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15章:深夜送粮【1 / 1】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家先别急,都别挤,咱们一家一家来,保证每家都能拍上一张全家福!”他的声音在嘈杂的人声中显得格外洪亮,瞬间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众人听到这话,纷纷停下了脚步,彼此对视一番后,都觉得这提议合情合理。

毕竟,能免费拍上一张全家福,在这个物资匮乏、娱乐稀缺的年代,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一时间,人群中的躁动渐渐平息,大家开始自觉地排起了队,眼神中满是期待。

拍照的背景,李辰溪选在了学校那面被小兰老师精心绘制得五彩斑斓的墙前。

说起小兰老师,她的绘画手艺在这十里八村那可是出了名的厉害。那面墙在她的妙笔下,呈现出一幅幅充满童趣与生机的画面,有展翅翱翔的鸟儿、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形态各异的小动物,仿佛一个奇幻的童话世界。

李辰溪原本只是想着给学校的师生们拍些照片,留作纪念。可谁能想到,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村里迅速传开,而且传得神乎其神,越传越离谱。等到村民们得知消息,纷纷赶来时,李辰溪着实有些始料未及。

看着眼前这热情高涨的人群,他既感动又有些为难。村民们大老远赶来,若是让他们空手而归,实在说不过去。可要是满足每个人的拍照需求,那工作量可就太大了,一时间,李辰溪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思索片刻后,他还是决定满足大家的愿望,毕竟这对村民们来说,可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快去把你奶奶也叫来,咱们全家一起拍!”人群中有人兴奋地大声呼喊着,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在这个年代,拍全家福可是一件稀罕事,一家人能够整整齐齐地留下一张影像,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哪家先把人凑齐,李辰溪就先给哪家拍。“辰溪,我家的人都到齐了!”一位中年男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他特意洗了脸,换上了一件平日里舍不得穿,好不容易找出的没有破洞的衣服。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捋了捋头发,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精神。毕竟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拍照,他希望能给家人和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行,那你们先来,站到那边去,两口子站后面,老人和孩子坐前面。”李辰溪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他的眼神中透着专注与认真。

那一家人赶忙按照李辰溪的指示,站到了背景墙前。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紧张又兴奋的笑容,每个人都努力挺直了腰板,想要展现出最好的状态。

“看这边,听我倒数,三二一,数到一的时候,千万别动,一动照片就模糊了,大家都明白吧?”李辰溪耐心地叮嘱着,眼神在每个人的脸上扫过,确保大家都听清楚了他的话。

“明白了!”那家人齐声回答,声音洪亮而整齐,仿佛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

旁边的人也都伸长了脖子,瞪大眼睛,紧紧地盯着李辰溪拍照。他们都想从中学到一些拍照的窍门,好让自己在拍照时不至于手忙脚乱,留下遗憾。

“哎,你小子,手放下去,别挡着你妹妹!”李辰溪突然发现队伍里一个小男孩调皮地将手举得高高的,正好挡住了妹妹的脸。他连忙出声提醒。

那男人一听,立刻在儿子头上轻轻拍了一巴掌,用严厉的眼神警告他要老实点,好好拍照,再捣乱就把他拉到一边去。小家伙吐了吐舌头,这才乖乖地放下了手,老老实实地站好。

李辰溪瞅准时机,开始倒数:“别动啊,三二一!”随着“咔嚓”一声清脆的声响,这一刻的美好被永远定格在了相机里。

“好了,下一家!”李辰溪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

刚拍完照的那家人有些迫不及待地问:“辰溪,啥时候能拿到照片啊?”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照片中一家人幸福的模样。

“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拿到照片了。”李辰溪回答道。他心里清楚,如果是自己动手冲洗照片,凭借自己掌握的技术,一个晚上就能搞定。但现在只能交给外面的照相馆,那就需要排队等待了,除非额外给些好处,让师傅帮忙加急处理。

不过,在这个时代,这样的等待时间再正常不过了,大家对此也都习以为常。

“大家放松点,拍照而已,不用那么严肃。”李辰溪笑着安抚那些因为紧张而表情僵硬的人们。他希望大家能在照片中留下最自然、最美好的笑容。

一家接一家,李辰溪有条不紊地为村民们拍摄着全家福。虽然只是简单的家庭合影,但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温暖。每一个家庭都在镜头前展现出他们最幸福的一面,那一张张笑脸,仿佛驱散了生活中的阴霾。

拍完村民们的全家福后,大队长和老支书见时间不早了,担心耽误大家干活,便催促着众人回去继续劳作。村民们虽然意犹未尽,但也知道农活要紧,只好恋恋不舍地散去。

最后,李辰溪还为每个班级的师生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他希望这些照片能成为大家美好的回忆,多年后再翻看,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纯真与快乐。

第二天,李辰溪早早地回到了城里。他首先来到了邮局,将之前拍好的照片和两封信小心翼翼地递了进去。其中一封是他亲笔写的,信中详细地向姑奶奶报了平安,告知她家中一切都好,让她在远方不必挂念。

