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9章 成败轮回【1 / 5】

小说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9章 成败轮回

1

自从勾践被夫差释放归国,迄今已整整十年。十年来,吴、越两国国力的消长,已经让勾践深深感觉到:可以与吴国放手一搏了。

--吴国的中流砥柱伍子胥,被夫差赐死之后,已经没有人可以根据时势发展,预测未来大事,向夫差示警、直谏、趋吉避凶了。

----夫差在西施四年来的温情包围下,已完全对越国失去了戒心。

--伯嚭相国在文种、范蠡的长期经营下,向来为越国缓颊。最近,范蠡策动他在紧要关头投奔越国,并许以高位,伯嚭二话不说,秘密派人送了一盒补品“当归”给范蠡,以明其志。

--范蠡数年来勤练的五万精兵,已经到了派上用场的时候。

现在,勾践正展现出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

但是,夫差手中仍握有二十万雄兵,越国即使放手一搏而胜,势必要付出惨重代价。为此,范蠡与文种又想出一计:调虎离山-----让夫差把二十万大军带离吴国,范蠡的五万精兵便可一举攻下吴国,吴国民心士气瓦解,就会让夫差的二十万军队惊慌、脆弱,不堪一击!

要调虎离山,眼前最有利的方法,便是促使夫差去完成“称霸”的宿愿。称霸列国,一直是夫差的梦想,早已在他心中酝酿了十几年,这不只是他的主观意愿,连相国伯嚭、大将军王孙弥庸等人,都力言称霸的重要;在客观形势上,当前列国的形势,也为夫差提供了一个出兵的有利战机。

两个多月前,范蠡派南林女以传递西施阿妈的相思之情为由,前来“姑苏台”与西施相见。私下里,南林女交给西施一粒小小的布丸,展开一看,那布片上写着一行小字:

桐花舞,吴王做盟主。

西施很快就猜出范蠡的用意。她利用与夫差在姑苏台避暑的一个多月时间,找到一个很好的机会,悄悄地教附近小孩子唱“桐花舞,吴王做盟主”的儿歌。

儿歌传到夫差的薄薄耳朵里,使这位本想做盟主的君王,犹如火上浇油,头脑顿然发热膨胀,竟立下御旨:

“吴王做盟主的天意不可拂,谁敢谏阻寡人北上黄池,子胥&39;属镂&39;之剑在此!&34;

敢于死谏的伍太师已经死了,朝中还有谁愿意站出来以身试剑呢?即便是贤明而有远见的太子友,也不敢直谏触怒威严的父王。

不过,为了吴国的前途和命运,王子友想出一条苦肉计,委婉讽谏,感悟其父王。

那是十几天前的一个早晨,西施和夫差正在正宫院子里品茶赏花,太子友手执弹弓,一瘸一拐地走进来。他的衣服弄湿,裤管刮破,腿上有血,脸上和脚上都沾着泥巴,一副狼狈的样子,西施忍不住关怀地问:

”太子,早晨你同哪个小孩子打架呀?&34;

“唉,王后娘娘,你别提了。”太子友长叹一声,俯下身卷起有血的那条裤管。

“看你这孩子,都二十四岁了,还这么淘气。说说怎么弄成这个样子吧!”夫差皱着眉头道。

太子友抹一下脸上的泥巴,道:&34;父王,儿臣早晨起来到花园里玩,忽然见到高枝上有一只喝饱露水的蝉儿,正无忧无虑地放声鸣唱。不料后面有一只螳螂正张开它那钳子般的大钩爪,欲向蝉儿扑去。哪知有一只黄雀紧跟在专心捕蝉的螳螂后头,正探出喙子,欲啄螳螂下肚。那黄雀以为这只螳螂足以美餐一顿,怎料儿臣已经张弓上弹,正准备弹它落地。可是谁又能想得到,我脚边却有一个茅草掩盖的暗坑,我只趋前一步,一脚踏空,便跌进暗坑里去了。所以,才弄成这副怪模样。万望父王、娘娘不要见笑!&34;

“你只贪前利,不顾后患,天下之愚,莫甚于此。”夫差责道。

太子友忽然跪了下来,叩首道:

“父王责之有理,儿臣只看到眼前的黄雀,却不见脚边的暗坑,正是贪前利而不顾后患之愚人。可是,天下还有比儿臣更愚的人呢!&34;

”谁还会比你更愚呢?“夫差问。

”请父王赐罪,儿臣才敢说。“

”你是王位当然继承人,即便说错了,我也不会治你的罪,

说吧!&34;

太子友把他早已想好的一套,娓娓道来:

“鲁国是周公之后裔,尊孔子之教,自己不犯邻国,以为别人也不会侵犯他,所以不勤政、不修兵,只空谈诗书礼乐,洋洋自得。不料齐国却无故伐鲁。齐国只看到征伐鲁国有利,却不知吴国起境内之士,暴师千里而伐之。吴国大败齐军,以为从此威振中原,雄霸列国,天下都臣服吴国了,于是便欲倾全国二十万精兵,北上黄池,同强晋较量,以夺取盟主之位。然而却不曾想到,勾践卧薪尝胆,矢志报石室之仇,洗尝粪之耻,日夜练兵,正准备趁大王北上黄池,兵去城空之机,出三江,入五湖,攻我吴国江山,灭我吴官宗庙。于是父王之愚,远远地超过儿臣之愚了。”

夫差这一两年来,已经不再听到刺耳的直谏,一时变色大怒,道:&34;这是伍子胥的余唾,久已厌闻,你又捡起来干扰我的大计。这回北上黄池,大会诸侯,争夺盟主,乃是天意,寡人决心已下,你勿多言。如再说,就不是我的儿子了!&34;

