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1章 利益冲突【1 / 1】

饱饱很开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青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小六却是一脸兴奋:“问我啊,问我啊,我刚刚发现李二丫身上有瓜了!”

李青青立即道:“是不是李大妈家的鸡确实是被人偷走的,但是李二丫家的鸡其实没被偷,是李二丫自己干的,或者是她知道是谁偷的?”

小六点头:“哇,宿主你好聪明!鸡就是李二丫偷的!

头两只鸡被她杀了吃掉了,最新偷的那只,现在被她藏在山上,养着收鸡蛋呢!

不过你都说出来了,不知道为什么,任务奖励却没有下来。”

李青青猜测道:“或许这瓜还没吃完!不然光凭这个,还不足以解释她刚刚看我时那么奇怪的反应!”

说完又有些嫌弃地和小六吐槽:“不愧是本三观不正的小说,女主偷鸡,这叫什么事啊?而且她不是锦鲤吗,想要什么,老天爷不应该直接送到她面前吗?她至于自己动手偷?”

姐弟俩往回走,把李青青先送回去休息后,李青峰就如法炮制地去李小满家继续调查了。

除了他们这里,李南松也传回来消息,说要给李小满结尾款的人一直没出现,可能是暴露了。

李青青没有气馁:“会暴露,恰恰说明始作俑者就在咱们身边,所以才察觉这些。”

和大黄大黑相熟,看到了也不会叫。

又随时观察着李小满或者自己家的言行,能第一时间发现自己有没有暴露。

这些条件组合起来,符合的人可不多啊。

李青峰很快跑回来了,他一个人出去侦查的速度果然比带上李青青要快得多。

李青青问:“查的怎么样?”

李青峰大口喘着气,好不容易调匀了呼吸,摇摇头:“李小满家没有什么可疑痕迹,他家外面也已经被踩得乱七八糟了。”

“行吧。”也不算特别意外。

昨天他俩过去的时候也看过的,那时候就什么都没发现。

今天没检查出遗漏,也没什么可失望的。

现在李青青已经能走动了,晚上就出去和家人一起在堂屋吃饭。

张红梅今天去镇上买到了一点不需要票也能买的猪骨头。

这还是因为卖肉摊位的大婶是她弟媳妇家拐着弯的亲戚,看在有关系的份儿上给她留的。

晚上张红梅炒了两盆青菜,又炖了一锅肉骨头汤,每人分一点。

要是穿越前,李青青自己炖骨头汤,肯定会把上面的油花全都撇掉,喝的是清汤。

但现在油水可是好东西,肥肉也是好东西,肯定是不能撇的。

李青青喝了一口,虽然调料的种类非常有限,但是张红梅的手艺还不错,汤还挺好喝的。

老李家吃饭可没有什么食不言的规矩,吃饭的时候是家里人都比较齐的时候,白天大家都各有各的活计。

李观洋率先开口,说了正事:“青青,本来我想把你报上去,去抢工农兵大学的名额。

每个村都有报上去的权利,但最终能不能挑上,还要看上面的关系。要是名额是给你抢的话,我跟你爷爷都各自去找人活动。

现在你这头伤成这样,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今年看来是上不成了。”

李青青有点惊讶,除了她不是还有她弟吗?她不能抢到名额,李青峰不是也能抢吗?

但是她看了一下,好像所有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连她弟本人都没有意见。

他们家已经有一个大学生了,再多一个太扎眼。但他们似乎又愿意为自己这个女孩儿抢一抢,这还真是……

“没事的爸,命里有时终须有,没准这大学将来我有办法自己上呢?到时候我和我弟一起去!”

现在已经是76年7月了,明年高考就要恢复了。

其实今年去读大学反而不好,和高考生隔得太近,将来是不吃香的。

倒是提起这个事情,李青青又想起来了,她问:“爸,你想推选我去争取工农兵大学名额的事,还有没有其他人知道?”

李观洋听了这话一愣:“青青,你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李青青慢条斯理的说:“会不会有有心人知道这一点,所以过来推我撞石头?”

她也是刚刚想到的。

之前全家人坐在一起苦思冥想到底得罪谁了,但都没想出来。今天她倒是怀疑了李二丫,但她弟又说他们两家没仇。

不是仇杀,原主又没对象,估计也不是情杀,那还能为的什么呢?

现在不就找到动机了吗?利益冲突不就来了吗?

李青峰和他姐动作如出一辙地思考着,突然,他有些反应过来了,着急道:“不是我不是我,不可能为了那么个名额推我姐的!我本来也没想抢过!”

他是男孩,又比他姐聪明,不用上大学,将来也有办法找到好出路。

反倒是他姐,将来要嫁人生孩子,这就很耽搁工作了。如果学历高点,她将来才能轻松些。

张红梅拍他一下:“个倒霉孩子,没人怀疑你!你瞎咋呼个什么劲儿!”

家里其他人也有点点头,以他们一家的团结劲,是不可能会这么做的。

“村里人只知道把大哥报上去后,成功抢到了名额,但他们不知道,这背后还有爸、爷爷,和舅舅在使劲。

他们只看到了结果,以为报上去就能上大学。如果道德底线低一点,又很想上大学的话,会不会真因为这个推我呢?”李青青嫌弃地把她弟拉回来,继续说着推测。

李青峰洗清嫌疑,心里重新轻松下来,推测道:“对方可能也清楚姐姐在家里比较受宠,如果不是为了姐姐的话,家里已经有一个大学生了,还真不一定会出头抢这个名额。

支书和会计家也没有合适的人,那么名额就可以从其他人之中产生了。”

李观洋点头,若有所思地说:“还真是,那天没有安排特别重的劳动任务,手脚快一点的人,下午也是能干完的。如果是为了读书名额,会不会是知青点哪个知青做的?”

李南松也觉得合理:“有了名额,他们一来可以读书,二来,正好返乡了。

咱们村有底子能读大学的人,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反倒是知青点那边的知青,有文化的人多。”

一家人找来纸笔,把所有文化水平达标,有希望报上去读大学的人全都默写下来。

最后登记出6男2女,共8个知青。

加上本村读书相对较多的人,一共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