那时候还翻译作《怪博士与机器娃娃》。

这部日后极为知名的漫画作品是今年才开始连载的,作者鸟山明会在1984年完结她,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创作了自己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七龙珠》——这当然是以后才会发生的事,不过现在《slump博士》已经很火了。

看店的少年是围棋会所老板的儿子,看到林千秋看过来,一下就脸红了。

“下午好。”林千秋打了个招呼,视线移动到对方背后,看到了上面标明的收费标准。这里应该是有入场费的,付了之后就一整天可以呆在这里了,还有免费茶水。

本来看到收钱,林千秋就要出去的。她之所以会被围棋会所吸引,并不是受启发,觉得这里面有赚钱的灵感。她只是回忆起了上辈子的事——上辈子她爸爸就是职业棋手,只不过是职业棋手里的底层,谈不到拿奖、征战职业联赛什么的,是靠开围棋兴趣班为生的。

林千秋因为‘家学渊源’的原因从小学围棋,也算有点儿天赋,还做过‘冲段少年’。不过运气不好,几次老师都说她有入段的实力,但最后都冲段失败。到了高二的时候,她终于是放弃了围棋的道路。

表面上,放弃是因为自己天赋不够,为现实的未来考虑,早点儿放弃也好。实际是她越来越发现自己没那么喜欢围棋,至少不足以支撑她走上职业围棋路——职业围棋的胜负世界是很残酷的,精进棋力的路也是自我拷问的路,如果不是打算成为职业棋手后就混日子,就需要极大的热爱去支撑。

不过就在她犹豫要不要说声‘对不起’出去时,她看到了柜台后的另一张手绘海报,说的是这家围棋会所每周六有棋赛的事。最近一次是7月19日,也就是后天。这种围棋会所自己举办的比赛,基本上就是常来的周边棋友参加,但就算是这样的比赛,那也是有奖金的。

林千秋有点心动了,赚大钱的事先放一边,参加周末比赛赚个零花钱也不错啊——她丝毫没有欺负人的自觉,反正上辈子也没有冲段成功,算上两辈子她都只是业余棋手,和业余棋手比赛很合理啊。

她也不担心自己会输,虽然上辈子放弃冲段后就不怎么涨棋了,但日常会和差不多水平的对手下网棋。这样既保持了棋感,又没有错过之后ai时代的一些围棋进步如果这样的她在八十年代还赢不了一场小围棋会所的比赛,那她上辈子也是白下棋了。

当然,想是这么想,先了解一下此时的围棋还是很有必要的。她上辈子学棋的时候,恐怕有些规则都和现在不同了(考虑到还有中日国别的不同,这是绝对的)。而且就算有的不同她听人说过,也没往心里去,所以还是得再了解。

因此她话到嘴边就变成了:“哦,现在可以进去下棋吗?多少钱?”

“啊,可、可以。”看店的少年又看了林千秋一下:“那个,我们围棋会所很少有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来呢,算你半价吧,210円。”

210円都是半价,那正常就是420円,算是挺贵的了。所以林千秋刚刚才会想要走420円的话,她就想到这能买一兜子冰棒回去慢慢吃,能去洋派咖啡厅消费一次(这时候时兴吃巧克力、咖啡这些东西,装修是异国情调的那类店普遍不便宜),不然像是桌上那册又厚又大的《少年jump》也只需要150円

“半价吗?我14岁哦,超过12岁了,也可以半价吗?”林千秋确认道。一般给小孩半价的场所,12岁都是一条线。

“啊,可以的,来下棋的基本都是一些大叔老伯,这里的14岁和12岁没什么差别的。”看店的少年非常确定地说。

“那就好,这,给您钱。”林千秋说着从小钱包里拿出了4个50円的和一个10円的硬币。

收钱之后还做了一个登记,大概就是姓名和棋力之类。林千秋这辈子也没拿过业余的段位证书,不知道怎么写,就问:“我只和朋友下过,棋力还不错,但没有拿过证书,棋力怎么写呢?”

