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70章【1 / 1】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据乐湛讲,刘寅虽然是寒族,但升迁速度却不慢,在当时世家大族掌权的背景下算是一个异类,做到大州长史已然是位高权重,有什么理由连嫌疑都不避了,去保杜三爷的绝对安全?

难道两人有勾结,杜三爷握有刘寅的把柄?又或者与庐陵王有关?

还有杜三爷到底为什么要抓阿五?

此事处处透着诡异,王扬一时间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不过这也提醒王扬,后天赴巴东王的宴会,一定要想办法结交那位性情乖张的王爷。

因为如果杜三爷要借用刘寅对付自己,那能压住刘寅的只有巴东王。还有阿五,黑汉有时要去跟折扇的生意,家中没人的时候,最好别让她一个人在家,可以把她放郡学,等回家时再去接她

在王扬琢磨这些事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假身份,正在被四股力量,以四种不同的方式揭破,其中三股力量已经成功,最后一股则正在进行中

——————————

注:好奇南朝下水道盖长什么样子的小伙伴,可参看南|京博物院中展出的两晋南朝时代的几个实物,有多小孔的井盖,也有一道道的长条孔,类似现在地沟上的封石砖。

宅院破败,瓦屋老旧。

屋中堆着各种书籍卷轴,让这个原本就不宽敞的屋子更显窄小。

此时一个中年文士正埋头书山,快速翻动着书页,口中念念有词,时而停下,执笔在纸上记录勾画。

他的额头上沾满汗水,眼睛因酸涩而微眯,目光中却闪现着兴奋之意。

此人姓戴名志高,原籍山阴,是研究谱牒学的学者,在荆州城中小有名气。

所谓谱牒,是指记录家族世系的文献,包括家谱、族谱、簿状、传记等资料。

南北朝是世族门阀的时代,仕途婚姻,交游办事,莫不先问族姓。朝廷选官以之为依据,官府管理以之为区分,他人津津乐道以之为向往,高门自己以之为荣光。所以谱牒之学逐渐兴起,成为一种单独的学术门类。

当时研究谱牒学最厉害的有两大流派。首推河东贾氏谱学,领学者,司徒府参军贾渊。贾家三代传学,该究精悉,当世莫比。

其次琅琊王氏谱学,执牛耳者,乃已故尚书令王俭。王俭去世后,公推中书侍郎王融为王氏谱学第一人。

这两大学派都是一等一的大贵族,站在维护士族地位和自我标榜的立场,自然热衷研究谱学,可这戴志高却是小白人一个,和士族完全搭不上边。说寒族都有些勉强。家中最多算是当地的一个大姓,略有些资财。

以他的身份,在郡县中做“吏”是完全没问题的。积功累升,说不定能入仕途。又或者专研经学,一路考到国子学去;再或广修学问,举秀才茂贤;也可以修名声走举孝廉的路子,总之,只要运气好也,肯付出,还是有做官的机会的。

即便不做官,以他的家底,小日子也能过得不错。

可他偏生不愿如此。

他十三岁时曾远远望见三位贵族公子身着锦绣华服,风度卓然地站在山头远眺赋诗,六个仆从把山道一拦,不许其他游客上去。连县令家都不敢多说一句。

然后一群侍女开始放置桌案胡床,下设锦席缛缎,迅速而有序地将一碟碟精致的菜肴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