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结果,却纷纷踏入了贪污腐败的行列中。
“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朱元璋,抬眸问道。
这次的事情,让他深深感到束手无策。
“启禀陛下,理当逐步废除宝钞,恢复银两作为主要货币!”
“以朱十一制定的国策,来……”
户部尚书当即开口道。
眼看着朱元璋不再像之前那样乾纲独断,有了那么一丝迟疑。
当即决定趁热打铁,必须要为朱十一正名,若能迎回朱十一,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不可!”
“废除宝钞等于承认朝廷政策的失败,会严重损害皇帝的威信!”
“此事万万不可!”
礼部尚书还没等户部尚书说完,当即站了出来,直接打断。。
别的不说,他还是坚定的站在朱元璋这边的,朱十一有些国策,在他看来,那就是有违礼制。
虽说朱十一在位的时候大家福利好,可并不代表每位儒生要买账。
尤其是百家争鸣,将儒生的地位一贬再贬,儒生官员们可不会轻易饶了朱十一。
“我大明岂能朝令夕改,陛下国策无错,这分明是别有用心之人鼓动百姓。”
礼部又一位官员站了出来。
“陛下,万万不可启用朱十一,我大明朝廷岂能与民争利!”
“凡朱十一制定的国策,哪条不是和我大明百姓争利!”
“百姓好不容易有了好日子,焉能如此?”
国子监,一位大儒站了出来,高声喊道。
“陛下明鉴,朱十一就是典型的“聚财于国”政策。他坚信,只有国库充盈,国家才能面对战争、灾荒等突发事件。
倘若,家家有余粮,就算遇上灾年,也能熬过去。不能老盯着老百姓的碗,抢了碗里的饭,谁还替国家干活?”
“陛下,若重启朱十一国策,老臣今日就撞死在这大殿上!”
又一位老儒颤抖着声音,开口道。
言辞格外认真,看样子,他是真的要撞死了!
“陛下,唯有少收税、少花钱让百姓喘口气,朱十一大手大脚的财政政策容易透支民力:“百姓累垮了,国家迟早也垮。”
“陛下唯有节俭和低税负才是长治久安的保障,焉能通过通过高税收以及财政扩张来推动国家强盛,这简直是无道!”
“陛下,自古以来唯有地里的粮才是真正的钱,商人赚的不过是转手的钱。没有粮商人靠什么做生意?别光想着折腾,先把地种好、布织好家里的根基才稳得住。”
“商人何德何能来掌控我大明经济!”
“陛下,商人唯利是图,昔日张士诚,沈万三之祸历历在目也!”
“……”
儒生官员们,见到朱元璋有了迟疑之态,对待朱十一不再像之前那般坚决,一个个彻底的绷不住了。
别看跟着老朱穷不穷,日子过的惨不惨。
但是好歹老朱不推崇诸子百家,还是推崇儒家学派的。
没有朱十一,对于他们很重要。
朱十一开启诸子百家,真正任用的儒生官员屈指可数。
尤其是一些肥差,比如兵械司,民械司,珍珠司,交易司,等等。
这都是日进斗金的肥差,可一个都没轮到儒生官员。
全部被抢走。
还有,朱十一掌权以来,科举制也是大改变,弄了一些什么化学,物理这种奇淫技巧,就连区区一个工匠,也能当官,和他们平起平坐。
甚至待遇比他们这群儒生的待遇还要好。
岂有此理。
这些也就算了,最关键是官员职位,朱十一任用法家,兵家,等等学派的人,以致于他们儒生群体寒窗苦读十年,到头来,连个官职都混不上。