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75章 告御状【1 / 1】

归宴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庄怀月听到近侍的禀告,自是有些惊讶。

以她在靖远侯府所见,赵玄祐跟崔夷初和离之后十分平静,更是宠爱玉萦,没有流露半分对崔夷初的感情。

怎么会去兴国公府撬棺呢?

这样的恨,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了。

“月儿,还是你说的对,东宫里的好事会一件接一件的来。”太子说着,抱着庄怀月亲了一口。

庄怀月迅速收敛了思绪,朝太子笑道:“殿下有上天庇佑,自是洪福齐天。”

“你乖乖在屋里歇息,我去一趟宫里,晚上叫厨房多备些菜。”

“是。”庄怀月乖巧应道。

她有孕之后,夜里不能侍奉,一直担心太子会另宠旁人。

太子虽然召其他女子侍过寝,白日里却时常叫她来书房陪伴。

渐渐地,她也摸清他的脾气了,他喜欢精通琴棋书画又温柔乖顺的女子,因此在他跟前,她从不忤逆他,事事都顺着他的心意办。

“妾身恭送殿下。”

太子匆匆出了东宫,径直往御书房赶去。

他是储君,到了御书房前,自有内侍通传,很快便将他请了进去。

一进御书房,便见孙相也在这里,正好跟皇帝议事完毕。

“怎么又过来了?”皇帝看着太子兴致勃勃的模样,心中微微一叹,沉着脸问道。

太子浑然不觉皇帝的情绪,端然朝皇帝行了一礼,将赵玄祐闯入兴国公府撬开崔夷初棺木、殴打兴国公世子的恶行说了一遍。

这些都是事实,不过他又将前因后果稍加篡改,说宜安公主与崔夷初素来亲厚,据说当初两人和离,是因为赵玄祐宠妾灭妻,崔夷初不堪忍受才提出和离,谁知赵玄祐怀恨在心,连她死了都不肯放过。

“父皇,儿臣以为昨夜兴国公府的大火烧得蹊跷,搞不好是赵玄祐派人纵火。”

皇帝虽然已过盛年,但还不至于老眼昏花。

赵玄祐和崔夷初和离的事他虽然不感兴趣,但听说过是崔夷初不敬长辈所致,崔家根本不敢予以否认。

倘若是赵玄祐理亏,崔家怎么会忍耐至此?

“相爷,似赵玄祐这般随意闯入朝臣府中殴打侮辱朝臣的恶行,论律当如何处置?”

锦衣卫替皇帝监察百官,以前没少干过这样的事,不过那都是掩人耳目、黑灯瞎火偷偷办的,似大白天明目张胆登门作恶的确少见。

不过,孙相毕竟是老狐狸,知道皇帝喜欢赵玄祐,便道:“这事听起来的确蹊跷,兴许锦衣卫奉皇命在办什么大案子,必得进府搜查。不过,兴国公府毕竟是开国元老之后,这样大白天闯府伤人,总归是不好的。”

皇帝眉梢微动。

比起太子那一眼就看穿的城府,孙相说得老练得多。

万一是奉皇命闯府,那就是师出有名,兴国公府抗旨,打了也是活该、

但若没有皇命,那就是锦衣卫玩弄权术、无法无天。

话说回来,皇帝也的确没想到赵玄祐会闯进兴国公府又打人又撬棺。

明明早上在御书房问起兴国公府大火之事的时候,他还神情泰然,进退有度,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怎么一跑出宫就跟昏了头一样做出这么荒唐的事。

人人都知道锦衣卫的他的亲卫,朝臣们对锦衣卫权力过大也早有异议。

堂堂锦衣卫指挥使,闯进朝廷大员家中侮辱人家过世的女儿、打伤人家的嫡长子,不知道文武百官会气愤成什么样。

也就是现在放着春假,要不然,明日他的御案上就会堆满参奏赵玄祐、要求限制锦衣卫的奏折。

“朕并未命锦衣卫搜查兴国公府。”皇帝道。

孙相眸光一动,温声道:“赵大人一向行事稳重,想是新查了什么案子,牵扯到了兴国公府,事出紧急,不得不登门查证。”

“无论有什么因由,贸然出手将人打成重伤便是不对。锦衣卫既是朕的亲卫,朕自然会彻查清楚,若当真因为私怨闯府伤人,朕定当严惩。”

听到皇帝这话,太子神情一凛,忙上前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协助父皇调查此事。”

自从赵玄祐回到京城,便屡屡与他作对。

他虽然竭力命东宫幕僚寻找赵玄祐的把柄,却始终没有收获。

只因赵玄祐此人行事周密又擅长驭下,根本没有失职之处。

赵玄祐眼下把闯府伤人这么大一个把柄送上门来,获罪已是板上钉钉,太子自然不愿意错过这么好的机会,想亲自抓了他,看他成为自己的阶下囚。

皇帝抬眉看向太子,心中又涌起一阵失望。

倘若之前太子并不知道皇后和镇国公所谋之事,被他们挟持上了私铸兵器的贼船,在自己和皇后之间,他多少会有些犹豫挣扎。

可他此刻一心在折腾赵玄祐身上,丝毫没想过父子情分、家国大义,皇帝心中着实难过。

没救了,已经没救了。

他沉沉呼了一口气,“朝臣一向对锦衣卫办案颇有异议,既然赵玄祐犯下大错,那便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司会审,孙从道,你来督办吧。”

“臣领旨。”孙相恭敬道。

太子心中涌起一抹浓浓的失望,好在他知道孙相跟赵玄祐并不亲近,尤其赵玄祐跟裴拓交好,裴拓眼下又得罪了孙相,料想孙相不会手软。

如此一想,又好过了些。

正在这时候,总管太监刘全上前道:“陛下,兴国公到了宫门外,有急事要求见陛下。”

看出皇帝并不想见兴国公,孙相适时道:“陛下日理万机,应该早些休息。臣这就出宫,将陛下命三司会审赵玄祐之事告诉兴国公,让他回家等待消息。”

孙相能在朝中屹立多年,自然有他屹立不倒的道理。

皇帝点头,“告诉他,朕已经知道他的委屈了,派个御医跟他回府瞧瞧吧。”

“陛下仁德,乃朝臣和万民之福。”

等着太子和兴国公离开,刘全看了眼愁眉深锁的皇帝,上前道:“赵大人不像是冲动行事的人,或许此事真有内情呢?”

“有什么内情,也不该这般行事!”皇帝怒道。

朝臣们早就不满皇帝任用锦衣卫监察百官,他倒好,给人送这么大一个把柄,连皇帝都跟着脸面无光。

原本最看好他,到头来还是跟裴拓一样,聪明有余,历练不足。

只是,顿了顿,皇帝又道:“回头,你亲自去一趟牢里,问问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