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十一章 点名……点名要见您!
齐征心里咯噔一下,厉声问道:“慌什么!说清楚,到底出了什么事?!”
师爷喘着粗气,指着门外,嘴唇哆嗦着:“苏……苏州陆羽茶庄的……大掌柜,带……带着知府衙门的……官凭文书,来……来平江县了!说是……说是要考察咱们县的茶叶和泥塑生意,点名……点名要见您!”
苏州陆羽茶庄的大掌柜?还带着知府衙门的官凭?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来!
他们是来“考察生意”,还是来兴师问罪,或者……是来灭口的?!
齐征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瞬间笼罩下来,他看了一眼桌上那些尚未完全拼凑好的信件碎片和写满商号代号的纸张,又看了一眼师爷惊恐的脸庞。
齐征脑子里嗡的一声,好比被重锤砸中。
苏州陆羽茶庄的大掌柜,还带着知府衙门的官凭文书,点名要见他?
这时间点,太巧了!巧得让人脊背发凉。
他几乎是瞬间就判断出来,这绝不是什么正常的商业考察。
安溪黑风坳的窝点刚被烧,人刚救出来,账册刚到手,对方的反应速度快得惊人。
来者不善!
“他们现在人在哪里?”齐征迅速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声音反而变得异常平静。
师爷颤声道:“刚……刚进了城,正往县衙这边来,看那架势,排场还不小。”
“慌什么!”齐征低喝一声,打断了师爷的慌乱,“天塌不下来!不就是苏州来的茶商和衙门的人吗?咱们平江县打开门做生意,谁来都欢迎。他们要考察,就让他们看,要谈生意,就跟他们谈。”
他转身看向柳如是,语速极快地吩咐:“如是,你立刻回县衙,把咱们最好的‘平江雀舌’准备好,再挑几套最精美的泥塑,比如那套‘水浒一百单八将’和‘十二生肖’。
账册和信件碎片,还有那些工匠,全部转移到后院最隐蔽的房间,加派人手看守,任何人不得靠近,包括我在内,没有我的亲笔手令,谁也不能进!”
柳如是立刻明白了齐征的意思,这是要做好万全准备,既要应付门面,也要死守证据。她重重点头:“大人放心,我马上去办。”
“师爷,”齐征又转向师爷:
“你马上回县衙,通知县丞、主簿,还有各房的书吏,让他们打起十二万分精神。
就说苏州贵客临门,可能是大生意,谁要是出了纰漏,怠慢了贵客,我扒了他的皮!
另外,让衙役们把县衙内外都打扫干净,闲杂人等一律驱散。”
师爷被齐征的镇定感染,也稍微定了定神,抹了把汗:“是,是,小人这就去安排。”
看着柳如是和师爷匆匆离去的背影,齐征快步走到水盆边,用冷水狠狠泼了泼脸。
冰冷的触感让他瞬间清醒了许多。
陆羽茶庄,苏州知府衙门,户部侍郎周文渊……
这些名字在他脑海里盘旋。
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网,似乎正从苏州向平江县笼罩过来。
对方显然已经察觉到了安溪窝点的覆灭,并且动作如此迅速,能量如此巨大,远超他的预料。
这次来的大掌柜和那个衙门的人,恐怕只是先头部队,是来试探虚实,甚至是来施压、索要“证据”的。
他必须小心应对,一步都不能走错。
齐征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袍,将那几张写着代号和信息的纸条仔细折好,贴身藏起,然后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别院。
回到县衙时,衙门口果然已经焕然一新,衙役们列队两旁,神情肃穆。
县丞和主簿早已等候在大堂门口,见到齐征回来,连忙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和讨好。
“大人,都安排好了。”县丞低声说道。
齐征点了点头,没有多说,直接走上大堂主位坐下。
他刚端起茶碗,还没等喝上一口,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随即通传的衙役高声喊道:“苏州陆羽茶庄钱掌柜、苏州府衙孙主簿到——”
来了!
齐征放下茶碗,整理了一下官袍,脸上挂起恰到好处的、带着几分惊喜和热情的笑容,起身相迎。
只见两个人被衙役引着,走进了大堂。
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身材微胖,穿着一身绣着暗纹的锦缎长衫,面色红润,脸上堆满了笑容,但那双小眼睛里却不时闪过精明的光芒。
此人想必就是陆羽茶庄的大掌柜,钱通。
跟在他身后的,是一个三十多岁、面容清瘦、留着山羊胡的男子,穿着一身七品官服,神情倨傲,手里还拿着一份卷起来的文书。
这应该就是苏州府衙的孙主簿。
“哎呀呀,这位想必就是名满江南的齐大人了吧?久仰久仰!”
钱掌柜人未到声音先到,他快走几步,对着齐征拱手作揖,姿态放得很低,笑容可掬。
孙主簿则只是象征性地拱了拱手,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眼神却在不着痕迹地打量着齐征和整个大堂。
“钱掌柜,孙主簿,二位远道而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齐征也笑着拱手还礼,目光在两人脸上一扫而过,“不知二位大驾光临平江,所为何事啊?”
钱掌柜哈哈一笑,侧身让孙主簿上前一步。
孙主簿清了清嗓子,将手中的文书展开,朗声道:
“奉苏州知府李大人钧令,闻平江县令齐征,勤政爱民,发展工商,卓有成效,尤以茶叶、泥塑等物产闻名遐迩。
兹特派本府主簿孙茂,协同陆羽茶庄钱掌柜,前来平江考察,以期互通有无,共促商贸。
平江县衙需便宜行事,予以配合。”
念完,孙主簿将文书递给齐征,语气平淡地说道:“齐大人,这是府尊大人的官凭,请过目。”
齐征双手接过,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官印和措辞,确实是苏州知府衙门的公文,挑不出毛病。
他将文书递还给孙主簿,笑道:
“原来如此,李知府真是太客气了。
二位能来平江考察指导,是我平江县的荣幸,下官一定全力配合。
来人,看座,上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