同时,他还贴心地叮嘱姑奶奶要保重身体,注意饮食起居。另一封信则是爷爷的,信纸被涂涂改改,上面满是爷爷对姑奶奶的思念之情。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爷爷心中无尽的牵挂。

首次与姑奶奶通信,李辰溪心里很清楚,不能操之过急。他知道自己来自未来的一些想法,姑奶奶未必能够立刻接受和相信,也不一定会按照他的意愿行事。所以,他在信中只是简单地汇报了家里的情况,并未提及太多其他的事情。

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的了解会逐渐加深,到那时再慢慢分享自己的想法也不迟。

寄完信后,李辰溪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照相馆。他走进照相馆,礼貌地对工作人员说道:“同志,麻烦帮我冲洗这些照片。”说着,他递上了胶卷,同时,还顺手递上了两包烟。

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烟可是稀罕物,也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

那人一看烟,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没问题!这两天我亲自帮你弄,保证给你弄得妥妥当当的,过两天你就来拿。”他一边说着,一边将烟小心地收了起来,仿佛那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那就多谢了。”李辰溪客气地说道,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客气啥!”对方笑着回应,语气中充满了热情。

离开照相馆后,李辰溪回到了四合院。路过老徐家时,他走了进去。

看到阿婶正在院子里忙碌,他走上前去说道:“阿婶,晚上我送东西过来。”阿婶一听,立刻明白了李辰溪所说的“东西”指的就是粮食。她的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喜悦,连忙感激地说道:“好好,辰溪,这次真的太感谢你了。你可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李辰溪笑道:“阿婶,咱们各取所需嘛。只是这次要的粮食有点多,我得小心行事,不能让人发现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谨慎,毕竟在这个年代,粮食可是极其珍贵的物资,稍有不慎就可能惹出麻烦。

“嗯!应该的,应该的。”阿婶连连点头,她深知李辰溪的难处,也明白他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帮助自己一家。

在这个年代,几百斤的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农村,十几斤的粮食甚至可能换来一个媳妇。大家都心知肚明,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更加艰难,粮食也会越来越难获取。

所以,李辰溪和阿婶都清楚,这次的交易必须谨慎再谨慎。

等李辰溪离开后,马寡妇对自己的弟弟大牛说道:“大牛,家里不是还有一件传家宝吗?你送粮食回去的时候,顺便把它拿过来吧。”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又坚定了起来。

让公公把传家宝卖了来补贴娘家,她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再说了,那些传家宝迟早是要传给自己儿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相当于儿子的东西。

身为母亲,她自然要为儿子考虑,能弥补一点是一点。所以,不论是从情感上还是道理上,她都觉得必须把娘家的那件传家宝要过来,好减少家里的损失。

“行!我这就回去跟爹说。”大牛爽快地答应了。他了解爹娘的性格,知道他们肯定会支持姐姐的做法。在他看来,只要能让一家人度过眼前的难关,传家宝没了就没了。毕竟,传家宝不就是在关键时刻给后代应急用的吗?

阿婶和徐叔虽然嘴上“责备”了几句儿媳妇,但最终还是“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她的提议。他们心里其实也明白儿媳妇的苦心,只是觉得有些无奈。

夜已深,四合院里的大多数人家都已经熄灯就寝,整个院子陷入了一片寂静。唯独老徐家的灯还亮着,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院子里,显得有些孤寂。

全家人都围坐在桌前,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夹杂着一丝不安。

就在这时,李辰溪、罗大鹏、李友德、李大忠,还有李大秋,每人扛着一袋玉米,艰难地来到了老徐家。除此之外,李辰溪手里还提着一桶菜籽油。那桶油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光,仿佛是希望的象征。

笃笃笃……

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徐叔听到敲门声,立刻站起身来,快步跑去开门。当他打开门,看到那一袋袋沉甸甸的粮食时,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徐叔一家都喜出望外,心中不住地感叹:还得靠辰溪啊!这么多粮食,也就只有他有办法弄到手。

在这个粮食紧缺的年代,这些粮食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快进来,快进来。”徐叔热情地招呼着大家进屋,同时还不忘心虚地朝院子里其他人家张望了几眼,然后赶紧把门关上。他生怕被别人发现这些粮食,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众人将粮食放下后,李辰溪指着那桶菜籽油说道:“阿婶,这些都是玉米,对了,还有这桶菜籽油。”那桶菜籽油大约有5升,足足有10斤重,在这个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哎哟!怎么还有菜籽油?这也给得太多了吧。”阿婶惊讶地说道,她的眼神中满是感激与惊讶。

本来,徐叔打算要300斤粮食就足够了,可辰溪仁义,直接多给了200斤。

这还不算,如今又额外给了10斤菜籽油。在阿婶看来,谁家的传家宝能换来这么多东西啊?在京城,家里有“古董”的人可不少,尤其是那些遗老遗少们,经常典当“古董”来维持生计。

所以,大家对“古董”的行情多少都有些了解。一般来说,几块钱就能买一件普通的古董,稍好点的也就十来块钱。

再珍贵的东西,也很难换到500斤玉米和10斤菜籽油这样丰厚的回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