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总不能地方官员说损耗多少就是多少。”
“正常的损耗,肯定会多一点,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不是苛刻到人人都是圣人。”
“数目差的不大,就可以接受!”
朱十一,继续说道。
“侄儿多谢叔父!”
“侄儿替大明百姓叩谢叔父!”
朱标再次行礼道!
“至于如何简化,这就不用我说了吧!”
朱十一,问道。
具体如何简化用不着他说,朝廷官员多的是,又不是傻子,只不过是大家受到眼界的限制,有时候走到死胡同里了,需要一个引路人,为他们点一下。
老朱眼里揉不得沙子,说这样不好吗?
好。
可是太过严苛,太过刚。
贪污60两就要杀头,那反正要死了,索性一次贪个饱。
一下子整的贪污官员都不怕死了,直接破罐子破摔了。
“侄儿明白!”
朱标急忙应道。
这玩意儿若是还让朱十一手把手的教,那特么大明朝廷养着那么多官员干什么吃的。
“等等!贤婿啊!”
“这……”
“这岂不是姑息养奸啊!”
刘伯温,忍不住开口道。
以他的观念,看待朱十一这等宽容的理念,属实有点不明白。
“那我问你,你说拐卖孩子的人,应不应该判死刑?”
朱十一,反问道。
“罪大恶极,该当凌迟!”
刘伯温开口道。
“错!”
“虽然他的罪,是该杀,可你要知道,你若是杀,这孩子就可能永远找不到了,反正他要死了,杀一个孩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因为找不到这个孩子,而无法判他的罪。”
“反观,不斩他,孩子有可能找回来!孩子还能活着。”
朱十一,解释道。
谁不想杀,有些时候不能杀,杀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难道因为拐卖孩子杀头,那些人就不拐卖了?不可能。
要的是孩子能回来。
可能这样显得很软,对待罪犯很宽容,可这也是尽可能的为那些受害者谋福利。
“言之有理!受教了。”
刘伯温,当即沉默下去,这个问题,的确有点深奥了。
“这世上有些事情,注定不可能非黑即白,注定要夹中间。”
“重八他执政太过严苛,导致官员们任职时只求无祸,不敢积极作为,采取保守做法,导致官场弊病丛生,如拖延政务、不作为乱作为,恶化了官场风气,对我大明政治稳定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不做就不会错!怕错就不做。恶性循环!”
“世间安得两全法,只能两头对比取其轻。”
“凡事有一个度,不聋不瞎不配当家,帝王亦是如此当恩威并施。”
“标儿啊,汝当勉之!”
朱十一语重心长的说道。
他也想世上无贪官污吏,只可惜,这永远无法实现。
老朱当初罢免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理念和老朱不同,以致于老朱实在受不了了,必须要改制。
老朱就是要天下无贪官,他的想法是贪官不可避免,除非泯灭人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都是人情世故。
以致于两人始终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最终分崩离析。
“是叔父,侄儿铭记在心!”
朱标,躬身行礼道。
“行了,回去吧,我要休息了,下午还要给雄英上课!”
朱十一,挥挥手。
“是,侄儿告退!”
朱标,再次行礼。
……
待到朱标离去后。
“贤婿,若是陛下重启您之前的国策,无需空印文书,可避免此事背后的贪污吗?”
刘伯温,疑惑的问道。
之前朱十一在位的时候,贪污的事情很少,屈指可数。
可如今空印文书涉案的官员到底有多少?他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