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377章 歧视女性的国家【1 / 1】

陆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377,歧视女性的国家

王泽是什么人?脸皮厚的用大炮都轰不透,他的脸上不红不白。反而振振有词。

“你们不知道?你们可以在网上去搜一下。搜一下莫利亚是个什么国家?

原来的政府军现在只能控制不到10的领土。大部分领土都被几个军阀占据着。

这些军阀以前都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恐怖分子,他们信仰极端宗教主义。

男人必须留长须。除了每日的祷告与生产以外,还要定期参加军事训练。以保证这些军阀的军队长期保有战斗力。”

莫梓涵不服气的反问道。

“你说的这些,和女人有什么关系?”

王泽趁机说道。

“那关系可太大了。我就说说其中的几条。

首先,女性没有家族男性成员的陪同,不准出门。不准开车。不准反驳家里男人的命令。你不用瞪眼。我说的是那些极端宗教主义控制的国家。

其次,任何女性如果外出,必须用黑色长袍由头到脚罩起来。最多只能露出一双眼睛。而且不允许在公共场合说话,更不能接触任何除自己家族的男性成员之外的任何男性。”

莫梓涵吃惊的说道。

“那这里的学生上学呢?不能不让这里的女孩子上学吧?”

王泽听到了莫梓涵的疑问,于是解答道。

“上学?在极端主义宗教控制下,女性根本就没有上学的权利。不但是上学,连工作的权利也取消了。

女人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操持家务,伺候自己的家人。”

秦爽不服气的说。

“那要是女性生了病怎么办?总不能不让人家去医院吧?”

“说的好。女性如果生了病,是可以去医院的。但是我说过了,所有的女性只能穿着黑袍,由家族男性成员带领去看医生。

而由于女性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所有的医生只能是男性。根据极端主义的教义,所有女性是被禁止与陌生异性接触的,就连说话也不允许。

所以那里的女人根本不敢生病。哪怕是有了病也只能在家里硬撑着。

条件好的家庭,还能吃几片药。命不好的,很有可能一命呜呼。”

莫梓涵一拳砸在桌子地上,愤愤不平的说。

“这哪里是歧视女性?分明是根本没有把女性当人。”

王泽耸了耸肩说道。

“莫里亚就是这样一个奇葩的国家。你们还去吗?”

秦爽咬了咬牙,大声的说道。

“去!为啥不去?不就是全身罩着黑袍吗?总好过留在这里被人像看猴子一样戏耍。还有那个死味儿,我是一天都坚持不下去了。”

莫梓涵也不甘落后,把脑袋一扬。

“套着黑袍有什么?我留在这儿也好不到哪去。天天套着一身熊猫服,又闷又热。这才刚开春,我这身上都起痱子了。”

王泽看自己说的这么严重也没能把两个人留下,只能同意两个人的跟随。但是又嘱咐她们,一路上一定要听自己的安排,不可轻举妄动。

王泽翻了翻手中的资料,又对两个人说道。

“莫里亚的面积并不算太大,人口也大多数集中在这4个省。目前可以确定由政府军控制的这一部分并没有找到阿米娜的痕迹。

因为原政府与我们华夏国的关系比较好,对待我们华夏人的态度也比较好。

苏瑶曾经派过两波人员在政府军所控制的区域寻找,当地的政府军也进行了协助,说明阿米娜很有可能在这几个军阀控制的地区。

苏瑶派出的第三波人员现在已经离开了政府军控制的区域。目前处于失联状态。他们很有可能已经进入了这些军阀控制的范围。”

莫梓涵插嘴道。

“那些军阀对我们华夏国的态度很不友好吗?进入他们的势力范围是不是意味着很危险?”

王泽摇了摇头说。

“目前还不知道,不过根据已经回国的那两拨人员反馈回来的信息。这些军阀虽然各自都有背后的势力,但是他们显然也不愿意得罪一个像华夏一样的超级大国。

因为莫里亚陷入了战乱,所以华夏取消了飞往这里的航班。

我们只能先到和莫里亚相近的曼尼苏克王国,然后从两国的边境进入莫里亚。

苏瑶虽然是民泰银行的执行ceo,但是她的家族也有不少的产业,分布在世界各地。

曼尼苏克王国就有他们家的炼油厂。他们家的人会协助我们。”

经过三天的准备时间,王泽一行三人踏上了前往曼尼苏克王国的航班。

刚一下飞机,就有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来迎接。经过简短的介绍,这个中年男人叫刘志辉,在这里的炼油厂工作。

接到苏瑶的电话,刘志辉丝毫不敢怠慢,驱车赶到了机场。

在前往边境的路上,王泽和刘志辉攀谈起来。

刘志辉在这里工作已经超过5年了,对这里的风土人情算是比较了解。

王泽他们这次行动,刘志辉充当临时向导和翻译,因为这里大部分人都不会说国际通用语。

在半路上,莫梓涵和秦爽都换好了衣服。全身上下除了眼睛,都笼罩在一件大黑袍子里。

王泽一行很快来到了边境,到了边境。王泽不由的目瞪口呆。

在那片遥远而又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硝烟如恶魔的触手,无情的缠绕着每一寸山河。

曾经繁华的城镇沦为断壁残垣,街头巷尾回荡着的只有枪炮的轰鸣与人们绝望的呼喊。

战争这头肆虐的巨兽将无数个家庭撕扯得支离破碎,也驱赶着一群又一群失去一切的人们向着未知的边境奔逃。

太阳被浓重的硝烟遮蔽。透出一种昏黄,惨淡的光洒在绵延数公里,如洪流般涌动的难民队伍上。

男女老少每个人的脸上都刻满了疲惫,恐惧与对生的渴望。他们衣衫褴褛,有的还带着未干的血迹,背着仅有的破旧行囊,里面或许装着几张家人的照片,那是他们最后的精神慰藉。

孩子们紧紧拽着父母的衣角,眼中满是惊慌,稚嫩的哭声,被淹没在嘈杂的人声中。

老人们脚步蹒跚,却在亲人的搀扶下一刻不停的向前挪动,生怕稍一停顿就会被身后的战火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