西施嫣然一笑,道:

“大王,太子为人淳厚聪明,事父至孝,深怕大王远征辛苦,有伤贵体,所以委婉奉劝大王,可见其用心良苦。大王有此孝顺儿子,洪福无边,疼都疼不够,还生这么大气干嘛?&34;

”这我心里自然明白,所以我只轻责一顿,并无治罪之意。“夫差的口气缓和了:”我气的是伍子胥的阴魂不散,他都死两年了,至今太子还中他的毒这么深。“

”大王,此一事彼一事,你们父子同形同心,如同一人,岂可与楚国亡臣伍员相比?“西施故作害怕状:”如此说来,臣妾今后对大王讲话也要小心,掂量再三,看看自己要讲的话和伍子胥曾经讲过的有否相似之处?幸好这回大王决意北上称霸,我心里一句“不愿大王远征一去数月,让臣妾寂寞难忍”的话,没有讲出口。“

西施说着说着,眼睛竟潮湿了。

”你看你看,你没有讲出口的话,还是让我听明白了,是不是?“夫差安慰道:”好了好了。这次夺回盟主之后,我再也不离开你了。这还不行吗?&34;

太子友对西施凝眸一阵,似有千言万语要说,但终于没有说出口,只悻悻地走了。

2

时序已是周敬王三十八年的盛夏六月。吴王夫差为了从

晋国定公手中夺取盟主之位,亲率全国二十万精兵,由新开凿的邗沟水路,北上黄池,大会诸侯去了。陪同前往黄池的,还有伯嚭相国及胥门巢、王孙骆、王子姑曹诸大将。

留在姑苏都城守国的只有太子友,和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三位神将,以及由他们率领的五千未经教习的新兵。周长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又二尺的偌大姑苏城,简直是唱一出兵去城空的空城计了。

夫差走后的这十天,西施胸中无时不涨满莫名的孤独、凄凉、恐惧和哀伤。这种别离的伤感,四年前在姑苏台她和范蠡分手时曾经有过,没想到四年后,在欢送夫差北上之后又重新涌现。那天在“望齐门”看到夫差跨上奔跑的战马,回过头向她挥手的一瞬间,西施竟萌生--股死别的悲痛,忍不住泪如泉涌。

心想,夫差这一次北上黄池争夺霸主,势必同久坐盟主交椅的强晋决--死战,胜败生死的命运莫测。即便他夺过了徒有虚名的盟主之位,而他的后院却已经起火。在起火的后院,他能否再同西施相见,也难以预料。又想起这次他执意北上黄池,是因她遵照范蠡密令,暗中施计所致,更有一种愧疚和无奈的痛苦。

回顾入吴四年来,她和夫差朝夕相处,形影相随,肌肤相亲,夫差对她百依百顺,千般尊重,万种温情,无限体贴,一个女人遇到这样的男人,夫复何求?没有夫差在身边的寂寞日子里,西施越来越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位全身心爱她、英俊而又多情的男人了。

从夫差又想到范蠡。他此时也许正在利用他自己设计的有利战机,率兵前来伐吴了。她生命中的这两个男人,尽管认识有前有后,相处有长有短,如果听从命运的安排,她和其中的那一个相厮相守,度过此生都是可以的。然而,高于一切的母国利益,千丝万缕的故乡情愫,忘记不了的入吴初衷,西施的行为只能朝向一边倾斜,并无自己的选择空间。

这几天,天仿佛暗得比平日慢。从早上起,西施便盼望着天黑;等到天快黑的时候,她的心又不安起来。此时,天终于暗了下来。“长乐官”像笼罩着一层低低的烟雾,使偌大的宫院变得异常晦暗,什么也分辨不清楚,只有大殿屋顶上那长长的飞檐,像几条长龙,在烟雾中乱舞,令人心寒凄迷。

西施闷闷不乐地从门口进屋,正想上楼就寝,突然听到官女喊道:

“王子地将军求见。”西施一楞,连忙说:“快请进来。”

王子地风尘仆仆进来,一脸沮丧,急急禀道:

“王后娘娘,勾践背信弃义,闻大王北上黄池,兵去城空,发兵五万,从海道通江前来偷袭我吴国。头-一日,越军前队畴无余、讴阳到达郊区,王孙弥庸出战,不数合,便活擒失马的畴无余;讴阳也被寿于姚一箭射死。第二日,勾践、范蠡大军齐到。太子友本来听从我的建议,欲坚守不出。但王孙弥庸却说 &39;越人畏吴之心尚在,且远来疲惫,再胜之,必走。如不胜,再守未迟。&39;太子友受其蛊惑,一反常态,不听我的劝阻,却高喊着要割勾践之头,随王孙弥庸出师迎敌。寿于姚见太子出马,也跟着杀出。越军数年训练的五万精兵,弓弩剑戟十分劲利,又有范蠡、诸稽郢两员宿将,吴国的五千新兵怎能抵挡?王孙弥庸被诸稽郢老将所杀。寿于姚被乱军连弩射死。太子友陷入敌军层层包围之中,左冲右突不出,身中数箭,恐被执辱,自刎而亡。

”越军直逼城下,我把八个城门紧闭,率民夫上城坚守。越军无法进城,屯水军于太湖,集陆军于胥门、间门之间。范蠡命人烧姑苏台,又抢走许多余皇大舟。这几天我已七次派使者往黄池向大王告急,但有去无回,使者都被伯嚭相国杀了。现在情势十万火急,望王后娘娘节哀保重。有臣王子地在,就有姑苏城在,请娘娘勿忧。臣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