看店少年娴熟地说:“业余五段以下随便写一个就好了。”

说完他还给林千秋解释,原来此时日本的业余段位证书都是由棋院颁发的,业余五段以下(含业余五段)都很宽松。基本上只要寄几张能表现自己水平的对局棋谱给棋院的‘专家’评判,附上费用,就能拿到相应段位的证书了发证书本身也是棋院的一大财源。

可想而知,就算棋院的‘专家’靠谱,对于想要拿证书的人,可操作空间也是很大的。不过业余五段以上就是另一回事了,往往有大型比赛经历和胜率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以业余五段以下的‘水分’很大,她哪怕水平不高,写个业余五段也没有欺诈的嫌疑。

那既然是这样,林千秋也就不客气了,本着还是尽量不要‘欺诈’的朴素想法,她登记的是业余五段——嗯,不管怎么说,上辈子那种运气好就能冲段成功的实力,八十年代适应一下这时候的围棋规则,打高级别职业赛都够了,业余段位不是随便?

做好了登记后,林千秋选择先看棋怎么说呢,不愧是八十年代初,这时候的日本围棋独步天下。这种强不只是体现在职业棋手的国际排名上,也体现在国内拥有大量的围棋人口。所以哪怕只是一间普通的围棋会所里,棋手的普遍水平也不错。

看得出来都是背过定式,下过几年棋的至少能中规中矩‘铺地板’了。

但也就是这样了,基本上都是林千秋一扫而过就能看穿的棋路——之所以这样,除了因为林千秋是后来者,能高屋建瓴地看这个时代的围棋外,还因为日本围棋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在意‘棋型’。

虽然大家总说日本棋坛巅峰的‘六超’中,大竹英雄是‘美学棋士’‘美形大竹’,尤其讲究棋局排布的高低搭配、棋型优美。他会认为如果一盘围棋棋型不美,即使赢了也无意义,只会玷污棋谱。

但和他同时代的顶级棋手,或多或少都有这个倾向。哪怕是棋局相对‘质朴务实’的,也只是相对而已。

而‘上行下效’,结果就是等而下之的职业棋士、业余爱好者都学这种围棋。

水平高的职业棋士不好说,反正这种普通业余爱好者追求棋型优美,在林千秋看来就是规矩到了刻板的程度。因为基本是照着定式和棋谱来的,真是一眼看穿棋路。说不定林千秋猜他们下一手的速度,比他们自己放棋子还更快呢!

不过,这个时候日本围棋的规则还真有些不同,像是最重要的‘贴目’(围棋开局猜先后,会由猜中的人执黑先行,这个先手是有优势的,为了拉平这个优势,就会贴目),日本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最初是贴3目,后来变成4目、45目。直到几年前,贴目又提升到了55目。

这其实依旧对白棋不公平,所以日后贴目还会增加,日韩会增加到6目半,华夏则更进一步,到了7目半。这等于是说,棋局才开始,黑棋就输白棋6目半或7目半了。

其实按照阿尔法狗的计算中,7目半是相对公平的,不过坚持6目半也有其道理。因为人脑毕竟不是ai,很难绝对把握住先手优势,先手7目半的优势不见得能体现在棋局上。事实上,就算是高水平的职业赛,也很少有人能将接近7目半的先手优势完全变现。

林千秋一边看棋,一边回忆自己所知的这年头的围棋规则,两相印证——其实这还算好的,围棋规则本来就不多,有差异的地方更少。相比之下,这个时代,很多老的围棋定式才真的叫林千秋有两眼一抹黑的生疏感。

一时间她都不确定是她有问题,还是下出那些定式的人有问题了

怎么说呢,虽然林千秋不是ai围棋时代成长起来的棋手,事实上她放弃职业棋手的路时,围棋才开始‘ai化’。但就算是她之前学棋的时候,那也是2000年以后了,那时围棋和八十年代对比也有很大变化。

很多八十年代流行的下法,可能在她学棋的时候已经被淘汰了。就算在一些老棋谱里见过,也不会太用心,这时候就有一种不认识的美感——这种‘不认识’带来的结果,就好比是数学证明题,没办法直接‘由此可知’,得从头证明。

而众所周知,基础的东西从头证明也可以是很复杂的。

就在林千秋心里因为这个原因猫猫头流泪的时候,忽然注意到了一边居然有人在下彩棋——简单来说,就是有人赌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